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掘得了唐开元四年制授高昌县人李慈艺为上护军的“告身”原件,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西域文物。但它的内容,除上世纪初,罗振玉、王国维曾摘录其部分文字外,学术界长期未见其真面目,而且原件至今已不知去向。所幸当时爱好者德富苏峰氏收藏有该“告身”的照片四帧。日本知名吐鲁番学专家小田义久教授前往调查,公布了此“告身”的全部照片及其来历,使得学术界得见“告身”原貌。此“告身”对研究唐开元初西域形势、朝廷对策提供了许多新信息,同时也为研究唐朝廷“告身”原件,展示出了一个珍贵标本。  相似文献   

2.
张秀清 《江淮论坛》2009,(1):152-154,164
吐蕃文书中的“大藏”,不属于吐蕃告身,同时,也就不可能是铁文字告身,当归于其他评价体系;根据敦煌藏文写卷的用语特点,“大藏”职位可能高于铁文字告身,而且一般仅授予吐蕃人,若授予外族人,则是显示给其较高荣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具有较高告身(玉、金告身)的官吏,其实际地位却不及“大藏”;P.4836《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所管大蕃瓜州节度行军先锋部落上二将告身臧旃矣”的“臧”应按其本就有之的汉语意义“赞美,称许”来解读,也就是敦煌藏文写卷中的“予以褒美、褒扬、褒奖等”之意。  相似文献   

3.
张瑞芳 《阴山学刊》2009,22(2):32-36
关于《易》的成书年代,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观点。从配价结构的角度出发,考察《易》中“用”、“悔”、“告”三个动词用法之演变轨迹,《易》的成书年代当在殷末周初。  相似文献   

4.
试析仁义内外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朴 《文史哲》2006,(5):28-30
后世学者多用“人心内外”来解说告子的“仁内义外”。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义)由乎外”;而孟子则相信“仁义礼智根于心”,“非由外铄我也”。因此,孟告争论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特别是“义”德的发生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判。告子所持的仁内义外说,不是说仁出于内心,义起于外物,不属于道德发生论的范畴,而只是叙说了仁义的施行范围之别。  相似文献   

5.
小田义久教授对“唐开元四年制授李慈艺上护军告身”照片的发现及研究是个重大的学术贡献。依据唐告身式及吐鲁番出土的“武周延载元年制授氾德达轻车都尉告身”的格式,新发现的照片仍有阙文。本文经对史籍的查考,找出了开元四年二月间黄门省诸长官及尚书省诸长官的具官封臣名,并——作了补阙,使李慈艺告身恢复了它原来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王艳 《中州学刊》2014,(5):122-126
宋朝告赏法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刑事犯罪、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均广立告赏法。宋朝告赏法的推行积极而有效,有利于政府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告赏法的推行也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告赏法过多过滥,以致民间形成告讦之风,奸猾之人无所不告以至于家家有告讦之忧,人人有隐落之罪,影响到百姓的生计与生产的发展,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相似文献   

7.
秦代的告诉制度在种类上可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自告与告发,以及州告等。秦自商鞅变法以后确立了奖励告奸制度,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官吏周围的人告发官吏,官吏因此受到处罚的,告发之人可承袭原官吏的官爵、田禄。错误告诉的,根据错告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可把错告分为故意错告和过失错告;故意错告为“诬人”,应受刑罚处罚;过失错告为“告不审”,依法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中的"告"是统治者在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的政治行为。与"告"相关的"祰"和"诰"都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风"是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和教化,在统治教化民众时,"告"(包括"祰"和"诰")是"风"的工具,"雅乐"、"雅言"、"雅文化"是"风"的具体内容。周朝,人的价值得到抬升,人民的思想相对受到重视。统治者用"雅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时,地方文化必然反过来影响"雅文化",因此,"风"是一种双向的运动。统治者在统治和教化劳动人民时,使用了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及物施动句中"从 NP方所"及其相关句式的系统研究,对"从 NP方所"语义功能的分析、句中动词再分类的研究,以及"从 NP方所"与句中动词关系的探讨,可以解决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涧 《西域研究》2023,(2):93-100
唐龙朔二年(662)尚书省左、右司郎中改名史有“承务”“丞务”和“成务”三种不同记载。因行用时间仅有八年,传世文献可资辨别者甚少,加之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将原本“成务”校改为“丞务”,更使“丞务”一说几成定论。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乾封二年(667)郭■丑勋告》是龙朔二年百官更名之后的唐代官方公文书,原样保存的当时中央三省相关部门的职官称谓和吏员,可与文献记载一一印证。而敦煌写本乾封二年《氾文开告身》及近年出土乾封三年《苑大智告身》等“王言之制”,新出薛元超、崔安敬墓志等石刻材料也俱提供了更名期间行用新名的实例,且以抄本和石刻形态确证了相关字形。因此可以断定,此次左、右司郎中改名应为左、右“成务”。  相似文献   

11.
在《庄子·杂篇·徐无鬼》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即“枯槁之士宿名”,这句话在初读时很容易被略过,但细细想来,此句之意又颇值得玩味。在历代《庄子》注本中,对这一句话的解释并不很完备,而尤其对“枯槁之士”四字竞无详细注解。而在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中却直接解释成了“山林隐士留意声名”…,这样一来,本来作为一对相悖概念的隐士和声名就发生了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在通过对《庄子》书中涉及的“枯槁”“隐士”和“名声”这三个概念进行考察后,发现陈鼓应先生的这一解释并不恰当,并且在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旁证,进而确定出“枯槁之士”的真正含义是可与贾谊所言的“烈士徇名”互训的。  相似文献   

12.
日人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是关于<左传>整理和注释的重要著作.它对<左传>整理的贡献首先体现在校勘上,其校勘特点主要从校勘方式和校勘方法两个方面显示出来.<左氏会笺>在校勘方式上可以归纳为存真求善、做校异、订讹误三种;在校勘方法上则可总结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几种.通过对<左氏会笺>校勘方式、方法的举例分析,并展现<左氏会笺>的校勘情况,说明其校勘不仅使<左传>的古钞本更臻于完善、精粹,而且丰富了校勘学的释例.  相似文献   

13.
郭潇  张兴亮 《河北学刊》2007,27(1):223-22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它的提出是以深刻的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本文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人为本提出的实践起点;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本代价是以人为本提出的历史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本向度是以人为本提出的科学依据;社会主义本质是以人为本提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英语暗喻的美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暗喻辞效有力非凡,与其内在机制中所隐含的美学因素有相当的关系:其新颖美,其简洁美,其生动美,其曲折美,其含蓄美。  相似文献   

15.
WTO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其组织形式而言 ,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多边的、开放的国际经济组织 ;就其执行的职能而言 ,WTO是一个超国家的协调机构 ;就其规则形成方式而言 ,WTO是一套不断完善的规则体系 ;就其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言 ,WTO是一个平等协商机构 ;就其推崇的信条而言 ,WTO是一个强调公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组织 ;就其运行的方式而言 ,WTO是一套机制 ;就其允许例外而言 ,WTO是一个俱乐部性质的组织 ;就其整体风格而言 ,WTO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全国为参照区,通过对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则不断下降。这说明支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当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很大。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为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增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最终实现整个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德育工作存在对德育工作地位认识模糊、德育工作机制较为僵化等一系列问题。应强化德育体制的科学性、德育目标的现实性,增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德育方法的综合性等,不断拓宽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北江大堤是广东第一大堤,肩负防洪重任。本文阐述了大堤的建设历史及其重大的防洪作用,认为确保其防洪效益必须注意堤围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性视野下,中国改革发展观经历了具有否定之否定意义的三重转换:以民族独立为主题,以激进革命为手段的道义性"追赶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富强为目的,探寻体制性财富增长的功利性"渐进改革观";当代"以人为本"、以建构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共识性"科学发展观".这三重发展观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约束条件和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新兴国家视野下的沙特阿拉伯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最大动力,沙特的新兴国家身份虽然存在模糊性但也无可置疑。沙特能够成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沙特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其拥有的多重代表性、丰富油气资源、巨额金融资金以及温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特点等方面。从新兴国家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来看,沙特在当前和今后的全球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