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伦理观念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改变世界、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科学计划,同时也会引发医学、社会、道德、法律甚至商业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基因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提出了伦理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问题与社会研究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问题的社会研究伦理 ,由于偏差行为型社会问题的特殊性、“过程伦理”的复杂性及伦理自身的情感性 ,使得社会研究伦理的争议趋于分化和复杂。“不伤害原则”以关注“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体现了社会研究的深刻内涵 ,应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社会研究伦理 ,是社会研究的最高伦理。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基因技术的伦理研究面对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实践活动,这一技术对目前存在的伦理学已经造成了整体性的冲击.局限于具体道德观点和伦理规范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技术目标与道德价值、技术后果与伦理规范,以及技术伦理的实践合理性等方面全面展开,建构出一个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的整体运思框架.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中国民众社会生活的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之处,同时,市场经济有它固有的经济运行逻辑和模式,有它自身的市场伦理和秩序,如何使儒家伦理转换成市场伦理,在中国的市场伦理中,如何继承儒家伦理传统和保持儒学特色,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1-17
从伦理思想史来看,西方社会伦理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基本形态: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伦理、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伦理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伦理。每种形态都是思想者从人类社会活动角度对伦理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解和掌握,厘清和界定出这三种形态,不仅是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伦理本质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伦理的需要。对伦理如何进一步科学地、合理地介入人类社会活动,并对其进行反思和建构,不停留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道德考量和伦理审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增强伦理的辩论中,超人类主义支持人类增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立足于伦理自然主义这一现代的主流规范性思想来论证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性,体现为追求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伦理利己主义,追求普惠性增强的功利主义,以及身体形态自由权和人类物种的后人类进化等主张。生物保守主义在人类增强问题上反对超人类主义,并分为强、弱两种批判立场。强批判的生物保守主义针对后者的伦理自然主义在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提出了批判,但未能对超人类主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自然主义谬误的方案失之于形式化和缺乏实质主张;而哈贝马斯基于形上学和福山基于宗教直觉的批判又过多依赖于超验的直觉并与时代脱节。论证上的不完备,导致强批判无法证成通过立法来管控增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主张,这表明了强批判路径的困难,同时提示出一种基于伦理自然主义的、用经验和实证的态度审视增强技术的弱批判立场,文末提及了后者的质疑契入点。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融入竞争时代并在新的竞争中形成新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的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变化的,但人作为德性主体生活在世界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完成德性,提高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高速发展势不可挡。虚拟生活的出现,以及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种环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因特网必然对现存社会的伦理精神作出挑战。人类社会的伦理精神要求网络社会实现和谐、平等、共享、共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需要。但是,当人们试图将传统的义务、平等、和谐等伦理规范放到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权衡时,人们所看到的竟是在网络环境中人的矛盾心态和人的生存的尴尬地位。在网络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9.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宣告初步绘制成功。这标志着自1953年詹姆斯·沃特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公布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的基因革命又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这场革命不仅是一次科学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整个现存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比过去千年还要深刻的变化。它的巨大成功和深入推广必定带来一场“哲学上的风暴性大火”,对我们的传统社会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①。基因平等与社会公正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在以基因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如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传统人类文明是以"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然而,随着20世纪后期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西方学者最先对"人类中心主义"产生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浮出水面,两者在伦理学界展开了争论,并对环境法律制度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者阐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概括了由此引发的多种伦理问题,说明现代生物技术突出的“双刃剑”特征,分析了当代生命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在建立生命伦理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学自产生之初就包含了"非人类中心论"和"去人类中心论"的向度。然而自21世纪初,国际地质学界主张地球已经进入了"人类世",指出人类活动将持续对地质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非人类中心论"面临着现实效用和逻辑结构的双重困难。在环境伦理学中引入代际伦理的视角、确立未来人类的主体地位,能够解决"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困境。同时,代际伦理研究可以促进跨文化、跨领域的共识,是"人类世"背景下完善环境伦理责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学是把保护环境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吸收环境伦理学的核心观点,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纳入伦理关怀的视野,同时摒弃环境伦理学所隐含的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可以无所作为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下观点:道德行为包括敬畏、感恩、平等、互惠、同情、呵护等层次;保护环境是人的义务,开发自然是人的权利,两者辩证统一;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任何个体、群体利益,要及时对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只有以科学技术为工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逯改 《兰州学刊》2007,(9):149-152
文章首先对责任的概念进行分析,并从伦理学的角度指出了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既受利益的驱动,又有理论内部混乱不清和传媒主体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并对传媒社会责任的重建提出了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虚拟社会伦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时代,新的社会状况给传统社会的道德运行机制带来了许多挑战,使以往的道德运行机制失效.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时代的道德建设,加强管理、监督,实行国际合作,以期网络社会的运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人群作为弱势群体,应当纳入社会—政治伦理的视角来关注。艾滋病救治彰显了社会公正和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在社会—政治伦理下,明晰各个社会主体的伦理责任可以增强艾滋病救治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社会法律问题。关键是在基因研究中 ,要坚决防止具有遗传学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歧视。因为人类基因组是构成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单位 ,它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 ,无论它们的遗传特征如何 ,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都应当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8.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是否可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这些年风头正劲,但实际并不成功.因为它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立场上没有真正跳出人类中心主义;而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也经不起仔细推敲.  相似文献   

19.
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分析网格时代对社会伦理的影响 ,探讨网络社会面对的伦理难题 :知识产权与个人隐私 ;信息安全与信息垄断 ;信息污染与信息欺诈 ;信息滥用与信用危机。对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作了对策思考 :尽快建立信息伦理准则 ,形成网上道德舆论氛围 ,推动个体的道德自律 ;防止符号世界的异化 ,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正确对待异质性伦理和同质性伦理 ,形成全球伦理价值观 ;坚持信息伦理发展的多元化和一元化的统一 ;以科学的态度、全新的观念和有效的方法推进我国的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中,产权领域中出现了诸多道德伦理迷失的问题。深刻反思我国社会建设中产权变迁引致的伦理问题,通过厘定社会建设中产权问题的伦理向度;挖掘社会建设中产权问题的伦理内质;梳理社会建设中产权问题的伦理样态;彰显社会建设中产权问题的伦理价值。发挥道德伦理软性制约因素的作用,寻找到产权制度改革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