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文学横跨新闻和文学的界河,是一种边缘性的文学体式。这种文体最先是在西方繁衍起来的,其滥觞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甚至更早些时候。不过,它在我国繁兴起来,并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则还是在三十年代。这得力于“左联”的引进和提倡。从三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报告文学追随时代的脚步,表现了民主革命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充分发挥了应有的战斗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为报告文学的繁荣创造了充分条件。三十多年来,报告文学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也遇到过不适当的干扰,以致出现艰难和曲折,但总的说来,它是在大步前进的,取得了巨  相似文献   

2.
一个有才能的报告文学家,也应该为读者创造出成功的典型形象。典型性应该是报告文学的“徽章”,只是报告文学的典型不属于虚构性典型,而是属于纪实性典型。报告文学只能依实选择,即以真实性为前提。这样,报告文学的典型就只能是一种原型典型。因此,作者首先要把握原型的共性意义。同时,报告文学的典型,除人物典型外,还有各式社会典型。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作者确定了原型所有的共性之后,就要专注于其个性,其独特之处。因而报告文学的二度选择,更重要的工作是个性的选择。这种选择,主要表现在角度选择、主体截取和细节选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瞿秋白,是以其报告文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尽管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他翻译介绍俄国民主主义文学,试作了一组新文学作品《心的声音》,但是真正能显露自己文学创作才华的却是他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如果说在“五四”文坛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这个大家族中,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样式相比,起步最晚。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赤都心史》、《饿乡纪程》、《暴风雨》、《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些可以看作是报告文学的作品。而“报告文学”名称的正式引进与提出,则已是三十年代的事了。“左联”成立后号召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明  相似文献   

5.
在进一步繁荣创作,使文艺更好地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中,时代精神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报告文学由于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统一的特点,要求把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迅速而及时地“报告”给读者,因此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对时代性的要求就更为鲜明和强烈,更应当体现时代精神。什么是我们今天新时期的时代精神?这是文艺工作者所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报告文学的总体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影响相对减弱,而对报告文学的性质和特征认识模糊也正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报告文学主要是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存在,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作品作为审美观照对象的内涵和价值上,报告文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新闻、报告或论文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符号。当一种文学样式异乎别体,独立于文艺园地,它便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报告文学从散文的附庸,而后蔚为大观,自成一体,这样,它自然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特征。而报告文学从散之中分离而出又可以属于新闻文学。并且,它在形式方面又汲取了小说等艺术门类的滋养。因此,报告文学的语言与散文、新闻、小说等文种的语言就有了内在的关联,它溶和了散文、新闻、小说等文种的语言因素而化合成了自己的语言新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创作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出现了一批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和赞扬的优秀作品。但在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却很薄弱,许多理论问题至今认识还不一致,这样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报告文学的创作。本文拟就报告文学的特点(兼及写作)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教有志于研究报告文学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都要运用形象思维。而想象在形象思维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古往今来有关的文艺论著和创作实践,都把想象和虚构紧密连在一起,在虚构和想象之间划上了等号。人们一提到想象,必然就会想到虚构。这样,就把这两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体的演变,出现了新兴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从而想象也成了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想象的含义和作用,必然会产生变化和发展。倘若看不到这一点,不加以总结和论述,势必会造成混乱。现在,在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上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一粉碎“四人帮”以来,在社会主义文学战线上,报告文学显得特别的活跃和繁荣,无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已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每当一篇优秀作品出来之后,广大群众奔走相告,争相传颂,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登载《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民文学》被抢购一空,转载的报纸加印了又供不应求;写《船长》的柯岩同志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竟收到了七千封热情洋溢的群众来信,赞扬她为大家介绍了一个“邓小平式的船长”,《大雁情》在《光明日报》上转载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专拦展开讨论,作者黄宗英同志被中国科学院光荣地授予“特邀研究员”的称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主人公吴吉昌在北京地铁乘车,被一些在报纸  相似文献   

11.
评论家冯立三先生曾说,在三类(问题报告、英雄报告、历史报告)报告文学中,“英雄报告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我们在创作组织和评论工作中的一个缺欠。这类报告文学并非都是平庸之作,即令佳作较少,我们也有责任予以扶植。”奋斗在体坛艺坛一代有为的文体工作者亦可谓是一类英雄。事实上,新时期描写这类英雄的报告文学还是具有相当实绩  相似文献   

12.
13.
(一) 近年来,报告文学大有独领当今文坛之风骚的气势。报告文学能有今天这样繁荣兴盛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报告文学的兴盛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旧体制与新体制的交错、磨擦和碰撞,新信息象大潮一样不断涌来,使得这个时代成为产生、发展报告文学的时代,而报告文学这种形式,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是在这个新环境中成长、壮大而又极富特长的文学形式。它的生  相似文献   

14.
论丘东平的报告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丘东平对报告文学的贡献 “报告文学”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1930年5月1日出版的《大众文艺》(沈起予著《法国的新兴文坛》一文)。左联成立后曾大力提倡报告文学,然而它正式在中国确立地位,成为新文学的一个分支,却还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是中国的新文化中心,大部分新文学作家都集中在这里。“一二八”淞沪抗战把所有的作家都卷进了民族解放的战斗洪流中,他们不仅参加了当时最进步的反日团体“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担当了一切宣传工作,丘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从理论上突破了以往新闻性之时效性的框框,而把“冰冻新闻题材”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并在题材、人物和情节的处理,艺术结构的革新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推动报告文学创作及其文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创作以空前的繁荣推出大批优秀的力作。其中不少以忧患意识为基调的作品以其大胆的揭露、深邃的反思启迪人们对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道德、伦理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思考,报告文学作家们敏锐的思想与艺术触角,多方位地伸向了决策中心、政治疆土、学术领地、伦理范围……。本文拟就忧患意识及其功能、忧患意识所  相似文献   

17.
贴近现实 ,紧扣时代脉搏 ,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新时期报告文学 ,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 ,以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己任 ,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 ,真实地记录了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我国人民开拓进取的前进步伐 ,反映了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能否进行进想象?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论述了想象的特性和功能,说明了想象和虚构的区别及联系,论证了再造想象在纪实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根据,肯定了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意义。文章还列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著名作家和研究者的有关论述,历史地展示了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对报告文学想象的持殊要求。作者又以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例,论证了想象在报告文学中的作用,进而说明在创作中展开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想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在叙述结构上 ,李春景的报告文学采用了历时性的叙述方式 ,这种方式使其作品具有开篇稳健、行进舒展、气韵畅达的特点 ;细节的真实与生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而其中的散文化倾向又使作品具有一种诗情画意。同时 ,在重视报告文学新闻性的同时 ,他还较好地处理了新闻性与文学性两个方面的关系 ,从而避免了因过分强调新闻性而使作品苍白无力 ,缺乏艺术感染力 ,或者过分注重文学性而削弱作品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的杂文创作,历经四个时期:建国初期,处于徘徊阶段。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当代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此后,杂文创作又经历了一个大波折。“文革”十年,杂文创作是一派荒凉景象。粉碎“四人帮”后,杂文创作再度繁荣,至今不衰.这“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要繁荣杂文创作,必须对杂文有正确的认识,掌握运用好暴露、讽刺等手法,不断提高杂文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