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政治学科课堂追问状况的调查研究,阐述目前政治课堂教学追问的现状,并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从影响课堂追问效率的主要环节提出一些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2.
马芳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0-111
素质教育的提倡,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也使我们语文教师眼前一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缕春风,使语文这门艺术之花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是师生沟通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有时的追问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手段。特级教师支玉恒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使他的“追问”成了一种艺术:师:谁能讲一下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孙丽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7-49
众所周知,作文难教,在农村小学尤其如此。学生在作文中不会准确用词,语句不通,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很多学生说作文是“榨”文。榨尽脑汁,所获无多,不能说不是种无奈的尴尬。作文教学难已经成为了农村教师的共识与隐痛。 相似文献
5.
王冬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4-11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荻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陈永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2-23
《左传·襄二十五年》中有这样一句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如果语言没有文采,那么就不会流传久远。同样言为心声,从一个人的言语表达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丰富多彩,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生虽然每天与书本打交道,可还是常常为自己的作文头痛,而语 相似文献
7.
8.
陈晓路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9-131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命体,都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为使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应对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具体的要求,让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要想做到精细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更精彩,我认为主要从细节抓起,做好以下几点。备课环节精细化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时教师要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计划,从而为上课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周树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8-49
新一轮课程改革,课文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绩斐然,作文教学却是“春风不度”,旧鞋老路.依然是学生写,教师改,依然是教师耗费大量精力详批细注.精批细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没有提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在作文教学方面延续着,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否则,作文教学就会拖语文教学后腿,语文课改就可能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2.
课堂质疑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永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2):74-75
所谓创造性思维,即是“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思想的指使下,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观点、新的理论、新的设计的思维过程。”(彭永谓《学科教学论》1990版)。而质疑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地质学家李四光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可见质疑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科学真理的前提。课堂质…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焕发出蓬勃生机。作为教学改革主渠道的课堂以一种崭新的面貌登上舞台。自主、合作、探究,以人为本这些新的教学理念闪亮登场。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学会倾听。有人说:认真倾听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纠正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培养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将他人的方法转为己有,将他人的意图理解明了,将他人的观点和错误准确提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乐于倾听,善于合作的竞争者,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们研究发现,在课堂当中,上课的前15分钟学生最能认真倾听,比较喜欢听有 相似文献
14.
15.
魏优霞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13-1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 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学生是鲜活的人,这一特殊对象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产生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王文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05-106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课堂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主渠道。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追求课堂教学发言频次高,覆盖面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进行了自学等这些浅层次目标,教师更应该把立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个性和独创精神,协作精神等作为不懈的追求,让语文教学释放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拥有一片自主发展的绿洲。 相似文献
17.
18.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诵读,是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最活跃、最直观、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诵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可如今,中学语文课面临着“哑巴语文”的尴尬局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把读书声与自然界的风雨声并举,实际也是肯定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好多东西讲究回归自然,讲究原生态,讲究和谐,朗朗的读书声也算一种学习的原生态吧?那如何让诵读常驻中学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人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掌握知识。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使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积累无疑会使良好的情感程度加深,而语文又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健全的心理素质等情感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的等待,可以为学生勤于思考提供时间的保障,也会让我们倾听到学生更多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所以教学需要等待。当然我们所说的等待,不是被动的,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一种积极等待,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本文阐述了我们如何在等待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课堂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