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凤凰花开,又是一年毕业时。忙碌如昔的校园里,年年相似的离愁别绪和雄心壮志中,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心情呢? 统一规格的毕业照上,相同的笑脸下藏着不同的心事,offer在手的,笑得意气风发,仍无着落的,笑容里难免夹杂些许迷惘;依旧喧闹的散伙饭上,一样的碰杯伴着不一样的祝福,祝你在刚开始的工作中一帆风顺,愿他在求职路上结束漂泊……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社区》2008,(20):29-29
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宁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相似文献   

3.
江菲 《社区》2004,(5):46-48
“一个人得了小病就把他杀了吗”华新民逛院子,特别要看看厨房和卫生间,还要拍下来。她要让那些攻击四合院的人看到:四合院不是又脏又乱,而是安静又舒适的。人们为什么不去想四合院变成大杂院的根源?她不停地问我:如果四合院依然像以前是一家一户的,怎么会有私搭乱建?如果人住多了,有关部门重新安置,又有谁会愿意一家几代挤在小窝棚里?老人们回忆,解放前,胡同里是没有公共厕所的。院门一关,四合而居,家家有一口上水井,一口渗水井,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有的老宅院的澡盆和厕所已用了近百年。“文革”中大批人口迁入这些老院子,房子不够住,于是…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安静     
《北方人》2006,(2)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  相似文献   

5.
咖啡之夜     
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城市像一个永远运转着的机器,喧闹不停,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渴望安静地憩息。这个城市里有着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驻立在城市一隅,它是享受心灵宁静的场所,它是闲谈惬意的释放之地,它就像城市的客厅,让你慢慢放下所有的劳累,让更多的都市人享受片刻的柔软与安逸。  相似文献   

6.
丰富的安静     
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宁静的日子。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日月安属,列星安敶?”蒋骥的解释:是“问:日有中道,月有九行;谁为附属乎?列星有躔度分野,动定之不齐,又谁为排列乎?”实即是问太阳、月球和许多恒星在太空里是怎样排列的?就是说,天体的结构是怎样的?屈原牢愁抑郁,彷徨山泽,对于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疑莫能明,呵而问之,以渫愤懑,是文学的抒情。但对于屈原所提的问题,我们仍不妨从科学角度来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艺术一经产生之后,它是怎样向前发展的?即: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有,是哪些规律在起作用?其起作用的情形又各是怎样的?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明天更辉煌     
《老友》2003,(7)
伴随七月的晨钟暮鼓,迎送七月的朝霞夕阳,我们在告别一个又一个昨日的故事,又迎来一个又一个明天的太阳。激动的心潮,灼热的目光,将把明天感染得溢彩流霞,金声玉振,风云万里,四季飘香!  相似文献   

10.
狡猾的妈妈     
“妈妈,小孩子是怎样来的?”(她又一次提出了这个可能每个小孩子都提过的问题。)“怎么,你们的生理卫生课没讲到这个吗?”(先推给学校再说。)“我知道是精子遇到了卵子,可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遇到、在哪里遇到的?”“哦,这个嘛,是在一个容器里遇到的。”(大约……也算是如此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20周年,《女性的反响续集》(以下简称《续集》)一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引起"反响"的原因何在?"反响"后对20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究竟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对当今世界的妇女解放运动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在20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为什么发生变化?女性的反响与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人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合剑雷 《社区》2001,(3):40-41
在一个炎炎夏日里,我坐在北京西边的一幢高楼里听这位素以吟唱诗人和人民音乐家的身份特立独行的男子大谈要与张艺谋在作品中流露的喧哗与暴丑做派对抗时,心头不觉为之一震,继而反问,你,这种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呢?你,又能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3.
不知不觉中,我们可以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这些风格各异的出境目的地,加上随时可以前往的其他地区,我们的选择可谓遍天下。新的一年里,你最想去哪里?你又有怎样的旅行计划?  相似文献   

14.
文题:生日提示:同学们,一年的365天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生日”。有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兄弟姐妹的生日、亲朋好友的生日、老师同学的生日,还有党的生日、人民军队的生日、人民共和国的生日、革命领袖的生日……对这些日子,你怀有怎样的情感?你又是怎样度过的?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和思考?当你坐在考场面对“生日”这样一个题目时,你又涌出了哪些想法?有哪些话要说?请敞开心扉,把你最想述说的人和事,最想抒发的情和意,最想表达的观点和认识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分享。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可自拟副标题;3、除诗歌、戏剧…  相似文献   

15.
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有“文化城”之称,文人荟萃,盛极一时。是什么原因使桂林这座只素以“山水甲天上”闻名于世,而其它方面却平淡无奇的南方小城,却在战火纷飞山河失色的年代里,对文化事业起到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获得如此的称誉?它在新文化史上应有怎样的地位?对它又应作怎样的评价?解放后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专著对此均少论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写了这篇探讨性文章,以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又逢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双喜临门。在这大喜日子里,作为人党50多年的老党员,回顾自己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家当服务员的一段经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是谁?我来自哪儿?我在这个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跟那些夜空里闪烁的星星,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会有人难过吗?我与那些教科书上了不起的人相比,又有怎样的异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这样胡思乱想。那时,我生活在乡村,常常觉得自卑,不知道无穷无尽地读书,能否载自己去往遥远的地方。我只知道小小的自己是隐匿的,渺小犹如尘埃,除了我的影子,没有人会注意到我。我像一株野草,隐匿在万千植物里,并因这样的浩瀚,差一点儿连自己也丢失掉。  相似文献   

18.
一纸清欢     
人生百年,恍若一张洁净的白纸,等待着人们用阅历去书写。生活的面目也许不甚温和,但只要保持一个积极达观的心态,亦可从容度过。木心老先生在《西班牙三棵树》中说:"现在变得,当别人相对调笑似戏,我枯坐一侧,不生妒忌。"人世沉浮,拥有淡定从容的气度,便会收获曼妙的一生。有人说世界本就喧闹何必去追求安静,随着世界的脚步走就可以了;也有人说,世界再喧闹也要过着安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李京桥 《新少年》2013,(6):20-21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胡海泉成长的"五线谱"上,有他最喜欢的歌手:乔治·麦克;有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父亲;有他最钟情的诗人:北岛、顾城。就是在这些文化向往和至爱亲情的奏鸣里,他创造了一个乐坛"最美"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符号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岁月的雕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珍贵的符号,等待人们慢慢捡拾。可是人们对于这种恩惠,又做了些什么?想那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青灰色的瓦,一片古韵中,它怀抱着邻里之间的情谊与幸福,四合院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皇城脚下又留几抹青灰?四方天地间还剩多少邻里温情?轰鸣中,四合院作为北京的符号,支离破碎。想那咦咦呀呀的胡琴、脸谱上的花,一座戏台间,演出着千年间的悲欢离合。京剧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的对联又有几家挂?剧目中的经典又有几人能详?喧闹中,京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