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传奇与"三言"悲剧情节结构之比较刘鹤岩在唐传奇和"三言"中,爱情悲剧题材的作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对二者进行一番比较,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从形成阶段到成熟阶段艺术演进的轨迹,从中发现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我...  相似文献   

2.
与唐传奇作品相比,“三言”中的爱情悲剧作品在对悲剧冲突的认识和反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广泛地反映了“情”与“礼”的冲突.而且还反映了“情”与“欲”的冲突.且具有相当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许多爱情悲剧作品,但真正的爱情悲剧作品是在宋元以后出现的,特别是“三言”中的几篇。真正的悲剧作品中,悲剧形象不仅仅以苦难来博得人们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以反抗赢得人们的尊重与赞美。“三言”中之所以出现真正的爱情悲剧作品,是因为作者具有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体现为“命运的喟叹”、“痛惜的哀歌”,作者悲剧意识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为“一代之奇”。它为何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呢?本文试图通过“诗意结构”理论的提出和阐释来回答。唐传奇的诗意结构主要体现在其“幻设的诗性”、“存在的诗根”和“人性的诗魂”这三个意蕴层面上。三者和谐统一在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诗意美”是唐传奇艺术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唐人传奇为小说之一变,爱情传奇又代表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文辞华美,而且还用各种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刻画。从宏观上用类型化的手段把握这些人物形象的近似心理和作者的潜在心理可以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作品的意义;同时,对人物心理演变的纵向分析则能与类型化分析一道,更为完善地从心理角度把握唐代爱情传奇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枕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奇文,然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艺术成就。《枕中记》所代表的内向性和游戏性特征,是影响整个中唐士人心态的两种倾向,而且这两种倾向正是中唐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所造成的。《枕中记》作为唐传奇进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是整个中唐士人心态走向重大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的核心艺术成就在于通过虚构完整复杂的故事以承载特定的文学意图,借此探询人生和世界(即存在本身)的意义,这是“幻设为文”的内涵,更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在渊源上,是“立象以尽意”的方法论原则潜在影响小说创作的结果,是唐人“有意作小说”在艺术方法层面上的体现。在此意义上,史传体例、诗笔、议论及题材、文采等,都是虚构一个完整故事的艺术手段和文体因素。唐人通过“立象以尽意”的方法论原则虚构故事,表达特定的文学意图,创造出了丰富瑰丽的传奇世界。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爱情作品的动人魅力究竟何在?我认为,其动人魅力在于:真切地描写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与黑暗冷酷的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形成了艺术结局的几种内容:团圆的、悲剧的和悲剧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矛盾的。而无论何种结局,都是创作主体复杂激烈的心灵活动的外射,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渲泄和理性判断的矛盾统一,是作家心灵中情与理不断交织、矛盾,甚至搏斗的结果。它不仅是对爱情与现实冲突的描绘,而且是作家心灵世界激烈活动的真切表露。读以团圆为结局的唐传奇爱情作品,我们便会强烈地体验到作者心中涌现出的情感波涛,看到色彩缤纷的形象图画。柳毅的人格美不只在于他的正义勇敢,更在于他最终能爱其所爱,在爱情世界中找到理想的位置,这表明爱情在作者心灵世界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者所讴歌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伴随清朝国势的发展变化,传奇的创作和演出也进入了极盛时期,洪升的《长生殿》就是这极盛时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长生殿》都堪称是一流的作品,它不仅成为同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因此,研究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并能从中窥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学对爱情题材的刻意描写,本质上是人的深刻的"觉醒"。相对于山水、游仙等主题,爱情主题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珍视的更进一步体现。中唐以后,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爱情意识"日渐觉醒,也就是在中唐以后,封建社会使人的异化更加严重。人的觉醒与异化的加剧之间的矛盾冲突,注定了处在这一进程中人的爱情追求,其结果必然是悲剧的。因此,中唐以后爱情作品日益增厚的悲剧色彩也就是我们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实的折射。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短篇小说到唐代始进入成熟期。和六朝志怪相比,唐传奇篇幅加长了,描写细腻了,作品中出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内容也由写鬼神世界转为表现人间生活。特别是唐传奇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这是和志怪大不相同的。从小说艺术的发展进程来看,志怪是唐传奇的直接源头,所以鲁迅先生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但从“粗陈梗概”的志怪到“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的传奇,中间不可能发生突如其来的质变。在六朝数百年间,志怪小说本身也有一个演变、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其中较优秀的作品已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某些作品的艺术手法已和传奇相当接近,因此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2.
唐代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它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文人有意创作小说的潮流,还开创了“传奇体”这一种小说体裁,为后世特别是为明清时期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借鉴和广阔的创作思路导引。明代《六十家小说》、“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集在编创上皆受到唐传奇及其变体的影响,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实现了较大的超越;而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更是对唐传奇的直接沿承。“传奇体”的确立与发展,与明清“传奇体”小说经典之作的产生并走向经典化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小说体裁的传承与变革,充分反映了“传奇体”小说的经典化过程,有着丰富而积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至唐代体制逐渐完备。从此,文人与科举之间就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唐传奇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诸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本文拟通过唐传奇作品来探讨唐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剧坛上,《红梨记》传奇是一部有影响的优秀爱情剧。它通过对元人《红梨花》杂剧的改编,表现出崭新的思想观念和深厚的社会内蕴。作者在政治风云背景之下,以三次错认为中心,通过各式点染,将爱情故事组织到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由于作者运用清丽隽雅与当行本色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作品独有的风格。这样,《红梨记》本于元人杂剧,却比元剧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更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代表作《传奇》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它对生命价值的观照和对人性的探究上,也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传奇》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美学追求密切相关,又是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三言”爱情题材人物形象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言”爱情题材三类人物形象──经历了悲剧性的爱情追求历程的女性先觉者和与之相连的在爱情角逐中心态各异的末路士子及新兴市民形象的分析认为,其人物形象的个性色彩和命运归宿显示了元明清爱情作品从处在末世之衰、重家世补益、以男性为中心的古代婚姻向受资本主义萌芽影响、重近代性爱、以女性为中心的自立爱情的主题拓变;由才子佳人的传奇姻缘向市井男女的真情欢爱的模式替转;由士大夫的高雅之趣向民间底层的几俗之趣的审美增变,其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是很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长生殿》传奇中所描写的作为李、杨爱情悲剧重要戏剧情境的“安禄山造反”不可完全等同于作为史实的“安史之乱” ,前者对后者及其相关的史实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即剧本围绕“安禄山造反” ,强化了唐玄宗的荒淫昏庸和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 ,强调了乱自上作和奸相逼反的造反成因 ,突出了结束以昏君奸相为核心的封建罪恶统治政权的客观结果 ,从而 ,在客观上显示出了“安禄山造反”一定的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上一位素有“才女”之称的畅销小说家,她的《胭脂扣》写了一个“人鬼之恋”的传奇爱情,但是作品超越爱情的“非纯情”的意义在于:她让如花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从一个妓女对爱情的坚贞执著中来体现对传统古典爱情价值观的迷恋和渴望,以此来映照现代香港人精神中所缺失的一种情结,并在对香港历史的追寻中,再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明末戏曲家孟称舜的传奇作品《娇红记》是传奇史上的佳作,它在艺术特色、思想特色等方面成就突出。本文从主人公先进的爱情观、侍女飞红追求爱情体现出的人本主义、传奇自身的悲剧性,以及《娇红记》文本体现出的社会风潮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中存在着理欲二重化世界 ,两个世界相互对立、互不交通 ,人之情欲虽然出现在作品中却为理所压制。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市民意识的勃兴 ,在宋元杂剧与话本中 ,欲望冲破了理的藩篱而获得了自由 ,理欲二重化世界混同为一。《金瓶梅》作为人情小说的发轫之作 ,一方面它继承了唐传奇理欲分立的思想结构框架 ,另一方面 ,它又颠覆与否定了这种框架中理欲力量的对比 ,但它与唐传奇一样都写出深层次的悲剧精神 ,具体而言 ,这种悲剧精神的一致来源于唐传奇与《金瓶梅》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一致 :创作主体、创作态度和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