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村现状 "那冒着浓烟的地方就是垃圾村,每天都有人在焚烧垃圾,捡垃圾的外地人都住在那里!"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南庄村的村民徐加开说,"这附近几个村的工厂都向那里送垃圾,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向那送(垃圾),他们都有自己的垃圾车,都是晚上送,每天有十几辆吧".  相似文献   

2.
有垃圾的地方就有人捡破烂,他们捡废铜烂铁、捡酒瓶、捡旧书报……有一种破烂几乎没人捡,那就是建筑工地上的破瓷片。可是,在广东佛山,却偏偏有一个人靠捡它发了财。  相似文献   

3.
城镇里总有一些人靠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他们处理着居民每天丢弃的成百上千吨废弃物,客观上帮了政府环卫部门很大的忙。当然,这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诸如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  相似文献   

4.
近日,《绍兴日报》评论的0Q群里,有一位群友提出这样一个小小倡议:“大家以后扔垃圾的时侯,里面有大头针、刀片、玻璃之类的,尽量用胶带缠一下,多缠两圈,这样可以减少对保洁者和捡垃圾者的伤害,他们大部分都是弱势群体,赚不了多少钱,受伤了看病不容易,大家一起帮忙转发,传播正能量!一起行动,有群的转哈。”  相似文献   

5.
正据调查,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40%的老年常见病诱因与心理因素有关。捡垃圾囤在家里就不卖徐州一位71岁的大爷,有退休金,10多年前,爱上捡垃圾,每天下午2点多出门,深夜11点回来,每次回来身上背包垃圾,手上拎两包垃圾。让人奇怪的是,老人只捡不卖。专家解读: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心理学上叫"收藏癖",多发于老年人。这些奇怪癖好的出现与  相似文献   

6.
赵福清、卢桂红是北京怀柔区西栅子村的一对普通农民夫妇。他们的家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赵氏山居”。这雅号的来历是什么呢?原来,村周围山头上蜿蜒着的箭扣长城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频频光顾的地方。赵氏夫妇便热心接待这些摄影人,给他们做向导,把自家的几间土房变成了摄影人服务的基地。摄影人亲切地称他们家为“影友之家”。还送了块“赵氏山居”的牌匾给赵家。  相似文献   

7.
这天,脂肪肝门诊外面的候诊大厅里坐着十来位脂肪肝患者,就在他们坐在那里等着医生看病的工夫,他们肚子里的肝脏相互聊了起来。老张的肝脏最爱说话,它首先与身边的小李的肝脏打招呼。“喂!伙计,你得的是什么病呀?”“我得了脂肪肝。你呢?”“哎,我也是。我都快硬化了。我的主人就是爱喝酒,每天不喝点酒,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人可留恋这个地方了,看电视啊吹牛啊,和我聊天什么的,他们称这里是他们的家,我是他们的老大姐……”吴所说的“我们的人”就是接受美沙酮治疗的人员。对他们来说,门诊是个能给他们希望和信心的地方。服完药后,他们总是待在门诊,这里看看那里转转,要么就是围在医生身边聊天。据卫生部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呈快速增长趋势,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总数的68%, 另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登记吸毒人数逐年递增,2003年已经达到90万人,估计全国每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过45万。远离毒品,远离注射吸毒成了狙击艾滋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捡垃圾能挣多少钱?也许你会说,每天能"捡"到30元就不错了。可如果我告诉你,有人靠捡垃圾,一年赚了30多万元,你相信吗?这听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在广州打工汉钟建强身上却变成了现实。他硬是把"捡垃圾"做成了事业,实现了"公司连锁经营,网上快捷服务"的经营模式,而且靠着这个行当住进了花园洋房!  相似文献   

10.
薛家湾,神秘的中国“吉卜赛”村?顾柄枢甘肃永登县有个叫薛家湾的地方。那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以男占卜算卦女看手相而流浪为生,传统和风俗习惯大多至今沿袭保留,颇似吉卜赛人。有人怀疑他们是流徙到中国的吉卜赛人的后裔。给雍正皇帝占卜薛家湾在西北一带很有些名气,从...  相似文献   

11.
总裁的位子     
到中国惠普公司总部参观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公司总裁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寻找自己今天的办公位子。原来在他们那里,除极少数固定人员(如财务)有自己的办公桌外,其它与市场紧密的人员都被划人“出差较多,不需要位子”的行列中来。公司不给这些人配备专桌,只提供联合办公桌,堂堂公司总裁也不例外。于是就常常见到这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省桐柏县的大桐路上,每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肩背编织袋、手拿铁钩子徘徊于肮脏的垃圾堆前捡垃圾。  相似文献   

13.
凯蒂 《现代交际》2006,(12):44-45
没有移民前,曾听留学生们讲他们在海外“捡生活”的故事,那绘声绘色的描述,常常令人忍俊不禁。然而,移民加拿大,目睹了新移民生活的窘迫,才真正知道了“捡”字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才懂得了海外谋生的艰险。就是在这种苦乐交集的磨砺中,他们经历一次次精神的锤炼。可以说,走过这般历程的人,对而后的丰衣足食才有快乐感,才有笑谈人间“尴尬事”的勇气。于是,我把它赋之笔端,讲给后来者听,但愿带给你的不会是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14.
朱吉红 《当代老年》2011,(11):16-17
她出生安徽安庆市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音乐编导。从5岁开始,每个周末母亲都要送她到音乐教室学习琵琶,一弹就是8年,风雨无阻。从小学开始,每天放学,母亲都要让她在小操场练习“顶碗”,一顶就是一个小时,稍有懈怠或碗从头顶掉下,母亲手中的小细鞭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到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正这个91岁的老头,在别人的嘲讽和质疑中,捡了半个世纪的垃圾,用信仰修建起一座震撼人心的教堂。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座被比喻为"华夫饼"的破旧教堂。不可思议的是,这座高达40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教堂,是一个人修建起来的,并且没有动用任何现代建筑机械设备。这个人就是Justo Martinez,今年已91岁。这座教堂,他花费了53年的精力与心血,一砖一瓦都是他亲手砌上去的。如今,这座教堂仍未完工,老人每天还在坚持  相似文献   

16.
罗大木 《女性天地》2012,(12):12-14
谢谢,那些我们不曾在意的人他们是——单位在楼道里设置了垃圾桶,下班时统一把垃圾拎到楼后的垃圾点上。员工们都知道,每天下午5点,会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穿着一身带有补丁但非常整洁的工作服,带着橡皮手套到楼后去拉垃圾。下  相似文献   

17.
王俞现 《中外书摘》2014,(11):99-101
在变“碎”了的未来世界,海尔也应是“碎”的。她将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工厂,也不再是一台台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与网络世界融为一体的一个个自主经营体。每一个自主经营体都是一个自主决策的小的海尔,潜心捕捉您的个性化的需求,第一时间为您送上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爱民  李为 《老年人》2006,(1):14-15
湖南邵阳县下花桥镇合兴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10岁的蒋小鸿与8岁的蒋小凯兄弟俩,在村小学一个读四年级,一个读二年级。父母双双南下广东打工去了,他们只能跟随爷爷奶奶,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孩子”。农民种地,早出晚归。蒋小鸿兄弟的爷爷奶奶耕种着10多亩田土,每天都忙个不停,一年到头也难得清闲。可是,两个孙子正是调皮好动的年纪,总不让他们省心。眼见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尤其是大孙子蒋小鸿顽皮捣蛋,时常让人哭笑不得,他们非常着急,可又莫奈其何,想不出好的管教办法来。实在说,他们能做的就是不让孩子挨饿受冻,至于如何教育孩子,由于自…  相似文献   

19.
在泰国首都曼谷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环境非常洁净,即使走进曼谷最繁华的街区,也不会看到垃圾横飞的场面。曾经,曼谷是东南亚最“脏”的城市,平均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1.3公斤的垃圾。很好奇.他们是如何转变的?在景点游玩的空闲,我缠着导游问了又问。  相似文献   

20.
陈爱和 《职业》2008,(11):30-31
说起“破烂王”,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脚蹬三轮车,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的场景,他们是典型的“自由职业者”。然而在一些地方,随着对“破烂王”进行规范,对废旧破烂物品回收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这一群体也有了职业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