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能竞赛的目的是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扩大职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然而,有些学校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成绩不惜一切代价搞"职业选手",严重地违背了大赛的初衷——"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要想真正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必须把试点技能竞赛的项目课程教学作为抓手,并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与课程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连接社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课程改革必须置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取向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这是现阶段各职业院校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冯静 《职业》2017,(31)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由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向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推进,加强实践教学,从就业导向、职业需求、技能特色等方面培养产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从实际岗位出发分析岗位职能,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领域,从而设置职业教育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及其顺序排列、进行课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研究,同时还要研究教育环境和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近年来,笔者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突破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以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为导向,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和<前厅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全部实行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方面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强化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进一步发展自我的能力.但是,现行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重拾工匠精神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文分析提出,德育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根据职校生的认知行为特点,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纳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俞开其 《职业》2012,(15):178-179
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单位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其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企业化"实践锻炼,体验企业运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职(2009)96号、97号、98号文件精神,转变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创建创新实践训练体系,凸显职教特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胜任现代化生产第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员",我们电气教研组确定了"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质量标准"的高职教学指导思想,并按照"拓宽口径,重在应用,强化技能,适应需要"的思路,来设计知识结构框图,技能训练项目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将传统的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的要求。智能化生产系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影响是全面的、根本的,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智能化生产体系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有企业的深度介入,本文进一步探索了打造校政企行分段培养、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詹益全 《职业》2021,(4):17-19
教育治理问题日益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英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最新文件要求,指出职业教育要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快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利益相关者治理能力,加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11.
孙支惠  章琳琨 《职业》2020,(12):14-16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中国依然存在着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与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之间的现实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浙江省永康市大兴职业教育、培养本土人才,并坚持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打通产学研"壁垒",助力区域产业"换挡提速"的一系列典型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能复制的职业教育"永康经验",对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推动县市级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核心,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将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有机结合,精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配合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形成一个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梁红 《职业》2010,(35)
本文试论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职业人才的专业教育,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能力的重任,把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强调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针对性和应用性的职业特点.职业教育实施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坚持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钟锡汉 《职业》2016,(33):72-73
"填鸭式"的教学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而教学的改革只有源于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开发变革,才能适应"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需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职业教育21年的教学实践,对实用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电冰箱检测与维修展开了调研分析,为开发出更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雪峰 《职业》2017,(6):73-74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近几年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高度共识和广泛推广.工学一体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笔者从事多年的PLC课程教学工作,同时负责该校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与"神"进行分析,并介绍如何开展PLC课一体化教学,进而达到"形""神"共聚的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刘玉明  韩雪 《职业》2011,(29):180-180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操作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学生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了解职业,同时将理论知识向动手操作转换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肖琴 《职业》2012,(26):41-42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或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由此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进课堂又能进工厂、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各职业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由传统学科大学培养出来的,基本属于"三门"教师,而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在职业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可谓少之又少."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技能教学能力不强,已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要想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技术人才,培养出一支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谈一些浅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王秋凤 《职业》2012,(23):91-92
一、课程的开发与调研1.调研论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企业调研,根据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当前的职业教育强调"就业导向","就业导向"的主题思想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与岗位标准零差距对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教学课程必须反映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邵健 《职业》2009,(36)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促进职业生计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种区别于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针对未来社会需求,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即为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志清 《职业》2012,(26):74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是数控技术和模具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从生产一线和职业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积极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教学体系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