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阳工官”初探──南阳两汉铭刻辑考之一刘绍明,曾照阁汉代南阳郡为著名大郡之一,其铁工业和其它手工业极为发达.《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宛县设工官、铁官.铁官之设因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铸铁遗址的科学发掘,特别是"阳一"、"阳二"刻铭范等南阳郡铁官产品的出...  相似文献   

2.
马瑞 《南都学坛》2000,20(5):123-124
南阳在汉代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又受楚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南阳经商、积极进取、讲义守节的独特的汉代民风士俗  相似文献   

3.
贾付军 《南都学坛》2001,21(5):11-12
砖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 ,而大规模使用则在汉代。从南阳汉代画像砖墓及画像石墓的结构可以看出 ,南阳汉代墓葬的砖结构技术包括仿木椁空心砖构筑技术、斜撑板梁砖券技术、条砖纵列券技术以及穹窿顶、顶构筑技术四种。反映了南阳汉代砖结构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以南阳为一端,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春秋战国以来已经成为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因南阳交通系统的作用而发生。南阳和以南阳为枢纽的交通结构,曾经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考察汉代交通史和汉代区域文化史,不能不重视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东汉以来,南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交通作用也有所增强。随着南下移民浪潮的兴起,南阳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的交通重心的地位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作为居所,以眼观天下,分析形势,等待时机,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5.
河南南阳汉画与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王玉金,李建河南省南阳地区有大量反映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的画像石刻,截止1990年,南阳汉画馆共收藏汉代画像石1260多块,画像1700余幅,其中,谶纬迷信类的画像就有410多幅,约占四分之一。一、汉代谶纬迷信思想对南阳汉画...  相似文献   

6.
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的礼俗、节俗、宴饮陈俊习俗、丧葬习俗、辟邪风俗、祈雨风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民俗。  相似文献   

7.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珍贵的乐舞百戏画像,它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切地再现了汉代辉煌的音乐成就。这些形象化的音乐史料,为我们研讨两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状况,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仅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已发掘并确认的乐器为基本,拟就汉代民族乐器的种类、乐队组成情况及其特点等,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把南阳汉代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汉代画像石的学术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985年10月17日南阳师专汉代画像石研究室正式成立,该室共有12人组成。南阳在西汉时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又是全国出土汉代画像石较多的地区之一。1935年我国第一座汉画馆在这里落成,馆藏118块汉代画像石。1956年,重建南阳汉画馆,郭沫若为之题名,馆藏汉画石达500余块。1978年,在南阳名胜武侯祠内再建新汉画馆,馆藏已达1200余块汉画石。因此,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南阳师专有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9.
汉代先民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找到并运用了构成气势美、稚拙美、韵律美等图式语言,创造出了南阳汉代画像石刻的深沉雄大、粗犷劲挺、古朴稚拙、单纯厚重、简洁明豁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些汉代工匠艺术家们还以他们诙谐幽默的内在气质,赋予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以清新旺盛的生命活力及天真直率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0.
曹新洲 《南都学坛》2001,21(1):123-124
南阳汉代碑刻,据史料记载应为数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实乃罕见,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汉代墓室中的碑刻题记,其内容给南阳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所刻文字反映了汉代刻石书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