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责任转质     
责任转质并非一种偶然的法律现象,它是对质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所要求物尽其用,财尽其流,价尽其位的一种弥补。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责任转质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结合该制度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例,尝试构建我国的责任转质制度。  相似文献   

2.
转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质具有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之间有较大差异。对责任转质的定性 ,通说采质物再度出质说。追究权源 ,该主张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应采债权与质权共同出质说。以定性为基础 ,转质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本着利益平衡的精神予以合理安排。在物权体系的构造中 ,转质制度具有根本困惑 ,但衡于利弊 ,我国物权法仍应同时规范转质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责任转质作为质押的伴生结果,承认其合法地位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对质物损害赔偿的物权方式救济也有损害出质人利益之虞,我国责任转质制度的建立除了使用物权方式规范,更应使用合同信赖利益损害保护出质人权益,对未经出质人同意的质权人转质行为这一损害出质人信赖的行为给予救济,这样既可以对质物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又可以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要求与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转承责任是一种责任人因与他人间的特定基础关系而对他人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和法律制度,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责任人与侵权行为人相分离.转承责任不等同于替代责任,更不等同于特殊侵权责任.转承责任基础关系类别决定了转承责任可分为为行为人利益的转承责任和为责任人利益的转承责任两大类;为责任人利益的转承责任实质上就是使用人转承责任,使用人转承责任又可分为支配关系的使用人转承责任和利用关系的使用人转承责任.转承责任立法理由,众说纷纭,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将它们孤立开来.  相似文献   

5.
票据质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票据法》《担保法》规范这种行为比较粗略,需进一步完善.作者认为,票据质押不是票据行为;票据质权可以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质押的票据可以进行承诺转质.  相似文献   

6.
论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基础与适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的立法和判例对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的规定不尽一致。从理论上来说,雇主转承责任的构成要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雇佣关系的存在、受雇人执行职务的行为、受雇人的行为是侵权行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进行了规定,但是不尽完善,未来的民法典需要对此予以完善,严格区分受雇人和独立订约人的界限,明确规定受雇人的职务范围。  相似文献   

7.
转承责任归责原则的复合性和构成要件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转承责任不是单一归责原则而是复合归责原则的适用:责任人转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侵权行为构成判断原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归责原则的复合性决定了转承责任构成要件的二重性:责任人的转承责任构成要件和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构成判断要件不相同,责任人的转承责任构成要件也不同于其他特殊侵权责任.责任人的转承责任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责任人和行为人间具有特定的基础关系.行为人为侵权行为时居于基础关系约束的地位,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构成判断要件根据行为发生的不同情势,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典权让与和转典都是典权人的权利,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典物的最大限度的利用。而典权让与与转典的法律性质究竟有何区别,时出典人的法律后果如何,如何设计出一个既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又能保护出典人等各方典权法律关系主体利益的典权让与和转典制度,这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我国物权立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转承责任具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承责任制度在各国民法典中虽仅有几个条文,但它却体现了人类对安全和正义的渴望,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对转承责任具体形态的研究,首先应分析转承责任中的法律关系,然后再依照行为人和责任人相分离的原则,确定转承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形态,最后以转承责任基础关系为起点,将转承责任归纳为法定代理人转承责任和使用人转承责任,并对这两种转承责任的具体形态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刑事法律规范中存在着大量的量与质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刑事法律规范中质的规定最大限度地“量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法律规范尚存在某些量与质的问题,譬如:部分量的规定不能正确地反映质的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等;因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刑事法律规范中的量与质的关系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继青 《南都学坛》2003,23(6):94-95
雇员造成他人损害的,并非均由雇主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法律乃是一种衡器,各国的大多数法律制度均兼顾各相关当事人的利益。在雇主转承责任制度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维护受害人的利益,雇主即使无选任监督的过失仍然要对雇员的侵权行为负责;另一方面,要考虑雇主的利益,只有在雇主与雇员有雇用关系时,才对雇员所从事的与执行职务有关联的过错侵权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12.
父母责任,即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致人损害行为的民事责任。其以主观性价值--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与父母自由权,与客观性价值--损害填补与预防损害,两者的统一构成价值合理性;而价值合理性又必然要求合理的归责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将责任严格建立在父母违反事实存在的监督义务基础之上,在未成年子女致人损害行为客观存在并造成他人损害时,父母作为整体就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国现行立法、《草案》、及学者《建议稿》等理论学说强调对损害的填补,着眼于父母子女关系而采严格责任原则,合理性值得反思,逻辑上也存在矛盾,父母责任制度势必要求整体重构。  相似文献   

13.
无人船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海上货物运输法的适用面临新的挑战。借助转承责任理论,将受雇型远程控制人视为船舶所有人,其地位和责任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及《海商法》第四章下承运人的受雇人无异。承运人作为雇主,应承担转承责任。视独立型远程控制人为独立合同人,在《海商法》修改时将独立合同人纳入承运人的责任体系中,使独立型远程控制人能享受到承运人的抗辩与责任限制的权利。自主航行船舶中因AI航行系统缺陷导致的产品责任应归属于其生产者或销售者,而不属于承运人。自主航行船舶的法律人格化并非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转承责任将为这一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并不完善,致使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难题。在实践中,存在一种因第三人侵权而导致的工伤事故。在法律救济层面,主要涉及工伤保险补偿制度与人身伤害的民事侵权赔偿制度。然而,依据不同的情形和程序规则,选择适用两种制度可能会导致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因地域差别不同,对此问题的解决模式亦不相同,该问题与其自身的社会制度、立法、司法实践和传统文化相关联。遵循我国法律制度的立法初衷,将现行法律规范解释为补充模式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转专业政策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转专业政策为优化专业与人才结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完善招生制度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本文从我国实施转专业政策的背景和现实条件出发,通过对国内高校转专业政策的比较、转专业政策与其他专业选择制度的比较以及我国高校转专业政策同国外高校转专业政策的比较,对我国高校转专业政策进行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在我国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志愿服务范围的拓宽,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侵权行为也是客观存在的。志愿者侵权责任的分配应参酌我国民事立法中对其他无偿民事行为的规范,同时考虑志愿服务的特殊性,为推动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者侵权责任的分配必须符合公平原则和利益风险交互理论。  相似文献   

17.
英加登在《论文学作品》中提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审美价值质,"形而上学质"是再现客体层的审美价值质,文学艺术作品只有在形而上学质的显示中才达到顶点。"形而上学质"在文学本体论部分提出,却有待审美经验论和审美价值论部分阐明。"形而上学质"不仅是审美风格和审美范畴,而且有类似宗教和形而上学的价值。英加登这一概念不仅与现象学美学有内在相通,也与形而上学美学传统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择了几种主要指标对兰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评价,结论是其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与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对照分析,提出兰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把转方式重点放在"转结构"上,暂时不应该放在"转支撑"上;在"转结构"过程中做好"转资源",二者互相促进,同时实现"转需求",最后达到转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公诉转自诉是我国刑事讼诉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作者对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如公诉转自诉的实质,公诉转自诉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等,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公诉转自诉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面考察郭璞注释中的"声转"、"语转"、"语声转"例,发现郭注中的"声转"不一定纯指声纽变转,"语转"不一定纯指韵部变转."声转"、"语转"、"语声转"这三个术语只是用来表现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转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