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红色样板戏     
样板戏,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样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进入本世纪,样板戏被称作"红色经典",一些剧目又被复排、重演,样板戏的收藏和研究也正热。  相似文献   

2.
文艺领域阶级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哪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占据文艺舞台的中心,标志着由哪个阶级在文艺领域里实行专政。革命样板戏,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当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高大、丰满、神采奕奕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把帝王将相、牛鬼蛇神赶下了舞台。这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需要。这些英雄典型,既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优秀品质,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达到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革命样板戏一个重要的经验。认真学习这一宝贵经验,对于继续搞好文艺革命,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永枚同志的诗报告《西沙之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涌现的一首优秀长诗。它以澎湃的革命激情、高昂的战斗旋律,描绘了西沙之战的壮丽画卷,塑造了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讴歌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它以英雄的气概,钢铁的誓言,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神圣领土不容侵犯! 诗报告《西沙之战》,不仅以它重大的政治主题,深刻的革命内容,教育和感染着广大工农兵读者,而且成功地显示了新诗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实绩。《西沙之战》的作者张永枚同志,近年来以很大的精力学习革命样板戏,并参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实践。他对新诗要向革  相似文献   

4.
革命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伟大成果,是无产阶级在文艺战线上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胜利的标志。革命样板戏通过一批闪跃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使工农兵真正成了文艺舞台的主人,实现了工农兵在文艺舞台上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这一深刻的变革,不仅促进了文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革命,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诞生的革命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辉煌成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激烈斗争,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以革命样板戏为锐利武器,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大搞“克己复礼”,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阴谋纂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是我们的重要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光辉思想指引下,在江青同志的亲切关怀、精心培育下,革命样板戏经过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终于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急风暴雨中登上了文艺舞台,从根木上改变了文艺舞台为封、资、修文艺黑线所统治,为地主资产阶级少爷小姐、才子佳人所霸占的面貌,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占领了文艺舞台,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全面实践了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显示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展现了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光辉前景。革命样板戏,从反映二十年代斗争生活的《杜鹃山》到反映六十年代斗争生活的《海港》《龙江颂》,深刻地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京剧革命为开端,以茧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经过十年奋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纪元。 革命样板戏遵照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运用茧命现实主义和茧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积累了  相似文献   

8.
伟大导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文化》中明确地指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整个教育事业,无论一般的政治教育或专门的艺术教育,都必须贯彻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精神,为顺利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即为推翻资产阶级,消灭阶级,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的精神。”革命样板戏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为指针,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地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不仅是《海港》、《龙江颂》这两个直接反映社会主义阶段三大革命斗争的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象《杜鹃山》、  相似文献   

9.
彩色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思想光辉照耀下,学习革命样板戏经验产生的我国社会主义银幕上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少年英雄潘冬子的典型形象,具有饱和着血肉感情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质朴、含蓄、富有个性特点的对话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自古喜欢树立典型,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走极端,弄出几个典型来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这才有了的“二十四孝图”那样的景观。这样的民族文化心理后来在中国的“文革”时期,就产生了八个革命样板戏。现在70后的一代人,可能对样板戏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但是样板戏对中国的影响之深,可能是几代人都无法抹去的。那种全国仅看八个样板戏的做法,确实赢得了“独占鳌头”与“独领风骚”的效应。但是,这种做法,就是程式化、模式化、刻板化,其效果就是直接损害了一个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整个民族都生活在极其单调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但是,这样的样板戏竟然会被教育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进入中小学,只能够说明,在样板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真的是无法跨越样板戏了。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叙事学的结构/功能规则,样板戏叙事结构中包含着六个英雄模式,依次是:隐性英雄、显性英雄、准英雄、亚英雄、反英雄、泛英雄.这些英雄模式在叙事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它们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顺利进入样板戏的内在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不愿正视的一页。对于“文革文学”,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样板戏”,长期以来,尽管有人强烈地呼吁要进行抢救研究,但研究的选题还是极少涉及这一领域,而且真正响应又做出实绩来的则更为缺乏,更毋论从语言学角度切入的研究了。祝克懿博士的《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以下简称《视野》)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正如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熙宗教授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言:“我虽不敢断言这是我国‘文革文学’语言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但至少是这类研究中最早的专著之一;而在‘文革文学’语言和…  相似文献   

13.
在“样板戏”研究中,女权主义性别视角的分析可以揭示女性主体性丧失的历史处境,这一处境往往被革命意识形态幻象所遮蔽.如果深入历史语境去反思“样板戏”性别研究的具体问题,那么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从“铁姑娘”形象溯源来看,“样板戏”女性身上寄托着社会主义新文化对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理想价值的表达.第二,从文学社会学视角来看,“样板戏”反映了在激进革命年代,女性通过不让须眉的劳动能力提高自身地位的历史事实.第三,从“样板戏”女性的历史原型来看,“样板戏”塑造的英雄神话再现了革命历史年代无数为了理想而抛家弃子、奉献自我的志士.  相似文献   

14.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象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金庸的蒙古想象更多地是出于郭靖的英雄形象塑造之需要。因为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所以需要有各种陪衬形象来完成这一塑造,于是,有了各种对照人物的出现。同样,因为需要塑造英雄,所以需要有适合英雄品质生长的土壤。金庸选择了蒙古作为英雄生成的土壤,自然也就只能按照英雄的生长条件对于这一土壤的要求来对蒙古进行艺术想象。可见,《射雕英雄传》中的蒙古想象,主要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不是对于现实的临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无产阶级文艺百花盛开。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热潮中,在纪念毛主席的划时代的光辉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的日子里,延边话剧团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红灯记》之后,又把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移植成朝鲜语话剧,同延边各族广大群众见面,受到了热烈欢迎。这是延边话剧团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用朝鲜语话剧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是为延边话剧舞台谱上了新篇章。朝鲜语话剧《智取威虎山》,对朝鲜族人民学习革命样板戏,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朝鲜语话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革命样板戏《龙江颂》,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成功地塑造了江水英这个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光辉典型。它是一曲共产主义风格的壮丽颂歌,也是改造小生产,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同私有观念彻底决裂的生动教材。今天,重新学习革命样板戏《龙江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但资产阶级法权还存在,私有观念还深深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在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以及国内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还要教育和改造小生产,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特别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只要我们“稍微放松了对于农民的政治工作,资本主义倾向就会泛滥起来。”所以,“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而且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个普通的矿工,遵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一手拿镐,一手握笔,朝气蓬勃地跨上社会主义文艺阵地,写起长篇小说,反映本阶级英勇斗争的历史,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矿工向春同志的长篇小说《煤城怒火》,努力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以浓郁的战斗生活气息,生动、朴实的艺术语言,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朱大顺这个"特别能战斗"的矿工英雄形象,歌颂了我国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中同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三日,文化部批判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一文,对江青掠夺八个革命文艺作品成果的罪行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当时,由于刚刚打倒“四人帮”不久,有些理论是非来不及澄清,因此文章仍把这八个作品视为“样板戏”,没有从反面指出它们的问题,《人民日报》编者按还指出“要正确地总结革命样板戏的经验”。 今天,在我们公开批判林彪勾结江青炮制《纪要》的时刻,有必要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现这两个“决裂”,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也是无产阶级区别于其它一切阶级的本质特点。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的土地上,领导亿万工农兵进行了并且继续进行着旨在完成两个“决裂”的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革命样板戏中所描绘的“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正是这一  相似文献   

20.
<林海雪原>是"十七年"时期出现的十余部"红色经典"小说中,唯一最终被改编为"革命样板戏,,的作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部小说具有与其他"红色经典"相异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的政治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