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阳明与友人“山中观花”的问答,深刻反映其“心外无物”思想,王阳明针对“心外无物”如何容纳客观自然存在物这一难题,直接予以了存在论域的解答。王阳明的思想与胡塞尔对存在信念的悬搁、现象学还原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当个体未来看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当个体来看花时,“此花颜色”对心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这一认识可以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中涉及的意识对意向对象的构造作用与对象的视域性显现来进行分析,而“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意味着花的“寂”与“明白”这两种现象都内在于个体意识。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分析“山中观花”,可进一步理解王阳明对心物关系的看法,更深入认识个体意识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在今年第一期的《徽州社会科学》所刊拙文“吉砚书屋随笔”中,扯了一点关于润笔的闲话,所引润笔源出《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颊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我们由这个记载知道润笔在隋朝已有称谓,“润笔之风先盛于文,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喜欢问问题,大人给缠得不耐烦,于是就反问我:“你干嘛要提这个问题?”我便瞠目结舌只好作罢。因为我其实并不想问问题,而只是想引起大人们注意而对我进行爱抚、赞誊、关怀甚或讨厌;用时髦的话说,是得了“表现欲与被爱综合症”。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原因,使得孩子们要向别人提问,因为孩子们的确有比大人更完整、更固执的自我认识体系,他们可以口答一切问题,他们才是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体现。那时我就知道这些,但我并不知道用”“请君入瓮”的办法,用“你为什么要问我干嘛问这个问题”来无休止地与大人缠下去,让任何一个问题变成那些哲学家们引以为神圣的、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我更不知道这样做才是冠冕堂皇的做“学问”  相似文献   

4.
“二”当然也是一个只有两画的中国字,而不是那个由初等数学或者小代数中的“1+1”在规定体系中演释的逻辑结果。在这个封闭的规定体系中也有一个形状与“二”相似的只有两画的逻辑符号,我们叫它为“等号”,也就是“=”。虽然都是两画,但却反映出并决定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据说在初等数学中,等号两边完全一样,以至等号两边可以互换,这是一种可以不加证明而任意采用  相似文献   

5.
近读民国时人李详著《药裹慵谈》,其中有两则与谶有关的事。其一,武进(今常州)人刘葆真(1855——1900)名毓麟,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会试时,改名可毅。中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街巷里叫卖的进士题名录中,将刘葆真的可毅误刊成可被:庚子(1900)年刘葆真乘车往通州时,途中被义和团所杀。可毅便成了谶语。其二,光绪丙戊(1886)以后,德宗屡梦一朱衣人自言姓郑,并说:“好还我台湾!”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7日上午,“皓首学术随笔座谈会”在中华书局召开。与会专家有文史学界泰斗来新夏、戴逸、冯其庸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藏书家韦力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杨玉圣教授、《光明日报》资深记者韩小蕙女士等。  相似文献   

7.
旧学新知 小时候看一本关于古代科学家故事的连环画,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有一年的夏天,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三年。但建造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量巨大,按照以往的经验,工匠们就是到山上专门砍树大约也要三年左右时间,这自然急坏了鲁班。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中许多名词术语,或一词多义,或互文同义,往往使人难以得到确解。为此,不少同志对一些专门术语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有的同志并且述撰写了《〈文心雕龙〉术语初探》的专篇进行阐释(见陆侃如、牟世金《刘勰论创作》一书)。有许多解说是精到的、确切的,读后很受  相似文献   

9.
心物关系问题在阳明哲学中至关重要,解答该问题的经典案例是"山中观花问答"。该问答的"问",问出了哲学思维和自然信念之间的张力;该问答的"答",答出了心物"同寂同感"、"一气流通"、"同有同无"的意向性结构特征。意向性结构是理解"心外无物"之哲学命题与"有物与心无关"之自然信念并使二者达成和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学人随笔     
2014年7月甘肃省组织“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举办这次活动就是希望依托甘肃省以及全国各地长期致力于华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挖掘、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深刻文化内涵,再现华夏文明的辉煌,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叶舒宪先生参加了这次田野考察活动,他作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和中国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以专业视角、独到立意撰写了学术随笔二篇,我刊特征得叶舒宪先生同意,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读诗随笔     
写在前面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高尔基也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往往是心的歌。”(《给薇·叶·加克尔——阿林斯》)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他对客观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反映,即他的思想感情,也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诗,这种经过提纯而又形象化了的思想感情,就象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它使人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这,是有趣的。这大概也是诗味的一种因素。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小世界,每首诗都是他要向别人打开的窗口。然而,“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过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的本阶级之外。”(鲁迅《南  相似文献   

12.
刘绍华 《天府新论》2017,(1):封二-封三
凉山彝族的新年“库斯”,充分显示民间文化的日常地位。你也许会问,每一个民族的年都是如此,库斯有何特别?有的,最特别之处在于,传统库斯没有固定时间,而且,每个村寨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学术随笔:走出“主奴关系”的哲学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哲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崇拜他的人把他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甚至推重他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贬斥他的人说他的哲学几乎全部是错误的,甚至有人嘲笑他的著作四分之三是陈词滥调,四分之一是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14.
黄科安 《东岳论丛》2004,25(2):84-88
所谓的“驳正” ,就是反抗正统权威 ;而“俗说”则是以诙谐的态度出之 ,即周作人注意用诙谐幽默笔法创作出蕴含社会深意的随笔作品。这虽是“拨草寻蛇”的看家本领 ,但他也只到要被“火”烤了为止 ,未必有“殉道”的决心。其深层原因是周作人的“中庸”观念在作祟 ,使他在“驳正”与“俗说”之间取得一种艺术的节制和均衡。因而他的随笔作品呈现出“中和”之美 ,是“微词托讽”与“文气庄重”、“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这些对立统一关系构成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刘绍华 《天府新论》2017,(2):封二-封三
逛市场,是我初到异地时最喜欢的活动。大型商场虽然很有趣味,但我更喜欢传统市集。喜欢的理由是,那里有时间的累积,有文化的痕迹,还可见人群的交换惯习。概括来说,就是具有人类学家爱说的“地方特性”。  相似文献   

16.
读杜随笔     
<正> 《佐还山后寄三首》这诗第三首一、二句:“几道泉浇圃,交横幔落坡”。旧注对“交横”句解释不一,仇本曾有介绍:“旧说谓泉水交横而落坡,其坡上青翠如幔。”汪瑷、顾宸皆云;“泉浇圃,幔落坡,乃平对之词。设幔于坡,以防鸟雀,是为瓜果而设者,交横乃坡上幔影,此另一说”。第一说把“幔落坡”解为“水落坡”和“坡似幔”,显  相似文献   

17.
欣然齐随笔     
一解题欣然“說文”日:“欣,喜笑也。”广韵曰:“然,如也。”“康熙字典”在忻(与欣字昔义均同)字項下,引“史記”“周本紀”例:“姜嫄見巨人迹,心欣然悅,欲践之。”我們認为这个例子引用得不十分恰当,姜嫄看見巨人的脚迹,如何就会发生欣然的感觉?我們难于理解,因而也就难于領会欣然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假如“康熙字典”的編者們,生存于今天偉大的新中国,他們一定能举出无数的事例来說明欣然二字所表示的人人都懂得的心理狀态。例: 当你在街头巷尾看见了解放牌汽车,并且知道这种汽车已经开到最辽远的边疆地区——拉蕯去的消息,你马上会  相似文献   

18.
旧学新知 近期《徽州社会科学》主编洪玉良先生要我在“文苑拾萃”栏目上连载一点文字,范围在书画篆刻和文物古玩之间,内容无非是一些旧的人事物语。其实此事洪先生早就和我说过,但我自揣才疏学浅,难以胜任,故未敢应允,现在只不过是重提。我虽然犹豫了很久,终因盛情难却,遂斗胆接受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论随笔写作     
(一) 随笔,又称为小品,是一种随手札记的短小散文。其特点,一是特别短,二是带有手记笔录的性质,三是写得轻松、自由而亲切。不少文体都有短小之作,短,本来很难算得上特点。但随笔的短,短得有点特别。《世说新语》是我国早期的著名随笔集,记汉末至东晋间(即作者生活的时代)封建士人的言行风貌、轶闻琐语,文字简练而又生动。象《管宁割席》、《东厢坦腹》等至今仍然为人称赞的篇什,都不满百字。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活板》篇,记载我国印刷史上一项重大技术革新,详细说明活字印刷的方法和优点,全文字数也不超过三  相似文献   

20.
“江湾前面一点点,三溪瀑布一串串”,一串串的瀑布引发了项金如先生的激情,想像力也由之进发——领导同志工作忙碌之余,偶作闲文(其实闲文不闲),想来也是一种抒发情怀的好方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