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鲁迅和韦努蒂(Venuti)分别是东西方异化翻译理论的代表,都主张保留译入语文化因素。然而,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情境下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在文化沟通出发点和翻译策略上存在深层差异。文章从解读他们两人的异化翻译思想入手,分析了两人异化翻译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着重比较了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一成不变地复制原作。文章就汉一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都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浅议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英汉亲属称谓系统,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称谓形式。因此,系统探讨亲属称谓的翻译很有必要。异化与归化实际上是以译者所选择的文化立场为基点加以区分的。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两者都是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极端的归化或异化都不成其为翻译,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寻求两者的平衡,把握好“度”的问题。讨论英汉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归化与异化的内涵;②归化与异化的基本依据;③归化与异化受语用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认为归化与异化不仅有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之分,而且有整体策略和具体方法之别,并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部成功的译作,在语言层面上,应尽量做到归化,而在文化层面上,则以异化为上策。另一方面,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整体策略,是译者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不同的读者对象而做出的一种选择,归化可方便读者阅读,异化则更有利于文化传播,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所长,无所谓优劣;而作为具体方法,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则总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方法的探讨中,历来存在“归化”与“异化”翻译两大流派。通过探求两者不同的含义和回顾“归异”之争的演变历史与争论焦点,分析了两者各自的优势以及“归化”与“信”,“异化”与“达”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从翻译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归异’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 ,本文重拾旧题 ,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异化翻译是主导 ,是趋势 ,是潮流 :( 1)异化翻译是文化交流 ;( 2 )异化翻译可丰富我国的语言文化 ;( 3)异化翻译可把我国优秀的文化财富介绍出去 ;( 4 )异化翻译是对原文、原文作者、译文读者高度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中西方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介绍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更好地认识到两者其实是翻译中的矛盾统一体,各有其优劣。笔者建议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翻译内容适时采用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10.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理论指导实践是翻译研究的首要任务。功能翻译理论针对翻译实践提出的目的性、忠诚性、以及连贯性三大原则,使得翻译实践有了较好的理论指南。但是,在高职理工学生的专业翻译教学中,学生往往倾向于将三原则直接套用在翻译实例上,此举是受工科思维的影响,即强调原理与实例之间严格的对应性。这种机械操作的结果既表现为学生翻译能力的瓶颈,也体现出了学生对理论理解上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功能翻译理论及其三原则的内涵,让学生领会三原则的辩证性应用,对高职理工科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译质量评价研究在我国译学研究中已经走过了相当一段路程,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论文围绕我国翻译质量评价之歧路、西方翻译评价理论在中国之引介、翻译质量评价新动向等方面对国内翻译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的翻译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作为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语言学为翻译质量评价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语料库研究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证研究路径,将这二者结合或可使翻译评价研究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 ;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 ,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者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认识越来越深化.由最初对协商民主理论规范的认识,概念的分析解读以及乐观性的接受,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深化锤炼,国内学者开始转向其实践形态和在实践运行过程的研究.同时开始越来越认识到在实施中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内生增长理论与演化增长理论都是应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危机而出现的。尽管它们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有相似之处,但仍存在很大分歧。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致使它们在总合层次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观念主张。在目前的理论背景下,还不可能将两种增长理论统一起来。今后,增长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理论内部模型的整合;两种增长理论相互借鉴,促进各自理论的发展;或者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寻求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常见的西方翻译理论出现了一些跨文化概念不强、基本常识错谬、学科综合性不强等问题,其原因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别所造成,加之人的认识思考角度不同,对语言的思维也就存在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强化对跨文化概念的理解,提高翻译水平,提升学科发展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明小史》文本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并连和勾连的方式连缀故事(组),其叙事时空操作表现为同一背景时间中的空间位移,体现出社会全景式小说建构的艺术企图,具有民族叙事特质。小说官、民、洋人的人物结构隐含文明与落后对峙、交杂的叙述意义,表达着李伯元对近代中国社会情状与走势的主体认知和整体概括。李氏叙述显示其对本土与外洋关系的某种智性辨析和判断,体现出一种智性民族主义立场,属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谱系。  相似文献   

18.
发挥译者创造性是翻译取得成功的关键。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译者创造性的阐释提供了新视角,以识解理论为框架,从识解理论的五个维度出发并结合汉英翻译实例,探讨译者创造性的理据及其实现途径和方法,指出译者创造性表现为译者认知活动中求同存异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要求翻译学对许多根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在翻译功能方面,跨文化交流需要充分发挥翻译的作用,不能一味强调完全掌握对方语言。在译者身份方面,译者应扩大眼界,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在翻译研究方法方面,直接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揭示文化交流中的权力关系,从而促进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若干翻译教材和翻译论著中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翻译教材还是论著,在理论论述上都颇成一体,但著者在翻译实践上均暴露出功力不足或细心不够,故而,这些教材和论著的指导作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学风上都大打折扣.笔者认为,翻译理论固然重要,但良好的翻译质量则是翻译研究的灵魂所在,也是翻译课程质量的保证所在.即所谓"译论固可立,译笔价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