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林石作为一种资源型的特殊文化载体,在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度经济效益胜过文化效益。文化附加值在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发展中挖掘不够,导致红山文化中的巴林石缺乏文化品牌的现象。这点制约了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挖掘巴林石文化价值和增强巴林石文化附加值,使巴林石文化和巴林石文化产业从目前初步形成的规模经济向品牌与产品文化附加值方向转型,这是巴林石及巴林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巴林石是雕刻艺术创作的优质材料,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艺术用石。通过艺术加工和艺术创新使巴林石焕发生命活力,展示文化内涵,实现价值并成倍升值。巴林石艺术创新主要包括艺术思维创新、艺术风格创新、艺术产品创新。笔者从艺术角度谈谈对巴林石雕刻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巴林石雕刻艺术是一门新生的艺术门类,随着70年代巴林石的大量开采和石价的不断走高,巴林石的文化市场也不断走向高潮,一些追求梦想和艺术的雕刻者们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与此同时,一些有思想有创意的作品应运而生,在巴林石艺术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巴林石雕刻文化的承载功能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简介程铁峰,艺名铁斗,1970年4月出生,美术专业毕业,1986年师从雕刻大师李矛矛从事巴林石雕刻专业,1996年创办赤峰市灵石斋铁斗工作室至今,现为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中国巴林石协会会员、赤峰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赤峰学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尚玉文化,中国有着近万年的用玉传统。作为中华软玉之一,巴林石是中华祖先最早开采和利用的美石之一。它的开采与利用上限,可以直接上溯到距今8000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兴隆洼文化巴林石制品的出现,与我国玉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密切相关。到了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初,契丹建辽期间,巴林石制品大量出现,成为辽玉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本文重点对出土的辽代巴林石器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做出分析和探讨,以便于我们今后对巴林石质地玉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巴林石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掘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研究、宣传,它已经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赫然跻身于四大名石之列。它出世晚,蕴藏丰富;它绮丽的外表和深藏的意蕴逐渐被认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本文讨论巴林石的美,也就是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巴林石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掘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研究、宣传,它已经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赫然跻身于四大名石之列。它出世晚,蕴藏丰富;它绮丽的外表和深藏的意蕴逐渐被认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本文讨论巴林石的美,也就是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程铁峰,艺名铁斗。 1970年5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自幼酷爱美术,先后就读于赤峰市职业高中美术班、昭盟师专(现赤峰学院)美术系:1986年进入赤峰第一工艺美术厂工作,师从李矛矛大师从事巴林石雕刻;1998年创办“赤峰市铁斗雕艺工作室”至今。  相似文献   

9.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6):F0003-F0003
作者简历: 崔连魁,1957年生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现为赤峰市书画院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赤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赤峰巳林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巴林石协会艺术顾问、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历届内蒙古篆刻展评委矿。  相似文献   

10.
三星黄牛此雕件是用巴林石极品福黄石精工雕制而成。圣人夜坐,静读纬篇,诗词名句,妙语佳篇,喜悦情溢,浮想联翩。精神思想伴着香炉腾起的云烟,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能成就以文化为号召力的观光经济,博物馆作为国家形象的延伸,也是国民创造力与生活品质的基础。如果说经济进步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那么文化与知识就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赤峰博物馆自1987年创建以来,逐渐深入大众生活并创造出赤峰市目前文物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近年来,赤峰博物馆建设了新的场馆,参观环境得到了改善,展览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新的管理及策展能力,博物馆文化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文化及教育活动的频繁举办,博物馆与市民生活的交融,不仅弘扬了地方文化,推动了文化旅游观光的发展,也创造了博物馆文化营销与城市生活融合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红山遗址群位于赤峰市城东北三公里的红山北麓。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家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第一、二地点进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并出版了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赤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 ,首先要从环境建设开始。赤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从历史上看 ,它曾为红山文化、辽朝的发祥地。多年来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分依赖于自然生态植被的提供 ,所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而留给后人的便是贫穷。故此 ,开发建设赤峰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同改变原始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把开发地理经济与人文历史文化的开发结合起来 ;把发展经济与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 ,更应该加强软环境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赤峰的整体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赤峰雅乐的产生形成,演变传承情况,赤峰雅乐形成的文化渊源和研究意义做了初步的研究探讨,旨在通过对赤峰雅乐的系统研究,使人们了解、认识赤峰雅乐,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韵味,促使赤峰雅乐在丰富草原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区、文化强区而发挥应有的作用。赤峰雅乐的研究、整理、发掘,推陈出新,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凝聚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弘扬草原音乐历史文化、促进内蒙古东部草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代的城镇分布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研究当时的城镇分布状况,对了解辽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有很大帮助。赤峰地区辽代城址的发现为了解辽代行政建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满蒙王公贵族联姻结亲 ,是清王朝奉行的一项传统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笼络蒙古上层统治集团 ,使之与清朝保持一致 ,保证北方久安无患。故清廷曾把八位公主和若干名格格下嫁给赤峰蒙古王公贵族。随着公主的下嫁 ,京都的文明也被带到了封闭落后的赤峰地区 ,这对赤峰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赤峰,蒙古语称“乌兰哈达”,总人口460余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20多个民族和睦聚居的地区。全市总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有“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城市”之美称。赤峰,地处祖国北疆,三面群山竞秀,东汇淼淼辽水,山川形胜,地利通达,是贯通东北、华北和内蒙古腹地的险关要隘,自古有“塞外锁轮”之说。赤峰,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是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风貌的主要保存形态。在赤峰地区,随着辽代晚期墓葬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墓葬成为探索辽代晚期赤峰地区文化风貌的重要媒介和...  相似文献   

19.
学人风采     
那木吉拉1954年生,蒙古族,内蒙占自治区库伦旗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蒙古族及北方民族神话,代表作有《蒙古神话比较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徐子峰1954年生,辽宁康平人,赤峰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史前史、文化人类学、红山文化研究。独立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拉木伦河流域红山文化经济形态的比较研究”,参与国际合作课题(赤峰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合作项目)“红山文化与蒙古文化比较研究”。代表性学术论文有:《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  相似文献   

20.
赤峰雅乐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门很好的表演艺术,它集歌、舞、乐于一身,表演场面非常壮观,可听可视的效果不一般。然而,今天它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于舞台之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赤峰的两个文明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特别是文化旅游业兴旺发达,促进了艺术表演的长足发展。因此,如何使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为赤峰的两个文明建设添助动力,便是本文所要谈及到的问题,即赤峰雅乐未来发展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