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分析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过渡语僵化现象的分类及原因,并阐述过渡语僵化研究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和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本文论述了僵化的定义,归纳了几种有关僵化的成因,分析了僵化现象产生的时间和分布状况,并对缓解僵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中介语僵化(又称石化)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广泛而又必然的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注意。从(一)语言僵化现象的理论概述;(二)导致语言僵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三)语言僵化现象的防微杜渐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过渡语僵化现象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引进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意义的探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对过渡语僵化现象的关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过渡语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对过渡语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外语教师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消除僵化现象的发生,促进更多的学习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加速向目的语过渡。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僵化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现象,提高教学效果.以期能够给外语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听不懂,讲不出,不能写,是过渡语应用能力僵化的表现。学生过渡语僵化,特别是过渡语整体能力的僵化,与教师因素有直接关系。对此应从教师外语水平、教师反馈、教师移情和教师语言观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因素与过渡语僵化的关系,建议教师接受科学的、合理的语言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学生目的语输入的质量,并合理地运用反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外语学习情感因素,指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和使用外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僵化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讨论的僵化现象(Fossilization in Foreign Languge Learning)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难以进一步系统掌握所学语言的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塞林克(Larry Selinker)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指出:“在成年人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非常有可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实践证明.塞林克先生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语学习上所花的时间不少,但进步甚微,处于一种学习高原(Rest at a plateau)。有些语言点,语法规则,无论老师怎么讲解,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总有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更确切地说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而且是一错再错。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极其普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之后,探讨从理解与输出的重要性看待中介语的石化,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减少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语言石化现象,帮助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学生留学的瓶颈在外语,而学习外语的难度首先在听力 和会话部分。这与我们的国情有关,平时很少有人听说外语,而在欧洲国家,一 个人掌握数门外语是司空见惯的。相比之下,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使我国 学生在外语语法和词汇方面的能力比较强。但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学习任何一 种语言,首先应当从听力开始,然后进入说话状态,再则进入阅读和写作阶段。 外语的学习和各类外语类考试的准备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掌握一 定的学习技巧往往会事半功倍。接下来我们会邀请沪上几位外语专家向大家传授 一些外语学习和应考的经验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一学生书面语中汉英过渡语僵化状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语僵化是二语习得者和外语学习者普遍遇到的一大难题。对汉英过渡语僵化的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找寻僵化发生的主要层面及表现形式,并进而探讨形成僵化的主要原因,这对中国英语教学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这是一个曾引起中外心理语言学家及神经学家激烈争论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及中学是否要开设外语课与桂诗春同志商榷。他在一篇题为“外语学习时间要越早越好吗?”的文章里提出取消中学外语学习的理论。他认为中学生学习外语“得不偿失”,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从小学习第二语言的先天优越性,强调了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革中学外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在高校中越来越普及。学生是否适应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是影响网络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借助于目前国内网络外语自主学习模式的一些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网络外语自主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学生适应性能力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外语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方言对外语学习会产生一些影响,应以跨文化交际的心态去对待外语学习,才能尽可能减少方言对外语学习的不良影响,并正确处理好方言与英语学习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错误是外语学习和实践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教师在纠错时应考虑学习者的情况 ,注意时间、场合及尺度。从英语学习中的常见错误、错误类型及对待错误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提出了一些有效纠正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了语言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征。列举了因中日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表达差异的现象,并从中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在外语学习时,既要掌握语言技能,又要学习语言的内涵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大环境中学习外语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学习外语;又由于我们学习时过于专注目光所及的某个字、词和句,学习思维僵硬狭隘。因此,在努力的同时,克服以上两个问题,扩大外语习得的环境与思维空间也许是学好外语的突破口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刚进入大学时,外语专业的学生对将外语作为一种专业来学习似乎没有深刻的认识;对外语学习的观念与策略都有一种茫然感,他们面临诸多学习观念和策略的转变问题。本文主要从学习策略的认识和培养两方面探讨对学生的必要引导,以期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Fossilization这个英语词的本意是“变为化石”。应用语言学家Selinker(1972)首先将这个词用来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某些成为固定习惯,难以改正的错误(errors)。在王宗炎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这个条目的译名是“僵化”语言僵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外语焦虑状况调查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问卷的方式对301名河海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二年级本科生进行了外语焦虑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受到较强的焦虑感;外语焦虑和外语学习效果之间呈现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焦虑程度越高,对于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越大。据此提出了一些减轻大学生外语焦虑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