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以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民族旅游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一旦作为民族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文化被同化掉,民族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典范,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也为当下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凉山彝族火把节由乡村蔓延至城市,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成长过程代表了中国未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节日表演艺术具有了与传统社会有区别的现代文化属性:“有意义的形式”与“真实性”,这使其在旅游开发中作为旅游资源获得了合理意义.在民俗的发展过程中,地方传承主体的文化与经济诉求本身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力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环境中的民俗表演形式,对发掘民族节日表演艺术这种旅游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旅游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吸引物。民族旅游景区居民是民族传统文化及景区环境生态的创造者、维护者和长期承受者,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民族旅游景区居民应该拥有话语权。民族旅游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然而,在民族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相继出现并逐渐激化。出现这些非和谐因素主要是因为:(1)政府部门在利益协调过程中自利性倾向过强;(2)利益协调机制缺失或不健全;(3)缺乏规范各利益主体的法律环境。因此,要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则应明确民族旅游的利益主体,建立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旅游开发的机制,并适当借助第三方力量。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市场化的产物,其产权归属应是明晰的.而现实情况却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主体虚化、区域之间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现有立法体系仍然存在缺陷等.基于意识形态、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历史基础等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影响,合理安排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既要考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传承,又要符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人的意愿,同时还要兼顾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从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实力的视角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宋秋 《学术论坛》2012,35(9):130-134
作为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方的旅游者与作为供给方的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购买能力和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可以将文化旅游者分为四种类型;同时按照生产者是否为当地人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分为四种形式。这样分类可以找到旅游者与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选择,以及不同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差异性适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的现状说明,政府主导下的民族旅游发展,使得国家与地方之间产生国家集权与民族自治、民族化与现代化、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文化真实性与文化商品化4种矛盾,因此政府与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应相互赋权,才能解决矛盾,实现民族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现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还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对当地旅游产业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虽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建议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民族品牌是民族经济提升和赢利的重要组成因素.旅游品牌的差异化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注重民族地区旅游品牌策划的差异性设计,突出自然景物的地域特质性、旅游产品的地理标志性、民俗风情的文化特色性等,是凸显民族旅游品牌个性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为寻求突破,各民族地区自然将优势较为突出的民族旅游业确定为兴地富民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而大力培育。但民族地区在积极推进民族旅游快速发展时生态文化保护这一核心问题未能受到真正重视,其严重的负面效应正不断显现。本文以快速发展中的青海民族旅游业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阐释生态文化保护下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