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六年级。一天,我问他长大后有什么理想,他不假思索地说":我长大后要当董事长。"儿子的话一出,立马引起了妻子和母亲的嘲笑:"就你这副模样,还想当董事长?"看到儿子被泼了冷水后  相似文献   

2.
陈宝国  卡玛 《可乐》2011,(6):12-13
不让演戏真正发现儿子对演戏着迷,是在他小学六年级的暑假。我和他妈出去拍戏,托邻居照顾他。那时,我们住在戏剧学院里头。暑假里,很多学生搞实践,几个人一起,鼓捣一个话剧什么的。儿子和这帮学生混在了一起,成天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帮着干这干那。那帮学生挺逗,  相似文献   

3.
教儿花钱     
叶子 《社区》2005,(5):55-55
那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特好,你给我300 块钱,我请他到卡拉 OK包厢过生日。”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要拿钱给同学在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在装修房子,爸爸的钱比较紧。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不一定非得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有多酷多帅。”我又是一惊:“这么小就讲究起酷帅来了?”儿子说:“老爸,明年我就上初中了,讲究酷帅也有错?我们学校酷帅的同学多了……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我常常到同一师门的韩国师姐家做客。师姐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当时都在上海的美国学校上小学。大儿子念高年级,小儿子念低年级。大儿子除了电脑和书,别无所好。喊他吃饭他也久久不从书房里出来。他的藏书量跟我这个工作过多年的人差不多,当然都是韩文书和英文书。我曾了解过那些书的内容,觉得他读的都是有文化含量的好书。我因此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中小学时期读的那些书,跟真正的好书比起来,那都是些什么破玩意儿啊。  相似文献   

5.
自由的代价     
朋友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也深得自由民主之髓。有一天晚上他不肯写家庭作业。老爸气得七窍生烟,他还振振有辞地顶嘴:"写不写作业是我的个人自由。老师说了任何人无权干涉他人的自由。"听了这通话朋友不怒反乐,随即笑道:"好啊,我承认无权干涉你的自由。不过自由从来不是免费的(Freedom is not free)。"于是他扬言每少做一个题就从儿子零花钱帐户上扣除数元作为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结果儿子只  相似文献   

6.
送你一套房     
雷抒雁 《可乐》2008,(9):58-58
"儿子,送你一套房。"我手里摇着大红的《房屋产权证》,在儿子看来也许有些过分得意。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憨憨地笑。有什么可说的呢?给房子还不要,傻啦!也许,他想了许多日子、想说没敢说的话,终于让我说出来了。房子不大,90平方米不到;也不新,1972年盖的房子。可这  相似文献   

7.
王开岭 《社区》2012,(11):25-25
有位朋友。儿子六岁时搬了次家,十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8.
一轮满月挂在高空,一尘不染。黑宝石一样的天幕,此时没有一丝云彩,也没有一丝风。刚上小学的儿子趴在阳台上,呆呆地望着天空。他说:"我有一个问题:这月亮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真把我考倒了。太阳可以给人温暖,让草儿绽放新  相似文献   

9.
苗祖荣 《百姓生活》2008,(12):29-29
我儿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就不是很好,体育、文艺、美术也很一般。上课爱讲话,不受老师同学喜欢,也不太听我和她妈妈的话,又懒又不讲卫生。总之,缺点很多,优点很少,渐渐地,我对他越来越失望,总是骂  相似文献   

10.
别人打开微信先看朋友圈,胡大爷却先看儿子的微信步数。其实看看倒没啥。可他一发现儿子的微信步数突然减少,就会往不好方面想:"儿子是不是生病了?他一个人在外地,我和他妈也照顾不上他,这可咋办啊?"这种焦虑很容易传染给儿子。有一次,胡大爷的儿子在和老妈视频聊天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父母过分关注的不满:"我服了,我爸每天盯着我的微信步数,猜测我的生活状态,你们是不是没别的事做了?我不是生气,就是觉得有必要吗?  相似文献   

11.
儿子骗父亲     
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南北战争中死了,威廉是大儿子。老范德比不信任学校的教育,因此,大儿子上完小学后就不念书了。由于知识不足,威廉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才华。范德比眼看精力不足,无人能继承家业,自然也时常伤心。  相似文献   

12.
正这几天,杭州的孙女士一直心怀忐忑,因为在某民办小学读六年级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要在英国待两周。儿子从小到大,这是第一回离开她身边,也是第一次出国。往年寒暑假,她都是陪儿子在国内旅游,今年却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现在才知道,儿子小学6年,全班竟然只有他一个人没出过国。"(8月1日《钱江晚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国  相似文献   

13.
泥土的微笑     
一天,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我发现他鼓着个腮帮子,便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  相似文献   

14.
花儿与少年     
梁晓声 《可乐》2008,(10):31-32
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作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普通的中学。"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读了《给爸爸打工》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文中讲了一位美国父亲让自己的孩子从六岁时便开始在他的小餐馆里做一些杂活,从而磨练他的意志。由于小时候养成吃苦耐劳,严格自律的品质,儿子在参军后表现突出,两年后就被提升为上尉。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儿子在餐馆里的劳动得到大家赞扬的时候,儿子提出要父亲发些工资给他。但父亲却对他说“:你现在的劳动能够养活你自己吗?”儿子从此再也不提工资的事了,工作得更加认真了。看到这,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事,我每天早上一起床,洗脸刷牙的水都为我准备好了;当我…  相似文献   

16.
百事通约翰     
从前,一个穷人有三个儿子。一天早晨,他把三个儿子叫到一起,问他们晚上做梦没有,梦到了什么。大儿子高兴地拍拍肚子。肚子很瘪,可他说:"爸爸,我梦见桌上放了好多菜,我美美大吃一顿,味道真好。"穷人表扬了他。他问二儿子。二儿子跷了跷脚,说:"我在梦里买了双靴子,皮的,真漂亮。"其实,他赤着脚。穷人听了,说:"很好。"他又问小儿子约翰。约翰不理他,什么也不说——做个梦有什么好说的。穷人非常光火,骂他,打他,把他赶出门去。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07,(4)
十岁大的儿子小宝突然对我说,他想学会骑单车。我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反对的,就答应了他。以后几天,我都在送完牛奶后,把车座后的送奶箱卸下来,然后等我下了班,儿子放了学以后,我再带着他在我们租房前的一片空地上练习骑单车。  相似文献   

18.
城市幽默     
《社区》2001,(1):52-52
有偿吃饭 冯主任有个宝贝儿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长得还像幼儿园小朋友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不爱吃饭,一日三餐像是受刑一样,动不动就推开吃了半天还是满满一碗的饭,说:“我再也不给你们吃饭了。” 冯主任夫妇十分苦恼,为哄儿子多吃一口饭,什么招都试过了,就是没有效果。这一天,冯主任跟在日报社当记者的老婆商量对策,冯主任说:“我想了好久,看来可以试试这一招,有偿吃饭,积极性一定一下子就提高起来。”接着,冯主任夫妇制定了有偿价目并随即向儿子宣布:  相似文献   

19.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月份,我的儿子宋旭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全家人高兴得燃鞭放炮,喜贴对联,摆宴欢庆。我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亲都不识字,吃尽了人间苦头。我出生后,父母异口同声地说:“咱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是卖房卖地也要供儿子上学!到我入学年龄,正好长治解放,但还没有实行土改,很多村的小学仍然是旧知识分子统治的私塾。一天上午,母亲给我缝了漂亮的书包,父亲送我去上学。谁知那个私塾先生当着父亲的面什么都没说,可父亲一走,他就翻了脸,把我的书包扔到院里,斜着一双黄眼睛说:“你也想念书,看你家坟里有没有这棵圪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