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文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它文体语言的特点。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是由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根本特性、社会功用和写作思维决定的。只有熟练掌握公文语言区别于文学语言的特点,才能搞好公文写作。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是语言存在和语言功能的一种形式,所以它必然受到语言规则的制约。但是,文学本身的规律又决定了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对于它的语言规范,既要注重它的社会性,又要考虑作家本人的个性;既允许方言的运用,又有个通俗易懂的标准。语言是发展的,文学语言更是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应持辩证、发展观点来看待文学语言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有两个阶段文学语言进步最大:一是在西周,另一是在战国。西周文学语言的进步取决于作品的不同用途,战国文学语言的进展则得力于传播。战国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口头传播进入书面传播,由此保留了口语化特色,大大地缩短了书面语与民众口语的距离。孔子师徒开创了先生讲、弟子记的散文创作方式,弟子们出于对孔子的由衷崇拜,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孔子说话的声情口吻,这使《论语》成为口语化特色最为鲜明的战国散文作品。此后《墨子》、《孟子》等散文著作沿袭了孔子师徒的创作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论语》的口语化成果。战国文学语言取得巨大进展的另一原因,是诸子百家为了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力求在游说和写作中运用最为生动浅显的语言来表述观点,这使文学语言进一步接近民众口语。通过孔子师徒和战国诸子百家的努力,战国文学语言形成了生动形象、平易畅达的特色,此后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文学创作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就是战国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5.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其共性,即准确、鲜明、生动,但其共性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新闻语言的准确是科学意义上的准确,文学语言的准确是艺术意义上的准确;新闻语言的鲜明要求直率,文学语言的鲜明要求形象,有意境;新闻语言的生动是挖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生动活泼因素,文学语言的生动是用合理的想象抒发情感。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还因其功用和追求的不同有其对立性差异,新闻语言是特指的,文学语言是泛指的;新闻语言再现生活,文学语言表现生活;新闻语言是直率的,文学语言是含蓄的;新闻语言是规范的,文学语言是变异的。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新时期无疑是语言探索最积极、活跃的一个时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真正拉开了距离,它的身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美的素质、艺术的素质。汉语文学语言在实现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切换以后开始更多地具有了那种不可化约的文学性。从文学语言自身的特点出发,新时期作家给以更多关注的不是客观地描写生活,而是激发读者的记忆和想象,让读者在想象中创造生活。从这个角度入手,他们在句式和词语的变换、隐性夸张、语言的超常使用和语言风格的粗砺、杂色、审丑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试论文学语言的独创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具有独创性,因为:一,作家的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出发的,作家独特的感受体验促使他寻找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二,隐喻的使用是作家从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因而隐喻创造出了新颖别致的文学语言;三,美的规律使作家在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心理感觉时考虑独特的审美语言形式。这三个因素使作家对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创造,并最终使文学语言成为一种独创性的审美语言。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女性作家的创作,从作家人格情操与语言风范、内在情感与语言表现、个性素质与语言风格等三方面具体阐述了文学语言与作家自身表里相应的密切关系,强调指出文学语言的构成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多质多因的总集合。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作家李冯通过全新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多篇“戏仿小说”,并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写作的潮流中奠定了以充满快感的精美语言进行感知、叙述的独特地位。他的两种小说在内容、语言方面的可贵创新吸引了大批新读者。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媒介相比有它的特殊性: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学语言作为媒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还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体系,它与现实世界相分离,有利于文学深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也是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共同媒介,这既使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又促使作家采用某些艺术手段使文学语言在用法上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最终文学语言将传达的内容寓于自身之中,因而文学语言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工具与本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描述陈应松小说欧化、诗化、口语化的三种语言形态,分析深藏其后的语言策略即:土中见洋、欧化长句中充斥诗化语言。陈应松语言策略的选择与完善,充分蕴含了作家生命体验的异乡人情结和水手情结,显示了作家的艺术追求以及对文学语言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17年的文学语言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作家们浅近的语言素养和大众化的艺术趣味、17年文学作品表达对象及语境的单一、读者的欣赏水准及审美要求的低俗、文学语言形式在风格和方式上的始终不一致等等现状,导致了17年文学语言的公众化、社会化趋向。公众的、社会的文学语言在17年既有其不可忽视的进步性,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失落了语言的个人风格和地域色彩,为17年文学的发展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转型后 ,当代部分文学作家在文学语言上大胆创新 ,取得不菲成绩。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当代文学写作的语言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背离性特征。但人们对背离性语言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且在已有的一些论述中 ,也只是更多地从写作主体的心理层面去认识其表意功能。而站在现代写作学高度 ,我们认为 ,背离性语言是当代文学写作致力于现代空间艺术建构的结果 ;它所表现出来的高远、辽阔的空间之美是当代先进写作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为能较为确切地说明丁玲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尝试着从文学语言这个角度,就《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杜晚香》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作抽样分析。在我们看来,研究作家如何运用语词,怎样构造语句,采用哪些修辞方式来塑造形象、营造意境等,既是文学语言极其关注的问题,也是语言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作家风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语言演变与修辞研究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诞生于“五四”时期 ,至今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 ,它在发展中还充满了变数———以往人们对这一点往往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新时期以来 ,许多作家的语言观和文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试验 ,为当前的修辞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对语言能指形式的突出关注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各种辞格的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新时期文学转型后,当代部分文学作家在文学语言上大胆创新,取得不菲 成绩。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代文学写作的语言呈现出较明显的背离性特征。但一直以来,人们对背离性语言没 有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且在已有的一些论述中,也只是更多地从写作主体的心理层面去认识其表意 功能。而站在现代写作学高度,我们认为,背离性语言是当代文学写作致力于现代时间艺术建构的结果;它所表现 出来的流动、变幻的时间之美是当代先进写作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是语言进入文学这一领域后形成的言语变体,是主体为了追求语言的表情效果和关学效果而对常规语言有所超脱和偏离的有意味的话语形式。诗性,是指人的精神的创造性。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化符号体系,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性精神。研究文学语言的诗性特质,可以更加深入地透视文学语言的“人性化”、“感性化”的审美属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揭示文学语言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的工具层面和思想层面来观照"五四"文学语言的建设问题,分析了从古代走向现代的特 定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信息,在思想、感情、生活经历中找到恰当的印证,并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和艺术再创造的手法,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这种再创作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诠释了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尺度把握问题,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或英文写作。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语言”的概念。“文学语言”是偏正结构,而不是并列结构。中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不是研究纯文学加纯语言。但就“文学语言”这个偏正结构来说,尚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其一,把它视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对立;其二,把它看作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口头文学创作的语言);其三,专指民族共同语的加工形式。或许还有别的解释,在此我不想对各种观点多作评述。我所理解的“文学语言”很简单,就是指文学家的作品中的语言,是一种文艺语言、形象语言。我们研究会聘请上海作家出任本会顾问,不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