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铁路运输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6年间,旅客发送量从1978年的18927万人发展到1994年的3561.6万人,增长88.2%,年均增长4.0%;货物发送量从三978年的1415.3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1840.1万吨,增长30.0%,年均增长1.7%.同时,旅客周转量由1978年的29.8亿人公里发展到1994年的108.4亿人公里.增长2.6倍,年均增长8.4%.货物周转由1978年的112.8亿吨公里发展到1994年的182.6亿吨公里,增长61.9%,年均增长3.互%.但是从技个运指市场的发展看,铁路在浙江运输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下降.旅客发送王占全省客运…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隆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GDP4.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3.5%,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204万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产粮536.3公斤,增长10.1%,年均增长1.9%。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渭南市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4亿元,是2000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1.0%;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2240元,是2000年的2.05倍,年均增长10.8%。但与毗邻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总量上比咸阳低33.0%,比宝鸡低35.4%,人均水平比咸阳少1387元,比宝鸡少2762元。  相似文献   

4.
非居民储蓄存款的扩张湖南省人民银行分行陈延喜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六五”期间居民储蓄存款年均新增额为3.49亿元,年均增长20.9%;“七五”期间年均新增额为34.23亿元,年均增长46.21%;“八五”期间年均新增额为11...  相似文献   

5.
能源供需缺口扩大 国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6%,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为11.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59。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国家已确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初步确定全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41亿吨标煤,在2010年32.5亿吨标煤的基础上年均增长4.8%。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按照年均7%的规划增长速度为0.69,按照年均8%的预计增长速度为0.60。  相似文献   

6.
能源供需缺口扩大 国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6%,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为11.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59。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国家已确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初步确定全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41亿吨标煤,在2010年32.5亿吨标煤的基础上年均增长4.8%。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按照年均7%的规划增长速度为0.69,按照年均8%的预计增长速度为0.60。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就业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农民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0-2005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24.3元增加到2508.9元,净增784.6元,年均增长7.8%;农民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从281.0元增加到435.3元,年均增长9.2%.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4个百分点。五年间,外出务工对收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20%。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由1978年的343.4元上升为2006年117259.5元,年均增长13.5%: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则较为缓慢,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为2006年的3587.0元,年均增长12.4%,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2.57:1扩大为2006年的32.8:1。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过低,对工业产品的消费能力自然较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静海县居民储蓄增长迅猛,截止2005年底,静海县居民储蓄余额达83.6亿元,比2000年纯增37.6亿元,年均增长12.4%,人均储蓄达16024元,比2000年纯增6843元,年均增长11.8%。  相似文献   

10.
宏观能源使用效益显著提高南京市统计局薛桂玉一、万元产值能耗继续下降。工普资料显示,1995年我市县及县以上独产立核算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1177万吨标准煤,比1985年增长1.2倍,年平均增长8.1%,其中:煤炭年均增长6.7%,电力年均增长8.1%...  相似文献   

11.
“十五”时期,化隆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化隆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年均增长22.01%,财政总收入达到4196万元,年均增长14.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9万元,年均增长15.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60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元。年均增长17.9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提高到“十五”末的25%。各项指标的超额完成已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资源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建国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四川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四川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8元,比1954年增长61.69倍,年均递增7.96%;比1978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11.47%。前二十四年年均递增3.73%,后三十年的平均增速比前二十四年快7.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十五”大以来,随着人们对私营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转变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私营企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1996年至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单位数从44.3万家增加到132.3万家,年均增长24.5%;从业人员从802.2万人增加到3170.3万人,年均增长31.6%;资本金从3043亿元增加到14068亿元,年均增长35.8%;全年营业收入从4110亿元增加到31883亿元,年均增长50.6%,五年翻三番。随着私营企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卓玛 《青海统计》2008,(12):19-21
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逐年提高,支持了现代化建设事业,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为构建和谐青海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全省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82.2亿元,增长40.5倍,年均增长13.7%。全省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978—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跨越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大关,特别是2007年末一般预算收入达1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37.1倍,年均增长13.4%。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7,(11):44-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生育率的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省虽然老年人口比重还不算高,但是,近年来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态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68万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10.49万人相比,8年间增加了3.19万人,增长了30.41%,平均每年增加0.4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7%;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乃.64万人,与1990年相比,10年间增加了9.96万人,增长了72.81%,平均每年增加约1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4%。从2001年以来,全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2006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2.6万人,比2000年增加8.96万人,增长了37.9%,平均每年增加1.49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超过了1990-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0.1个百分点,超过了1980-1990年平均增长速度2.13个百分点,而且,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至2006年总人口增长6.04%,年均增长0.98%;而老年人口增长37.9%,年均增长5.5%,老年人口比总人口的增长幅度和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31.86和4.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桓统计局作为主管全县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职能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当地政府每一个时段的重大决策.及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十年以来,桓台县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逐年膨胀。2007年实现GDP207.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382%.年均增长15.8%;税收、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实现19.68亿元、8.9亿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1391%、893%。年均分别增长31%、2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72元.比1997年增长148%.年均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88元.据县统计局城市调查队测锋.我县城市居民生活已经步入了富裕阶段。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统计.统计应始终服务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09,(8):20-21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自贡市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3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86.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57.8倍,年均增长7.5%。1998~2008年均增长10.1%,特别是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增速列全省第一位,2008年列第四位,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过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8.
陈丹 《四川省情》2010,(9):27-28
外贸发展现状及外贸依存度变动趋势 作为西部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九五”以来,四川经济取得了高于全同年均增长的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9%以上。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151.3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涉外经济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博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由温饱步入小康。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博山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正努力向富裕发展。据统计,博山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为16034元.到2004年增长到27296元,三年间累计增长了70.2%,年均增长19.4%。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2006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8%。人均GDP从2000年的10404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06元,年均递增14.6%。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2006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7.7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