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占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更远及蒙古族地区,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斯尔》的一部《格萨尔王传》,是从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直接翻译成为蒙文的这一事实,一般也早有定论,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2.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远及到蒙古族地区。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萨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清朝内地与新疆哈萨克等民族两种不同经济之间的交流得以直接进行。为得到价格低,质量高的马匹牛羊等,清政府组织人力置办江南绸缎,开展了与哈萨克等族的贸易。自乾隆二十五年到咸丰三年,这种江南和新疆地区之间大规模的官方丝绸贸易持续了近百年。这是清代商业贸易史和地区经济交流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单就丝绸贸易的具体数量,品种和色彩等作一番考察,敬请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公社,有一条水渠,叫做河西上渠.渠的上游住着前进生产大队的撒拉族社员,下游住着下滩生产大队的汉族社员.这条水渠滋润着撒、汉两族人民的土地,也连接着两族人民的心.河西上渠沿岸撒、汉两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友好的.但在解放前,在两族地主、富农的威迫下,不断发生过纠纷,使友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那时,撒拉族地区不让汉人上山打柴开荒,两族人民为了争水,也经常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通贵乡回族对蒙贸易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郊区通贵乡的回族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和其黄河而邻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部分乡镇的蒙古族之间的贸易关系。本文作者通过对这种贸易状况的调查(包括其现状和历史的回顾),总结了贸易活动对两地两族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贸易活动的观察得出了对回族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7.
德钦阿墩子地处川滇藏三省交汇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当地存在着季节性的药材生意,其中虫草等占主导。在信息化日益繁盛的当下,贸易活动(小生意)范围也更加广泛,贸易对象也更加趋于多元,基于此,本文以贸易中的主要交易对象——汉、回、藏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指出在该地贸易中,汉、回、藏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交换关系,隐约呈现出一种"回在汉藏之间"的模式,这种模式既是一种地方性的呈现,也是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唐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茶马贸易,是全国各大经济地区之间闭锁状态被日益突破,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之间经济关系日益发展,民族关系日益密切的具体表现.唐宋时间,这种贸易还是比较单纯的经济活动,并出现了由官方贸易向民间贸易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同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但是明初,朱元璋却把茶马贸易纳入了政治的轨道,把它变成了从政治上分化、控制一定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手段,于是有金牌信符制的出现.茶马贸易被国家垄断,民间贸易遭到禁止,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通到了人为的障碍而不能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俄贸易经历了赴京商队贸易、恰克图边境贸易、恰克图至天津陆路贸易三个阶段.从19世纪初开始,两国的贸易在商品结构、交易方式和贸易规则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到19世纪60年代,以恰克图至天津线商路对俄商开放为标志,这种转变基本完成.蒙古地区最早成为清代中俄陆路贸易的集中地,且长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清代中俄蒙古地区的陆路贸易为中心,从两国的商品结构、交易方式和贸易规则三方面来对这一转变进行梳理,以展示清代中俄陆路贸易变迁的过程,并揭示这种贸易的变迁与中、俄两国兴衰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安多地区的回藏贸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多地区回藏贸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长期以来体现出藏区与内地两大物资交流的特色。本文对民国时期安多地区回藏贸易的规模、品种及贸易方式作了详尽介绍,并指出这种贸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这一地区回藏两大民族关系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藏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用血肉凝结成兄弟般亲密无间的关系,它象一条洁白的哈达,把两族人民的心紧紧维系在一起。对于藏汉民族间的深情厚意,藏汉史籍均有大量记载,尤其是藏族民间文学,描绘得更为有趣,亲切感人。它是我们研究藏汉关系史的珍贵史料。我们了解它、研究它、宣传它、发展它,这对于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无疑大有裨益,本文试图从故事、史诗、民歌、谚语诸方面就藏汉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教于学者方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一貫地主張民族平等,主張各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远在1929年,党就在广西的僮族和瑤族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县的人民政权。1935年紅軍長征时,在原西康省甘孜地区,党領导和帮助藏族人民建立了“博巴自治政府”(博巴意为藏人)。这些政权的建立,受到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和支持,党的民族政策在当时起了动員少数民族人民支援和参加革命斗爭的作用,并且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中一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1938年11月6日,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員会扩大的第六次会議上对党的这种主張,作了綱領性的闡明,毛主席指出:“允許蒙、回、藏、苗、瑤、彝、番各民族与汉族有  相似文献   

13.
珞汉一家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珞巴人接受我们为雅西族成员已两个多月了.这期间,我们做到了"入境而问禁,入门而问讳".尽管珞巴族的许多习俗大都是围绕避免灾祸和得到幸福两大类而产生,但其中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杀鸡占卜、原始巫术等内容.对此,我们都怀着极为尊重的态度.1954年9月28日(珞历八月初五)是珞巴人每月一次的"堆桑"(休息日),牛布特地把我俩请到他家作客.我俩坐在主房窗户边的贵宾席上,主妇筛酒,亚姆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南阳市涉及汉族与维吾尔族深度互动的玉石贸易,经历了由秩序混乱到统一管理、由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由私人关系到集体关系的变迁。此过程由政府、社区、个人共同推动,并从市场规范、社区服务、文化交融等多方面显现出来。南阳地区在玉石贸易中呈现的族际互动关系,为研究中东部散杂居地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分析视角。以玉为载体通过商贸活动的发展而促进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和谐互动,实现了族际之间良好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传》又名《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集体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藏族文艺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多少年来,在藏、蒙等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近世逐渐传播到国外,极受重视。这不仅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骄傲。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藏族地区传说为“岭”国的格萨尔王,中心思想是为民除害,主要内容是战争。  相似文献   

16.
明代甘青川藏族地区的政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政策,主要依靠对藏族僧俗首领封授官职,通过他们管理地方的政教事务,同时通过和藏族僧俗首领之间的贡赐关系,以及控制藏汉之间的茶马贸易,以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维系和保持藏族各地僧俗首领对明朝的归附。有明一代,明朝没有在藏族地区采取过重大的军事行动,但是藏族地区对明朝的从属关系一直延续下来。在甘青川藏族地区,明代也是一个比较平静的时代,故而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留存下来的不多,而且零星分散在《明实录》等著作中,因此我们只能对明代甘青川藏族地区的历史作一个简略的描述。一、明代的甘青藏族地区甘…  相似文献   

17.
何达 《民族学刊》2023,14(1):131-139, 154
民国时期内地在藏商人(如“北平商帮”)以坐商为主,多集中在八廓街,他们走海路从天津港出发,将内地的绸缎、瓷器和玩物等商品运往拉萨售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一民国时期在拉萨经商的北平商人群体为了谋求生存,通过诚信经营、抱团发展和因地制宜的经商之道,在边疆地区自主迸发出的各民族之间由接触、互动、熟悉及信任而来的内生动力和交往态度,并不是作为政治统治秩序构建的需要被建立,而是自发形成的。他们在族群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动力和方式,对于认知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因商贸活动而自发形成的持续时间长、贸易频率高、涉及人数广、接触方式灵活的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接触,对彼此之间所持有的印象和体会更为真实,亦会在相应程度上修正自身对他族印象的既定认识,因而更能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因时空间隔和时局变动所造成的族际隔阂。探讨北平商人在民国时期的经商之道和经验价值,可为新时代治边稳藏、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珞巴族是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富饶的珞渝地区勇敢的开拓者。据藏文名著《贤者喜宴》、《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珞渝人民即已包括在吐蕃王朝的管辖之内。以后,珞巴族与藏族等兄弟民族交往日益发展。十八、九世纪西藏地方设在墨脱、则拉岗等地的行政机关,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珞渝地区  相似文献   

19.
汉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两族关系就很密切;唐朝“与吐蕃代为舅甥,……有同一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与藏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成了血肉联系,两族间的茶马互市,正是这种密切联系和传统友谊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而末、明两代最为兴盛。清代以后,两族间的贸易已扩大至茶马之外,无论贸易的规模或交换的种类,都已发展到更为广泛的程度。早在唐朝以前,封建王朝已向西北少数民族买过马。例如东汉元初元年(公元一一四年),汉廷为了加强边境的军事力量,就曾向羌人买马。唐代,吐蕃兴起于西藏高原后,  相似文献   

20.
壮族重要的历史人物侬智高,在壮族民众的祖先记忆中占有非同一般的位置.云南省马关县马洒村的田姓家族与王姓家族以祖传实物和历史记忆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了他们的祖先与侬智高之间的族源关系,这是当地壮族人民英雄史观的体现.同时,这一英雄史观又影响到人们对历史记忆的选择.在此,历史记忆与英雄祖先崇拜互为主体的关系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