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铅笔     
邵俊强 《社区》2009,(15):63-63
写东西离不了笔(别跟我抬杠说电脑,电脑是“打”不是“写”)。最初开始写字的时候,是用铅笔的。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幼稚的小手还握不动钢笔,只能用轻巧的铅笔进行涂鸦。铅笔最大的好处是落笔轻,易修改。使用铅笔的时候,还有两样必备的工具,一样是小刀,一样是橡皮擦。  相似文献   

2.
铅笔的舞蹈     
铅笔是最讨我喜欢的物品。画画时,我的铅笔便穿着水蓝色舞裙,在白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像是在跳芭蕾,不断在台上留下一道道闪着淡淡银光的足印。可往往正在陶醉之时,却不小心走错了路线,铅笔一惊,又镇定了下来,像是思索者一般立着不动,似乎在想:怎么办?终于,取下了头上的帽子,用橡  相似文献   

3.
七根铅笔     
那是我小学六年级时发生的事。中心小学要举办知识竞赛,每年级选三名选手参赛,我是其中一名。我被这份荣誉冲昏了头脑,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比别人强,就该享有不同的待遇。决赛那天,需要绘图铅笔,教导主任刘老师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拿。我见桌上有十根2B铅  相似文献   

4.
《人生与伴侣》2009,(12):27-27
“铅笔裤”,对一些赶时髦爱漂亮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与一般紧身牛仔裤相比,这种特殊弹性布料的牛仔裤可以对臀部和腿部塑形,让腿线显得分外纤长笔直,如两根铅笔一般。在欧美国家,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条“铅笔裤”,国内许多爱美人士也趋之若鹜。然而,这个带来美丽的“天使”却恰恰是损害健康的“魔鬼”。  相似文献   

5.
《新少年》2013,(Z1):76-77
铅笔虽然是我们最常见的书写工具,但只要有创意,这些最平凡的铅笔也会给我们生活增添一些美好和惊喜。用一个底座插上36支彩色铅笔,可以制作出这样一个简单却很有美感的铅笔碗。用来盛放水果看起来会特别有食欲吧?  相似文献   

6.
怀念     
马克俭 《山西老年》2012,(10):25-25
1950年国庆期间,刚获得解放的成都各界市民欢欣鼓舞,以极大的热情庆祝国庆。那时,我们驻地的解故军也以各种形式与民同乐,欢庆节目。二连指导员是延安中国人民扰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的学员,由他组织训练一支小小的秧歌队。虽然秧歌队人数少,服装简单,伴奏的乐器也就是一面鼓两个钹,敲打起来就是那么单调的"锵锵起锵起",但因为这种秧歌是从老解放区传过来的,刚解放了的成都市民看起采觉得很新鲜。再加上我们这支请一色的男性队伍中还出现一十“女学生”,人们猛一看还难辨真假,格外引人注意。我因为这次化装或女学生杠秧歌,还引来一段感情上的小小甜葛……  相似文献   

7.
怀念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这是我生活的地方我在这里嬉戏、学习记忆中的缤纷已无处寻觅课堂明丽的梦赠予西天的彩云往事似一阵风徘徊在心底怀念$实验小学六(1)班@张舒滦~~  相似文献   

8.
9.
一支刚从机器里出来的崭新的铅笔,身穿墨绿色的鲜艳的外衣,正如刚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样,对这个陌生而又广阔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这支未经世故的稚嫩的铅笔正沉醉在新生的狂喜和兴奋之中时,一个白发老人突然之间出现在跟前,像是面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语重心长地说道:“记住,你将来的命运可能会异常艰难的,刀割的疼痛会伴随你们短暂的一生,但这些痛苦是必须的,只有经受得住它的考验,才能成为更好的铅笔。去吧,无须害怕。”铅笔和它的兄弟姐妹们挥手告别,被送进了一家街头的文具店。一天,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男孩进了文具店,一双渴望而又无奈的…  相似文献   

10.
怀念弟弟     
袁绍云 《社区》2010,(18):64-64
最近常常会想起弟弟,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 弟弟9岁那年,不幸得了肾病综合征,几度生命垂危,一次次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弟弟不能上学了,也不能下地干活,只能躺在床上养病。爸爸妈妈还要工作,便决定由我休学在家照顾弟弟,那年我11岁。  相似文献   

11.
怀念爱妻     
康家林 《老友》2011,(10):40-40
我的妻子罗惠珍于1940年出生于江西萍乡上埠的贫苦农民家庭。1960年7月,她考入了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被组织上选中分配到新华社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被评聘为新华社的主任编辑,成为资深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怀念母亲     
又是清明时节了,虽然母亲已经走了10年,我也因为定居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离老家太远,很少能到她的坟前去祭奠。可不知怎么,每每此时,我总是不停地梦见老家那块墓地。  相似文献   

13.
怀念父亲     
去年的秋天,父亲以他孱弱的身体在与肺病抗争了一年之后,撒手离开了我们。在那一瞬间,我们经历了诀别的痛楚。他去了,留下的那片空白已是永恒无补。又是一个秋天来了,我们细细地去体味着他为人之父所留给我们的许多许多…… 父亲出生在太行山一户殷实的农家。他自幼性格温和,颇有才气,是这个大家庭里最早的读书人、第一个离开了土地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几十年来,虽远离故土,但我们深知那片黄土地在父亲心中的分量。还在我们小的时候,村里的亲戚进城看病经常  相似文献   

14.
怀念继母     
为人继母确实是非不少。不管她们对前妻的儿女照顾得如何周到,也会有不少闲言碎语。我的继母贾玉贞也不例外。如今我已年近古稀,回首往事,手捧理智和良心,为继母说句公道话,作为对她老人家的怀念。 1942年春天我生母病故时,留下了我们兄妹四人。我是老大,正上乡村小学,弟妹都年小、生活不能自理。父亲迫于家务无法支持,于1943年秋天给我们接了个继母。继母来家时才30多岁,前夫经商赚了钱,喜新厌旧,抛弃了她,继母生性刚烈主动离了婚。以后,她靠在宝鸡市帮人为生。继母还是个虔诚  相似文献   

15.
怀念老岳     
2013年春节过后不久,我到了北京.本不是很愿意来的——从陕西省国家机关退到二线后我并不打算多辛苦自己,然而,命运却安排我进了"中央编办"帮助工作.对此,我感到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16.
怀念萧红     
静静地走进萧红故居,心中盛满怀念。一代才女的故居,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而今,我终于来了,踏上这片梦中的热土,我禁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雪花飘飘的午后,越过4678公里的距离,我从遥远的新疆,带着一本《呼兰河传》,来探访作者萧红的故居,拜谒这个文学家的摇篮。这本书我读过不下十遍,书中描写的场景,我一直心向往之。轻轻地推开古朴的院门,缓缓地走进静谧的院落。人们都说夏天来比较好,院中的花朵娇艳地盛开,还有绿  相似文献   

17.
怀念阿曾     
阿曾离开我们21年了,今年是她的百年诞辰,熟悉她的人,每个人都对她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思念之情. 阿曾是我们对曾宪植大姐的爱称.她是叶剑英元帅的前妻,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玄孙.  相似文献   

18.
怀念算盘     
正如今,算盘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博物馆的收藏。之所以拨动对它的念想,来自于不久前去大西北采风,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村庄,看见村委会的老会计,执著地还在用着算盘。那鲜活清脆的珠子声响,有一种恍若天籁的魔力,顿时敲开了我对算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怀念往昔     
当夏日翠绿生命的葱郁渐渐被秋日的萧条殆尽,以它特有的方式抖落着秋天的树叶,纷纷瑟瑟地在枝头颤栗,我也将告别我的高二奔向人生的又一征程。站在日簿西山的垭口,往事点点滴滴渐渐涌上心头。还记得刚踏入高二时,是带着怎样兴奋的心情。身边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对我们意味深长的笑容。等看到没有几张熟悉的面孔时,心头涌上一丝遗憾,但瞬间便被新相识的朋友驱散。  相似文献   

20.
怀念家父     
光荫荏苒,家父李如轩辞世已近周年。家父二十岁即加入新闻行列,离休后受聘于报业,将一生献给大众新闻。作为记者、编辑,家父一生文字也还算多,在他的笔下,大众人生、时事通讯、针贬时弊的各种文章也有一定影响。在家父辞世一周年之际。作五言文以为记:挥手从兹去,家父已归西。儿女悲泣泣,老母常念及。康杰少年郎,聪明有灵气。深山走出去,省报成名记。胸装老百姓,脚踏三晋地。默默苦奉献,永葆书生气。文革多转辗,下放搞水利。历经风雨后,文章更犀利。为民鼓与呼,荡涤文革气。花甲老黄牛,心胸渐舒臆。从业经济报,开拓奠新基。老骥虽伏枥,纵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