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蒙古语的分布,与同系属语言的关系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等省。此外,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的蒙古族。绝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都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有些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兼通汉语,青海省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藏语;新疆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维吾尔语或哈萨克族语,还有少数蒙古族由于长期与别的民族杂居而转用了其他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布 《学术探索》2005,(6):95-10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制定实施了正确的民族语文政策,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对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语言活力方面,除少数几种民族语文具有较强活力外,大多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窄、使用水平低而丧失活力,建国后新创制的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面临困境,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较少而成为濒危语言。在语言态度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在保持、传承本民族语文的同时,自觉选择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双语学习和双语教育成为民族群众语文学习的一个普遍趋势。基于民族语文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应把握这样几点:第一,必须高度重视民族语文在民族政策中的敏感性,增强大局意识,把坚持语言平等,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纽带。第二,保持民族语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法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第三,从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民族的需要和不同的语言态度,分别制定具体的民族语文规划,慎重、稳妥、积极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充分贯彻自愿自择的精神,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于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成立,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地区。全区现有一千八百二十三万四千人,其中蒙古族一百九十八万六千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尚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朝鲜、壮、藏、土族等十几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占自治区总面积一百一十七万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二的边境牧区,猎区,从事畜牧业和狩猎生产。  相似文献   

4.
新疆有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天然草场面积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四分之一。然而牧业经济并不发达,牧民生活也并不富裕。全区24个贫困县中,有10个是牧业县;北疆有7个贫困县,全部是牧业县;南疆有4个牧业县,其中3个是贫困县。至于贫困乡、贫困村,除和田、喀什、克孜勒苏三地、州外,大部分集中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从1949年到现在,全区1038万头牲畜已经发展到3247万头,增长了两倍。畜牧业的增长并没有使牧民的生活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牲畜增长的速度并  相似文献   

5.
在我省民族地区中,半农半牧区占的比重很大。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农林牧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其所以如此,据我们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包括原西昌地区,下同)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从当地的具体特点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半农半牧区生产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也是一个多宗教地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约近800万人;信奉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群众及人口很少的藏族群众,约13万多人。  相似文献   

7.
李良品 《学术论坛》2006,(8):192-196
语文教材是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材料。中国语文教材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的演变过程。中国语文教材的发展有四条主线:一是教材内容从单一的传统文化向目前的尊重多元文化发展;二是教材制度从古代的盲目无序向当代的制度管理发展;三是教材结构从零散知识向专题组元方向发展;四是教材服务对象从古代的少数精英朝当代的全民提高语文素养方向发展。在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三条理念:首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统一;最后是开发文化力与培养学生现代化素质的统一。探讨我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主线及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的理念,有利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和探索语文教科书体系,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萨满教在上述很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唯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和个别地区的蒙古族,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  相似文献   

9.
1 在审定蒙古语名词术语中,要掌握以下一般原则。要坚持有利于平等和团结的原则。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语言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及民族内部的团结。避免民族歧视和民族不和睦的现象出现。 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内蒙古自治区是多民族共同居住,蒙古族大散居小聚居,蒙古族进行区域自治,汉族占多数的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十分复杂,无论从实际需要考虑,还是从《宪法》赋予的权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考虑,都必须用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必须保证蒙古语文同汉语文同等的政治地位,也必须保证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并用。蒙古语文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审定蒙古语名词术语工作,是民族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审定蒙古语名词术语时必须避免伤害  相似文献   

10.
呼盟(呼伦贝尔盟的简称)是内蒙比较富裕的地区,据1982年对牧区51户牧民的抽样调查,牧民人均纯收入532元, 比内蒙平均水平高34%。呼盟的社会购买力大,这为民族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条件。但从近年来呼盟民族贸易经济效益与全区的比较看,却与上述优越条件相矛盾。以供销系统为例:每百元总销售支付费用全区平均7.22元,呼盟是9.19元;百元销售实现利润全区为0.728元,呼盟为0.448元;流动资金周转全区为2.8次,呼盟为2.7次,这些数字表明,呼盟民族贸易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得出应有的经验教训来。  相似文献   

11.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之一,也是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有时还译为“鄂博”、“脑包”等等。蒙古语为“堆子”、“石堆”或“鼓包”的意思。 祭敖包,实际上就是祭天、祭地或祭山石。古代萨满教认为,天为大神,地为二神。“永恒的蓝天”是最高尚的神,它是永恒不变的穹苍,赐予人类一切幸福的善神;大地是养育一切生物之神灵,蒙古族牧民的一切幸福都取决于天地二神。因此,蒙古族萨满巫师(蒙语叫“博”)说:“祈祷吧!向天神求雨,向地神求草”。  相似文献   

12.
清统治者鉴于政治上的考虑,把蒙古族分为两部分:被征服的蒙古部划为内属蒙古;自动归附的蒙古部划为外藩蒙古。对他们的待遇也不同,在内属蒙古设立总管旗制,不设札萨克(旗长)而设总管,没有王公封爵;外藩蒙古各旗设札萨克,王公、台吉均封有爵位。土尔扈特做为自动归附清朝的蒙古部之一,被划归外藩蒙古之列,实行札萨克旗制。在新疆蒙古诸部中,除土尔扈  相似文献   

13.
四川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很早就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由于民族的融合与迁徙 ,四川地区到汉代便基本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汉文化 ,但其边陲地区从古至今仍居住着一些不同文化的民族。各民族的不同文化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据 1 987年四川文物普查的初步统计 ,全省地面地下文物近两万处。其中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4 5处 ,馆藏文物近 60万件。在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资料书《四川省志·文物志》 ,是四川省第一部以文物为记述对象…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民族,都因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有自己的婚姻及家庭形式。蒙古族,人口约三百四十一万余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于东北三省、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其中牧区的蒙族人口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前牧区蒙古族的家庭与婚姻,是建立在封建领主制和牧主经济的基础之上,它充分体现了这一经济基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十五世纪期间,波斯、阿拉伯等中亚地区的学者,出于了解蒙古族的目的,曾用阿拉伯文转写过当时的蒙古语,流传到今天的写本主要是一些不同类型的词典。对这些阿拉伯文蒙古语文献国内外语言学家如鲍培、李盖提、布和等学者作过研究并出版了一些材料或发表了有关论文。  相似文献   

16.
特色鲜明的《科右中旗志》近百万字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志》鉴往识今,祥尽而又生动地记叙了全旗概貌、阐述了全旗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演变过程。科右中旗是我区蒙古族人口聚居密度最大的地区,蒙古族在全旗人口中占80%以上。全旗以蒙古语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土默特部是蒙古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部落,拥有蒙古族优秀的、独特的语言文化.按照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语方言划分,将在西土默特地区一直流传到20世纪初的蒙古语可视做内蒙古方言中土语的一支.西土默特人与东土默特人原本是同一部族,但现今东土默特人所使用的语言在特征上与原来的部族语言已大相径庭.因此,只有西土默特土语才能够代表土默特部固有的方言特点.从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看,西土默特土语在短元音的种类、元音和谐律的强松度及词法等方面与其毗邻的鄂尔多斯、察哈尔及喀尔喀等方言土语比较接近,又不失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考证和还原西土默特土语的原来状貌,对该地区民族文化认知的提升和民族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的新著《蒙古史纲要》。这部新出的《蒙古史纲要》全书近25万字,分为4卷,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大蒙古国—元朝时期”、“东西蒙古分立时期”、“清代蒙古”、“民国时期的蒙古民族”等4个不同时期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状况。从全书设立的纲目看,对蒙古族历史的宏观把握既有时间上的纵深感,更有内容方面的广泛涵盖;对蒙古族近千年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叙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既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又布局合理,详略得当,可谓是一部很好的蒙古族简史。《蒙古史纲要》是一部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国境线长达四千二百多公里,北面与苏联,蒙古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区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人口1927万人,其中蒙古族248.9万人、汉族1627.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50.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大多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成立最旱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成立)。 我区六十年代初期曾被中央誉为模范自治区,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区经济发展水平,一些主要产品产量,技术经济指标的人均占有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究其根源除“左”倾路线、十年动乱造成的破坏外,与我区国土开发利用、国土整治水平低下分不开。我区资源丰富,尤其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的中篇小说《蓝色的阿尔善河》(载《民族文学》1982年第3期),歌颂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牧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英明政策,生动地反映了我区牧业战线的兴旺景象。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蓝色的阿尔善河》的重要特点是正面描写了当前牧区在新的变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人物,清晰地凸现出牧区在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斗争的画面,鲜明生动地展示了一群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