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包寿南同志的《石堡城疑辨》一文,载于《西北史地》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疑辨》)。该文认为:今卓尼羊巴城就是唐石堡城。他考查和论证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八稜碑的竖碑地点、时间、碑文内容、碑址地形特点及当时临卓一带在唐蕃王朝军事关系的战略地位等”来得出的《疑辨》的结论,在方法论上,我们以为是很有可取之处的。但是,在我们细心拜读《疑辨》之后,觉得对石堡城的地理位置问题,还有值得继续探讨的必要。这里不妨提出我们的一些拙见,以求教于包寿南同志和各位师友。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的血统问题秦始皇的血统问题,向有不同说法。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载,秦始皇为吕不韦的私生子。原文是如下: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一名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  相似文献   

3.
阮籍访孙登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和嵇康从孙登游苏门山一事,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热典。关于阮籍访孙登、归而作《大人先生传》一事,各种文献说法不同,有必要加以辨析。最早断定阮籍曾见过孙登的是臧荣绪,他说:“孙登尝经宜阳山……太祖闻之,使阮籍往观。”①稍后者有王隐:“魏末有孙登字公和……帝使阮籍往观。”②又云:“孙登即阮籍所见者也。”③今本《晋书》为房玄龄等据臧、王二书等多种材料编集而成,自然  相似文献   

4.
由于相关利益纠葛,西汉武昭之际的相关记录多有改窜。所谓"立子杀母"的说法在时间上存在悖论。昭帝之封太子发生在武帝临终时,而霍光得封将军甚至可能发生在昭帝即位之后,其是否为武帝遗命已颇堪疑。卫太子并未被平反,而镇压卫太子的干将商丘成、马通等人当死于霍光立昭帝之际的激烈斗争中,然其细节多已被改易,甚至连发生的时间都被大幅度前移,以致出现了歧异记载。  相似文献   

5.
秦国赘婿法律地位并非一直低下。秦立法剥夺其立户、受田宅等权利,强制其从军,始于秦统一六国后,直接原因为军事需要,深层次原因为文化认同、政治合法性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东汉诸侯王墓是规模、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型墓,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阶层的埋葬制度,而且便于更全面认识汉代丧葬等级制度.通过对考古发掘并已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王后墓的考察,结合文献记载,从墓葬的地面建制、墓葬形制、随葬品、玉衣制度等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东汉诸侯王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尹成波 《船山学刊》2011,(2):152-155
学界对商鞅变法中颁布的《分户令》颇有分歧:一些学者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强制析户;另有一些则认为强制析户毋庸置疑。但其内部又有彻底析户和不彻底析户之争。通过研读史籍和出土文献。并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小家庭不利于垦荒、赘婿问题、赋役问题均不能支撑第一种观点;《分户令》和《均出余子之使令》迫使百姓将其成年子弟全部分出,造就了“父子异籍”、“兄弟各户”,核心家庭成为社会主流。  相似文献   

8.
王汝涛先生主编的《太平广记选》为我们了解汉代至宋初的文言短篇小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该书校语和注释都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曾专门就此撰写过两篇文章,今再对其中的若干处疑问加以辨析,供研究者参考.[春生之鱼]《东方朔》(P10,出《洞冥记》):“东北地有芝草;西南有春生之鱼.”注:“春生之鱼:后文没有交代,不知何所指.后文只言‘草’,似乎与芝草一样,春生之鱼也是一种使人不老的仙草.”  相似文献   

9.
往时社会上流传:曹操奸诈,防死后有人挖墓,遗命设七十二疑冢,以免尸骨遭殃。流传之说,信否听便,但《辞源·高陵》条(三)载:“高陵:陵名,三国魏武帝陵,在河南临漳县西。按《河南通志》:‘讲武城外有疑冢凡七十二,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列布,直至磁州(今河北磁县)而止’。亦(?)西陵。”见诸正典,就值得深究了。  相似文献   

10.
贺海港 《理论界》2007,(9):163-164
本文主要探究了抗税罪的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先偷税后抗税行为的定性及抗税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否已经形成 ?如果已经形成 ,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 ?这是判断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何时形成以及正确评价马克思《手稿》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一种观点认为 ,《手稿》中马克思的劳动观尚未形成 ,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如果有所谓劳动观的话 ,那也是理想化的、不成熟的劳动观。这种观点在学术界的影响较大。最近笔者重读《手稿》 ,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认识的来源和正确性保证问题历来是哲学学者关注的问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从观念到物和从物到观念的两种认识路径来确保人们获得真知的可能性。马克思完成了对两者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郑艳 《学术探索》2004,(1):101-10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至于英国方面辩解的焚园理由:报复被俘人员在此园中遭受虐待,只不过是欺骗世人的一个借口。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下诸人是不是金朝进士,尚需加以辨析:(一)诸志中记载的天辅间进士。《金史·选举志》说天会元年始行科举,而诸志书记天辅间进士多名,他们是不是金进士?《弘治保定郡志》(卷一一《古今科第》)记天辅元年录进士9人,天辅四年进士15人,其中唐县人谭铎登天辅元年进士,唐县人石宣、  相似文献   

15.
(三)王绘,字质夫,元好问说他是"天会二年进士"(《中州集》辛集第八《王太常绘》),但所撰《大圣院记》,自称为皇统九年进士,这已由薛先生指出(参见前引薛瑞兆《金代科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应从其本人之说.  相似文献   

16.
晋武帝“悉去州郡兵”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书·山涛传》:“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合。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宁以后,屡有变难,寇贼猋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历来点家均以此为信史“晋武帝悉去州郡兵”,遂成定论。但究此文,系年矛盾。据司  相似文献   

17.
陈琳《应讥》写作年代辨疑顾农关于陈琳《应讥》(《艺文类聚》卷二五、《全后汉文》卷九二)一文的写作时间,今人罗宗强先生以为在作者归顺曹操之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第3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张连科先生《陈琳集校注》更具体地系于“建安九年至...  相似文献   

18.
郑艳 《天府新论》2004,7(1):110-11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至于英国方面辩解的焚园理由:报复被俘人员在此园中遭受虐待,只不过是欺骗世人的一个借口。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词人曹组(元宠)曾写过一首《红窗迥》词,见于宋人载籍:《碧鸡漫志》卷二:“元祐间,王齐叟彦龄,政和间,曹组元宠皆能文。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彦龄以滑稽语(?)河朔;组潦倒无成,作《红窗迥》及杂曲数百解,闻者绝倒。滑稽无赖之魁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曹元宠本善作词,特以《红窗迥》戏词盛行于世,遂掩其名。”据此,曹尝作《红窗迥》戏词,信而有征。但此词的原文,宋人不见记载,却见于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之下:“曹东畎赴省,陆行良苦,以词自慰其足云:春闱期近也,望帝京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脚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转得官归,恁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个、弓样鞋,夜间伴你。”(《知不足斋丛书》本)按曹豳字西士,号东畎,据此,则以此词属之曹豳。今人赵万里辑曹组的《箕颍集》不收此词,唐圭璋《全宋词》在曹组名下列为存目词,而以此词属曹豳。这自然是以《庶斋老学丛谈》为依据。但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则据《词品》以此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