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土地革命解决农业出路问题,以农村包围城市解决农村在革命中的地位问题,以农民为主力军解决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问题,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三农”问题,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必须把“三农”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包括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业生产关系问题;乡镇企业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韦显寿 《学术论坛》2001,(Z1):84-86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其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现代化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如果说,没有广大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不可能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胜利和发展;同样,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也不可能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同样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反对教条主义罗宗荣,龚自德,江红英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教条主义的首倡者印楷模.在民主革命时期,面对共产国际、苏联党和中国党内的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与中国的实际相结...  相似文献   

4.
一、邓小平确立的改革从农村开始 ,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社会变迁提供了前提和实践的机会1 邓小平对农村、农民问题的特别关注 ,促成了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的策源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曾说过 ,中国革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而对一个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 ,其社会现代化的问题可以说 ,主要仍是农民问题。因而 ,改革必须从农村、农民开始。“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 80 %。农村不稳定 ,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 ,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讲 ,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重视农业,重视农村,重视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农业的旧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一、重视农业要实现市场化 我国国民经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的。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市场经济也是它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必须努力促进市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农业市场化。  相似文献   

6.
一、我们为什么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1.我们为什么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当然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吃饭问题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因为农民占人口的80%,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甚至是因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食品类涨价因素占到去年整个物价上涨指数的60%;是因为农民收入增长慢,农村市场难以扩大,会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等等。 2.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抓住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的建设理论,他明确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天重温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纯清 《人文杂志》2002,(4):132-135
一、站在“三个代表”高度 ,不断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有 1 3亿人口 ,农民占了 9亿 ;陕西有 36 0 0万人口 ,农民占了 80 %。从这个比例上讲 ,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 ,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意义重大。我国 2 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 ,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体说来 ,农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文化教育也不断得到普及。 50年前我国农村的文盲率占到农村人口的 80 %以上 ,今天农村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 5%以下 ;农村的科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大、进展快。广播电视普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但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课题,而且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我们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今天,认真学习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对于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重视农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80%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最落后,最需要发展.人口多,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不管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巨大,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一是国外市场不可能提供这么多农产品;二是中国本身也没有这么大的支付能力和运输能力;三是国际农产品市场往往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工具,不立足于自己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就会受制于人.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如果80%的农村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要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可见,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情况如何,首先要看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农业经济思想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内容,其中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时间就越多”。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毛泽东认为,农业是我国人民和社会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基础。第一,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时,必须注意研究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时三十年。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相当重视并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只是零碎的,就事论事的。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从理论上、整体上加以研究,则是十分必要的。一者,因为它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阶段,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因为任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对于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者,对民主革命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评价,我们才能继承其优秀的部分,克服它的不足,搞好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最后,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史来说,民主革命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结合我国的国情,作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科学论断,并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关系革命胜利与否、国民经济发展与否和无产阶级政权巩固与否的高度来告诫全党。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其农业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农业的实践经验,其中每项内容都是在农业发展实践中逐步得到深化和完善的。尽管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各自不同的伟大贡献,但他们的农业思想是不可分割开来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可以说,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是毛泽东农业思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1 我国历史上都是以农业立国,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显而易见,在这样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然要突出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要重视农业的思想;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在毛泽东主持下更明确地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  相似文献   

1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农业政策,既在重视制定农业政策、依据形势变化调整农业政策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又在农业政策的指导纲领、阶级基础、政策侧重点、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农业政策异同的比较,可以得出对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的巨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封建社会,无数次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农民又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民仍然是一支重要力量。因此,考察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民的变化,不仅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重要方面。一、当代中国农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建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他的正确领导,加速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经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以下几方面的经济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毛泽东同志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济特点的分析毛泽东同志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上着手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当时的社会性质,作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过去三千年来的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存在着四个主要特点: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第二,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的土地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第三,地主贵族和皇帝不仅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和从事无偿劳役,用以养活国家官吏和镇压农民的军队;第四,保护封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因此 ,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农村发展道路。两位伟人探索的结果是 ,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模式上 ,他们意见一致 ;但对实现中国农村发展目标的条件和具体途径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回顾这段历史 ,了解毛、刘关于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思想轨迹 ,分析其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一 )在旧中国 ,封建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仅占农村人口10 %的地主、富农 ,却占有约 70 %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和土地改革任务完成之后,要引导农业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必须首先把个体农民组织来,开展互助合作,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此,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今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