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城郭的初建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君主和民众的安全并抵御外族的入侵.在选择城址时,注重居址周围生态环境的优化,以便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建造城郭时,一般会选择夏天、秋天收获之后和初冬时节.夏商时期城郭规模有限,至周代则猛增,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面积远远大于周王城,甚至数倍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宋辽金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厚 《中州学刊》2005,46(5):164-167
宋辽金时期是北方民族以空前规模进入中原、并加速与汉民族融合的时期.迁徙杂居、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语言风俗的相互仿效,都促进了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金亡以后,北方地区已经形成了融合北方民族文化的、与以前历史时期明显不同的民族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原各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代中原地区野生动物诸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为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水草丰茂,有不同于现今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种野生动物的繁殖地和栖息地。殷墟发掘出的野生动物骨骼,大多数是今天在中原灭绝而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尚生存的生物物种。甲骨田猎卜辞中经常有猎获大量野生动物的占卜纪录,其中以鹿类动物为最多,而犀、象、虎、彘也非常多见。大量证据表明,犀、象等野生动物是土著动物,不是如有些学者说的从外地迁运而来的。到了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大量野生动物绝迹甚至它迁。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男性失婚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失婚及其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并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相关文献多采用引用典籍记载或对史料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对明清时期的大龄未婚男性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大龄未婚男性失婚原因、失婚后果、相关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改善当前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积极预防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古史辨的评价及其相关问题——林甘泉先生访问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颂金 《文史哲》2003,(2):19-24
解放以后对“古史辨”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与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关 ,但总的来说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胡绳 195 7年说“古史辨”的“疑古精神是当时反封建思潮的一个侧面”,1993年又说顾颉刚是“马克思主义的朋友”,评价很高。“古史辨”在思想启蒙方面有积极意义 ,是思想解放的一个环节 ,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古史辨”所受到的诟病是说它把古史砍掉几千年 ,这其实是误解。说它是“民族虚无主义”也不对。“古史辨”疑古所疑的主要是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 ,并不是对一切古史都怀疑。“古史辨”之前已有疑古 ,之后也应该有疑古精神。不能把信古、疑古、释古截然分开和绝对化 ,中国古代史研究也不是这三个阶段的问题。“走出疑古时代”的提法不合适。  相似文献   

6.
仝鲁闽 《文史哲》2003,1(1):130-135
宋元时期货币形态的多样化 ,以及金属货币与纸币在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消长演变 ,既为货币金属主义的发展 ,又为货币名目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金属主义学说侧重于货币本质中的商品性问题 ,反映了金属货币流通时期的阶段性认识 ,而名目主义学说侧重于货币本质中的社会性问题 ,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兑换到强调政府信用、从强调称提之术到注重信用制度建设的认识深化过程 ,同时也注意到信用授受双方的互动与协调 ,使其对货币本质观的探求与思考更加深入 ,也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殷西南的战争形势与军事据点 ,讨论了晚商时期王畿区的西、西南界线  相似文献   

8.
陈智勇 《殷都学刊》2008,29(3):33-36
基于长期观察和实践,原始社会晚期已经萌生原始时间概念。商王朝时期,时间概念已非常丰富和成熟,并应用于季节记时、年月日记时以及时刻记时。夏商时间意识特征:一是具有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色彩,并与农业活动和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二是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管理与运作制度,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三是开始出现了客观时间向主观心理时间的转换,对时间迟滞状态和时光飞逝现象的认识已经呈现。  相似文献   

9.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有着良好的草木植被:大片大片的森林,随处可见的灌丛,林木茂盛,野草丛生,丛林之间遍布沼泽湖泊。甲骨文字中有许多反映商代中原地区植被种类的字形;一些特殊的甲骨文字如"朝"、"暮"、"东"、"西"、"楚"、"茔"等,都反映了当时植被的丰富;甲骨文中还有众多与林地有关的"麓";文献中许多关于"松柏"、"桑林"的记载,表现了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植被的特征;野生动物的大量生存,也是当时植被丰富的一个佐证;最能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的竹林,在商代的中原地区也有大量分布。但是到了商代末年,由于长期的农垦、田猎、畜牧以及生活生产用木等,自然的植被环境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殷都学刊》2002,(4):12-19
古代国家的政治疆域是统一王朝中央权力控制下的、具有大致范围的政治统治区域。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平行并进式”特点 ,决定了夏商周三代政治疆域的传承与包容关系。三代政治疆域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一、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 ;二、早期国家政治疆域中的数都并存意义 ;三、政治疆域中的“点”、“面”与“虚”、“实”关系 ;四、三代政治疆域统治传承的法理性。  相似文献   

11.
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从宗教、政治、婚姻等若干方面,描绘出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在19世纪中后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理雅各向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理解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充分肯定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的思想价值。然而,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给出的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无论在"忠实地反映"方面,还是在"艺术地再现"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来自理雅各对《诗经》原著的理解和诠释。中学与西学的差异,构成了理解和诠释的障碍;而文化的认同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理解和诠释。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带着传教的企图,夹杂着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因子,这是我们在评价其思想与学术价值的时候需要仔细分辨的。  相似文献   

12.
偃师商城是商汤建国的标帜与夏商断代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制订出我国第一份科学的<夏商周年表>,具有权威性.笔者不同意<偃师商城--不准确的界标>一文的观点,并从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定标本的年代数据等多方面来加以论证,指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相似文献   

14.
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上的象征性意义,主要是指玉的宗教化、政治化、道德化,把玉视为神灵、权力、道德的象征物.和田玉输出及扩展的张力得益于"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玉帛之路",归根到底得益于铺垫这些道路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论夏商时期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意识,它产生于夏商时期.夏商时期的忧患意识有种种表现,并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原始性,它对其后历代的忧患意识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夏商文化分界问题,学术界颇多争议。二里头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还是要被肢解,不仅关系到夏、商文化的研究,更关系到考古学文化理论的创新。以往在讨论中只注重二里头文化的倾向使得这项研究始终没有突破。如果把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与东下冯类型结合起来考虑,则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