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优秀的作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茹志鹃的创作,把个性描写渗透在每个环节之中,她以清俊、委婉、细腻的笔致,展现出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的圣洁与温馨;她用冷峻的鞭挞、深沉的呐喊来呼唤动乱后失落了的党群关系。茹志鹃的创作个性还凸显在其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即抒情结构的严谨、艺术构思的精巧和心理描写的精湛。  相似文献   

2.
朝鲜民族的深层审美心理潜藏于高丽时期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深层之中,它规定和制约着他们的创作和思维;这种深层心理通过寓兴触物、触物生情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为了艺术意象的诞生,高丽文人进入物我俱忘的状态,回归气的本源,达到了物我一心的审美心态。高丽文学审美心理结构形成的中心环节乃是作家的气。  相似文献   

3.
梁玉敏 《学术论坛》2012,35(1):176-179
构思是小说创作的孕育阶段,包含许多微妙的心理机制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直接决定着小说创作的成败。文章对题材的选取、主题的提炼和故事的虚构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创作主体的个体作家的心态直接作用于创作过程,制约文学作品的风貌,作家群体相同相近的心态则可以直接影响一个时期文坛的创作趋向.影响文学创作文学演进的创作主体心态包涵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由人生观、历史观等制约并构成的创作心态;二是由审美态度、艺术追求等制约并构成的创作心态;三是由作家写作时的心境制约并构成的写作心态.创作主体的个体心态、群体心态与文学发展的联系应该受到文学史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毫无疑问,其间文学艺术家除了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调动与溶入整个心理结构中其他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艺术感觉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却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中所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文学的繁荣似乎是与经济繁荣成反比的,"穷而后工"、"愈穷则愈工",而温州作家群的崛起似乎打破了文学创作的这一规律.温州作家群里的不少作家经济宽裕,事业成功.数钱的手为何还要写作呢?本文以五位号称"温州文坛五虎将"的当红温州作家为例,来分析温州作家群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这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文学艺术家除了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调动与溶入整个心理结构中其他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艺术感觉便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这却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中所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人格心态与文学创作有内在的关系;一代作家所特有的人格心态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会产生深刻影响。无论作家们的创作具有怎样的差异,各自特有的心理建树必然会影响到其创作潜势和创作力度。这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见出:精神支点的确立;对现实和人生的态度;超越自我得失的人格情操;耐得孤独和寂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向来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 ,但是 ,本文通过对茅盾现实主义的理论倡导及其动摇性的研究 ,并对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冰心、庐隐、孙工等作家的具体分析 ,发现茅盾的现实主义倡导并没有导致文学研究会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相反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是以非现实主义倾向为主导的。而这又是与“五四”文学革命的核心是以个性自由为主导的伦理革命、以及中国传统抒情诗的渗透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形象思维与赋、比、兴□孙琪文学是以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作家进入创作过程中时,脑海中呈现出反映作家爱憎情感的种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通过艺术加工,把这些形象艺术地再现出来,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与作家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文学艺术的创作,是离不开...  相似文献   

11.
论创作心态的构成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是创作者灵魂里的创造行为。因此对创作的研究,必然要深入地去探究作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歌儿正在蕴藏成熟”,这是一位诗人对自己创作心态的出色描写。《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换种说法,“心里所充满的,笔下就写出来”,这当然是件愉快的事。但创作心态本身,不是自然形成、无意生成的,而是经长期的准备、自觉的努力和培养才孕育成熟的。但是,研究创作心态,就要抛开作家为从事创作而事先进行的学习、积累、孕育、构思等阶段的心理状态不论,只集中讨论作家在进入实际的创作活动后…  相似文献   

12.
审美认知不必经过抽象的理性思维过程也能获得认知成果 ,其中“潜在的心理模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认为 ,审美认知的全过程是这样完成的 :情感体验经由“模式”产生直觉 ,由直觉而达到认知成果。这和理性认知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关键在于理解“模式”的内涵与其通达直觉的心理中介作用 ,这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结构 ,一个独特的审美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改革时期民众非理智心理的调控王成全,王清生从心理活动的整体看,人的心理是理智性与非理智性的矛盾统一体。在社会变革中,人们以理智性为主导,对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改造和创新,理智性心理成为推动民众行为的主导心理动...  相似文献   

14.
"故乡是血地"是莫言小说的根本创作原则,它表明莫言在小说创作中极为尊崇长期在故乡凝结的厚实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并藉此开拓出自己文学的博大境界。对于新时期以来卓有成就的乡土小说家而言,这种创作原则具有普遍意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样几位成就巨大的陕西籍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秉持这一根本创作原则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这一根本创作原则与鲁迅、茅盾等现代作家主要践行的"现代性"话语创作和以赵树理、柳青、浩然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主要从事的"党性"话语创作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上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成为观察和衡量百年文学史上乡土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在新世纪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选择和文化选择.应确立合理的创作取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彰显民族性,强化文学交流意识和人类意识.这将有利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良性健康发展,使其在立足自我的基础上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以它固有的理论思辩性在高层次上指导和矫正文学创作,启悟作家的理智、感召作家不断向更高的创作境界迈进,这是我们经过多少次分析和论证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后所确立的一种共识。因此,当着我们反思广西文学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进行关于广西文学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子的探讨的时候,似乎不能光停留在作家身上找原因,也不能仅仅专注于创作本身找问题(当然并不排除这样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应当把创作和研究同时加以考虑,进行二维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变态心理在女性创作中的表现,发现无论弑父、自恋还是同性恋都表现了女性对男性的失望和抗拒。由于女性作家历史上就没有自由书写的权利,当她们用文学来反观自身时,更容易通过变态心理的揭示,对压抑女性的男性中心话语方式予以反抗,因而,女性创作中充斥着大量恋父—弑父情结、自恋—同性之恋等深层心理经验,形成独特的潜意识的书写模式,这为研究者观察女性文本、触摸女性思维提供了独特视觉。  相似文献   

18.
刘炳范 《齐鲁学刊》2007,(2):110-114
《世态》是战后日本著名作家织田作之助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具有典型的无赖派文学特点,它以自嘲手法对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人们苦难的生活及卑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刻揭示;它又是一篇私小说,真实反映了作家的心理世界和思想特点;它也是一篇元小说,鲜明体现了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具有留学背景的现代作家以自己的创作成就,在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不仅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崭新局面,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各具特色的创作实践为这一局面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极具意义的作品基础.他们对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重要贡献,其标志性的创作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首创但不成熟,如胡适的诗歌作品;首创同时达到顶峰,如鲁迅的小说创作;非首创但成为成熟的标志,如郭沫若的《女神》等.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困厄文人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别有特色的乱世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此期文学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但是从心理维度考察分析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至今研究不多.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困厄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心理期待的视野下,通过困厄文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及其自我实现方式的心灵慰藉的分析,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执着型、超越型和沉潜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及作家生活经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