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俊 《宿州学院学报》2002,17(2):132-13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导致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了解异域民族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语用失误,从而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往往渗透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之中。要掌握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仅仅学习它的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因为语言受文化的制约,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使用受到目的语所属文化的限制。词汇是语言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一些词汇的英汉用法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研究英汉文化差异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无不带着自己的文化与别的民族交往和交流.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何种交际媒介,在物质流、信息流和人员流的后面是深层的文化流.跨文化交际应当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彼此理解和沟通.本文着重探讨了有关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双向性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身势语”(BodyLanguage)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也有其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都有体现其自身特点的文化 ,并且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去认知、理解他方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各民族对文化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交际障碍与冲突 ,严重的还会造成文化休克。对文化语境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用规则 ,同时还有助于尊重、兼容交际双方文化的差异 ,从而避免或消除文化休克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国际交流源远流长。在浩瀚的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许多共同点和极为相近的素质。然而,正是这种文化的相似性,使两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常常忽视对方文化与自身文化的差异,容易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模式去揣摩对方,形成一些令人遗憾的文化误解和摩擦,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吉祥物作为人们最为熟识的一个公共符号,在体育、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的传播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传递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反映了一种文化对待环境的特殊态度、心理需要和价值取向,因而演变成为一种最能反映文化形态差异性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色彩符号,文字符号等方面的分析,坚信民族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会获得发展机遇,要增强民族本土文化向外辐射的能力和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教学是异质文化之间的互动。在多元文化框架下,跨文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实施跨文化教学的策略为:对比式跨文化教学、融合式跨文化教学和兼并式跨文化教学。在跨文化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开发本土文化英语教材等。  相似文献   

10.
姓名不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标记,也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载体。分析了中英姓名的结构形式,追溯了中英姓氏的起源,对比了它们的不同类型和数量,并对名字的特点和数量进行了归纳。研究表明:中英姓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家庭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了解中英姓名差异,有助于增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对跨文化交际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民族性格,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的重要方面,它同价值观一起构成底层文化结构,对交际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中国和俄罗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性格。分析俄汉两个民族性格形成的根源及在宗教信仰、社会关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将有助于双方的理解和交流,避免产生文化休克。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而语言又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载体.研究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正确地认识宗教的作用,以利于我们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知识,还要能够完成传递本民族文化的任务,这本身也是外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本民族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当前外语教学的核心应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围绕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核心,需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交际是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 ,存在着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 ,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定势"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策略,它不可避免地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潜在障碍。本文试图从各方面分析文化定势的特征、成因以及弊端,力求寻找一条能真正有效克服文化定势弊端的跨文化研究之路,力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避免由于文化定势引起的种种误解、歧视,甚至是仇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一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已成世界交际的主要模式.民族文化定型作为一种现成的语言交际单位对克服跨文化冲突,扫除交际障碍,进而达到有效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跨文化交际中民族文化定型的习得尤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商标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活动,是文化信息传递中的解码和重新编码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商标翻译应遵守译入国家的法律制度,尊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把握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顺应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尊重宗教习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交际中最常遇到的六大障碍入手,提出要进行有效、合适的跨文化交际,交际参与者必须克服对人的差异的忽略、语言差异、非言语行为的误解、偏见与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以及极度的焦虑等障碍。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制胜法宝。其构成要素包括全球化心态、文化的描绘、自我能力的提升、交际互动的调整等四个方面。最后就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这些习语承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特色和文化信息。因而通过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便可进一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 来探讨英汉习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