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太空盾牌”变史话──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提出与消亡李庆功冷战结束,“太空盾牌”变成史话;但是,美国并未停止追求世界霸主的努力;“隐形军舰”……一系列高科技军事技术,仍在推进中。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兴起与衰溶,是在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的若干发展动向徐崇温作者认为,为了汲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必须经常不断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动向。本文正是作者经实地调查研究而写成,评析了美国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如:高科技产业在改变着美国的经济形势;贫富差距在继续...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北亚各国都致力于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大国关系重新调整,使得东北亚地区乡全形势出现了新的态势。东北亚地区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东北亚地区安全状况1.东北亚地区安全状况总体趋缓冷战的结束使本地区军事对峙全面缓解。东北亚地区曾集中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中的多种矛盾。SO年代这里曾爆发了冷战之下的热战——朝鲜战争。美国通过与日本、韩国结成军事同盟遏制苏联与中国。中苏在60年代关系恶化后,两国在这一地区进行长期的军事对峙。苏联解体结束了两个…  相似文献   

4.
1997年 7月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影响该地区形势的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东盟国家由于是这场危机的发端地和重灾区 ,在内政外交方面遭受的冲击尤其严重。趁此之机 ,作为全球性超级大国的美国加大外交攻势 ,全面推进其对该地区的政策目标。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此方面的政策动向予以探讨 ,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的垮台使原来两极的冷战国际体系变成由美国独霸的“单极”国际体系。20世纪90年代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界一直在辩论,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霸权是否会长期持续下去,或只会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单极时刻”。冷战结束15年之后,美国的霸权显然并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持续未衰。今天美国政策制定者与外交政策学者中主流的观点是,美国的经济、军事与科技优势太强大了,美国的霸权在短期内不会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华约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地区冲突对美国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为了干预和介入这些具有新的特点的地区冲突,美国一方面竭力发展和增强自己的相应军事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地将联合国的和平行动纳入符合自己利益的轨道。但是,无论哪种做法,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限制。  相似文献   

7.
胡凡  杨磊 《21世纪》2000,(3):12-13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美苏两极格局为征的雅尔塔体制解体,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的消失同时又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能单独与之抗衡的情况下,美国依赖自身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力图维护其一超独霸的地位。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与世界多极化潮流格格不入,必然引发与其他大国的矛盾,从根本上影响世界的稳定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中的本质矛盾就是对未来世界格局看法的矛盾。美国认为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给其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自豪感、领…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中,还没有哪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对内对外政策的重点转向经济领域,尤其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一段时间,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问题在国家和国际关系中的份量,因此,各国在双边关系和多边外交中,无不将经济问题作为讨论的中心议题。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外交”。冷战时期,军事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中是压倒一切的因素。冷战结束后,军事因素下降,经济因素上升,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国家力见的基础,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已退步转向经济领域。“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失败”,对这一…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在亚洲的结束具有相对的非彻底性,即冷战结束的渐变性。这种特征反映在美国和日本调整对台湾的战略中;同时,日本染指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加强,两者殊途同归,也塑造和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渐变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要从总体和大趋势上把握冷战后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干预动向.必要条件之一是大致准确地辨认和评估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及其内在区分,而颇大程度上这又取决于能否适当地动用国际政治学分析工具.本文在强调用对外政策目标概念取代国家利益概念的前提下,首先从理论上展示了两套关于对外政策目标的类型模式(核心目标-广泛的长期目标—中等目标模式,最高程度目标—最低程度目标模式),说明了它们之间的一般关系。随后,在此种理论框架之内,结合世界形势与美国地位的现实变化,本文提出并阐析了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基本内容、轻重缓急次序、美国为之进行对外干预的不同力度及其在世界若干主要问题领域内伸缩进退的不同可能性.据此,文末附带地用最简短的方式,提出需要对付美国干预的国家应当采取的总战略。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军火市场以及美国的军火销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军火销售的现状、美国政府以及军火集团的动机、未来军火销售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一、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军火销售动态及其主要特点;二、从内部、外部角度,经济、军事、外交、技术发展、裁军和军控等多个不同层面分析后冷战时期美国扩大常规军火贸易的原因;三、从外交、利益集团、总统选举、国际军火销售形势、经济利益驱动等角度对今后美国军火贸易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和加深,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竟相通过新军事变革,抢占军事制高点,其军事较量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军事较量日趋激烈和复杂,超越社会制度的国家利益之争趋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国际主义     
冷战结束,随着由美国领导的军事联盟在海湾战争取得胜利,重新确定美国对外政策的时刻到来了。显然,体现冷战时期美国政策特点的老的国际主义已经不再适用了。能够有一种新的国际主义以保持美国在国内外的勃勃雄心吗?如果有的话,这种国际主义必  相似文献   

14.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国际安全和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哈斯(R.N.Haass)不久前撰文指出,冷战结束已有10年了,军事干预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1990~1991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从伊拉克手里解放了科威特。除了这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干预,美国人还入侵了巴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亚洲冷战政策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亚洲战略构想,二战结束初期便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美苏全球冷战政策的全面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逐步取得胜利,迫使美国逐渐调整其亚洲冷战政策。1948年10月正式确立日本取代中国成为其在亚洲的战略伙伴,来抗衡苏联及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本文通过对美国亚洲冷战政策的形成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受意识形态因素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日美关系的冷热松紧对整个世界格局都有重大影响,甚为世人关注。为此,本文着重从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综合分析冷战后日美关系的诸多特点,主要为:在经济领域摩擦为主,协调为次;在政治和军事上则协调为主,冲突为次。  相似文献   

17.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吸引了世界各大战略力量竞相追逐各自的战略利益。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和控制该地区油气资源开采的主导权,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利用其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传统影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措施以制约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利用冷战格局推行"向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冷战结束后,日本对美国的依附相应地减少,欲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因而引发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摩擦与矛盾,但是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共同需要,两国又互相协调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是冷战的焦点地区之一。两极格局瓦解后,冷战阴影在朝鲜半岛仍然挥之不去。两极格局瓦解后的朝鲜半岛冷战现象更多地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体现了美国东北亚外交的主导性。美国继续并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冷战外交是美国东北亚战略利益的需要。当代关朝关系发展体现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