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疆地区出土的反映魏晋南疆社会日常生活的佉卢文文书,主要包括官方文书、契约和公私往来的书信等,这些珍贵的文书反映了其时新疆南部地区存在社会财富为少数人垄断的现象。因此,在当时人口买卖、土地买卖现象时有发生。并且,由于大地所有者对社会财富的垄断,使当时的社会矛盾日渐尖锐,奴隶盗窃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同时期记录的佉卢文书内容表现为被窃物品种类繁多、以生活用品和牲畜这两个方面为主:被窃衣物以绸、麻布、毡等为质地,刺绣工艺已经出现,毛织品也已经使用;被窃牲畜有骆驼、绵羊、牛。文书一方面反映了魏晋时期南疆地区失窃者的奢华生活,另一方面反映了盗窃者无法生存的悲惨命运,这为城邦国家政权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提要]契约文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最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文献依据。在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有着较为丰富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既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吐蕃社会经济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些契约文书中的交易时间、交易物品、参与人员、签名印证,对契约的概念和称谓等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文书是中原契约文书的承袭和沿用,是中华民族内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这些契约文书的内容既反映了敦煌地区的农耕文明、社会经济成就及经济制度的进步,也附载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信息,对于研究当地部落建制和民族构成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出土的千余件佉卢文文书中,仅有Kh.677一件文书记载了鄯善国妇女的土地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其土地是通过购买和赠送两种形式而获得的,鄯善国妇女对土地拥有所有权,既可以自己播种、农耕,也可以作为礼物送人,甚至可以自由买卖,享有对土地的归属权和抉择权,与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汉文土地买卖契约确保买主权益的条款极为接近,然而与魏晋乃至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妇女授田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却颇有不同之处。文书还提到,该地既不交seni税,也不纳niciri税,至于是否需要缴纳其他税收,文书未予涉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清水江文书中典型契约文书的梳理,对清代贵州苗族侗族地区货币流通中的银两成色、平砝标准和银钱比价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清代贵州苗侗地区的货币流通经历了从规范到失序,然后又趋于规范的过程。清代中期银两成色与平砝标准的混乱,以及银价的剧烈上涨扰乱了木材市场与土地市场秩序,加剧了苗侗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该文系日本学者武内绍人所著《敦煌西域古藏文契约文书研究》中的导言,讨论了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契约文献的全貌,列举了这些契约文书的种类,各种文字风格和书写形式,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和语言背景,内容独特,自成一文。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类,对涉及到林业的部分代表性契约文书进行初步分析,借此对从文献角度研究我国林业史以及林业区域史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7.
试论摩尼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初为回纥)是我国维吾尔族古代的一种族称。维吾尔族最早信仰萨满教,其后信仰摩尼教,后来又曾信仰佛教、袄(xiān)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亦称拜火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只是在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喀喇汗朝(亦称黑汗王朝)境内的维吾尔族始改宗伊斯兰教,至十七世纪初叶,新疆的维吾尔族才全部信奉了伊斯兰教。以上这些宗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维吾尔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8.
新疆和中央政权两千年的关系史是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基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维吾尔族在民族心理和行政区域观上已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内在需求。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事实和近期墨玉县、和田县万人搜捕暴恐分子的事例表明隶属中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共识。与此同时,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中亚极端宗教渗透衍生的宗教分离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构成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自身困境。  相似文献   

9.
穆斯林男子通过喊三声"塔拉克"来达到离婚的目的,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无论社会舆论怎样看待,它已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借助于宗教信仰的力量演变成了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法律针对公民的婚姻问题都有专门的、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且明确规定不得利用宗教干涉公民的婚姻自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塔拉克"这种不合法的婚姻解除方式,却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无法用行政、法律手段在短时期内所能改变的。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使这些"不合法"的民间习惯法与我国的法制建设保持和谐,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安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移民史之研究,较少关注契约文书中的普通移民,亦缺乏精细而微观的探究。清水江文书中的外来人口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主要来自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集中于嘉道时期,大多为亲友或同乡,有的则熟练掌握契约文书的书写格式,并非目不识丁。这些外来群体以原有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通过租佃买卖山场、担任中人或代笔、联姻、改姓等方式构建新的社会网络,最终在异地他乡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熟人关系网。社会网络对外来人口的迁移、生计与定居都有着重要影响。外来人口的在地化或是一个不断建立和拓展社会网络,获取生存空间与社会资源的过程,由此,不同地区之契约文化能够交往交流,不同民族之人群得以交流交融。对清水江文书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网络分析既是一种研究方法的尝试,也是进一步发掘契约文书研究价值、拓展移民史研究资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地区。从宗教心理学的视角看维吾尔族信教群众的宗教心理特点,宗教心理在促进其心理和谐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信教者心理和谐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与和谐,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文书来治理国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伟大智慧之一,公文书确保了政令的畅通,私人契约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文书是否畅通,契约是否得到有效履行,体现出当时国家的治理水平,反映出社会和谐的程度。从唐代开始,中国的公私文书制度也深刻地影响到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吸收唐朝文书制度的同时,也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相对独特的发展模式。而唐代以后中国的公私文书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从文书的层面去发现东亚三国制度与社会变迁特点,进而重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沿线有着大量的文物、艺术品,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丝绸之路沿线所出古藏文契约文书的刊布与研究情况,讨论了这些契约的编号、数量、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古藏文契约文书与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文字的契约文献,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的经济、文化及其互相影响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水江土地契约文书(天柱卷)是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的第一手素材..从天枉文书看凸洞侗族地区土地产权转移,自乾隆四十六年到1950年168年间,发生了2098次地权转移,有465人购进土地,反映出地权转移相对自由、活跃;其参与地权转移人多、规模小、土地量不大的特征,抑制了激烈的土地兼并,保持起一个庞大的自耕农小土地所有者群体,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经济在这里根深蒂固。,土地契约透露出许多民族地区经济关系信息,如乡村的阶级结构,田赋、地价等的演变;地权转移大都在周首(首士)或寨老等宗族权力规范下进行,经济关系与民族地方传统政治结合,是一个依靠民族传统维系的小农社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新疆建省在管理体制、土地制度、赋税、货币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对南疆维吾尔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收藏有67件元代契约文书,因其语料真实、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故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农业、法律、风俗、语言文字等的宝贵一手语料。因为此批契约文书存在内容残损不整、字迹模糊不清、字形丰富多样、文字讹脱倒衍、词语意义不明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现有的整理本在释录此批契约文书时存在一些问题。今从中选取十七则释录可商的条文,通过核对图版,综合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文献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仔细考辨,以期还原此批契约文书的真实面貌,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国各伊斯兰民族的总人数约在1770万左右,其中大约有630万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如果根据1990年人口统计数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又可知道伊斯兰民族占新疆南部总人口的90.7%,而其中又有95%为维吾尔族。在1951年、1955年和1958年,对于新疆南部的维吾尔社会,曾有过数次大规模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知道,在伊斯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出土的千余件佉卢文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大量的法律判例文书和契约经济类文书,如水源管理、禁止砍伐树木、牲畜使用与保护、禁止公务人员身兼数职、王室政令执行不力、惩处女巫、僧侣世俗化、收养子女须立契约等,再现了汉晋时期鄯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个方面,弥补了传统史料记载之不足,对西域史研究尤其是汉晋时期的鄯善国习惯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是目前辑录敦煌契约文书最丰富且释录精审的一部著作,是学界研究敦煌契约文书不可或缺的资料.笔者对照敦煌契约原件图版,通过文书内部互证,对《敦煌契约文书辑校》的录文进行了一些拾遗补缺的勘正工作.  相似文献   

20.
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统一新疆后,因地制宜的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制定了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制度;招抚任用少数民族上层的政策;利用和限制宗教的政策以及民族隔离政策等。这些政策对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新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清朝国家和民族思想的矛盾二重性使得这些政策也隐含着诸多弊端,为后来乃至当代中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