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先秦史文献为基础,对春秋早期齐鲁两国间的博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揭示了齐国能够称霸和之所以没有吞并鲁国及各国臣服的内在与外在原因。分析认为:尽管齐鲁之间并没有拼出个你死我活的结局,但"主客"间已经易位,周王室宗主国鲁国的"王权"已经彻底让位给一个新兴大国齐国的"霸权",因此也就直接反映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关于齐鲁之间的陆路交通问题,现代的学者很少论及。文章认为,齐鲁两国山水相连,春秋战国以来交往十分频繁,在齐鲁之间,从临淄经淄川到博山,在崇山峻岭当中,有一条长峪道,这是齐鲁之间最为方便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信息传播形式之一的广告,它的起源问题,只能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起源中去探寻.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传播活动原来是混沌一体的,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广告才逐渐地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具个性的信息传播形式.语言的产生不仅有效地完善了信息传播的手段,而且凭借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也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当原始人群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段"以某事公告于众"时,最初始意义上的"广告",就在混沌一体的原始传播活动中萌生了.广告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以及技术媒介的进步而一道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行书起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行书起源有多种说法,但都没有把“行书书写方式”和“行书书体”分开,因而误把行书起源时间拖后。实际上,从文字一诞生,书写者就有快写的愿望,到了泰代就有“快写”,即“行书书写方式”的出现,并有“行书书迹”的问世。因此,行书应为“萌于秦,成于汉,规范于魏晋”,而非当前流行的诸如起源于汉、魏等说法,更非唐代张怀瓘所云:行书为“刘德升所作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摘这种文献表述形式起源于何时?迄今为止,众说纷组。根据文献著录的国际标准IS0214-1979(E)的规定,文摘是“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我国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GB3793一83规定:“文摘是对文献内容作实质性描述的文献条目”。由此可见,对原始文献内容客观地加以浓缩,是文摘的一个重要特征。考察我国文摘发展史,有关文摘的起源,图书情报界曾有过三种有代表性的见解:一种说法认为,文摘作为对原始文献的加工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孔子整理六经,为《诗》、《书》作序。另一种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问题,以楚辞起源说与民间起源说影响较著。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教。一、关于“七言之祖”《汉书·礼乐志》所录《汉安世房中歌》第六章: 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偷民所怀。大山雀,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大海”、“高贤”两句为七言。萧涤非先生云:“要之纯粹七言。两句连用,当以此为嚆矢”,“则是七言之祖,亦当推房中歌矣”。按,“纯粹七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古代突厥文由象形、契刻符号发展而来,为古代北方突厥等许多游牧民族所自创。文章陈述了阿拉美文起源论和粟特文起源论不能成立的理论依据,并从突厥文的音、形、义几个方面论证了它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曲论家王世贞、王骥德和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日本学者盐谷温等人所持的曲的起源和“北曲先于南曲”的理论,在传统曲学研究中颇有代表性,甚至几成定论。本文经多方考证后提出新见,认为南曲不仅不是出现于北曲之后,而且南曲之源比北曲更早。曲学研究中另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散曲是剧曲的支流”。本文认为,戏剧与曲严格说是两码事,戏剧之所以又称剧曲,是因为它将散曲借到自己的营垒中来,以唱曲作为一种新的表演手段;散曲绝对不是什么“剧曲的支流”,恰恰相反,倒是剧曲即杂剧沾了散曲的光,既强拉了散曲加盟又顺便窃取了“曲”的外衣,只有散曲才是曲的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9.
酒的起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研究酒的起源,多以人工酿酒起源为源头。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人工酿造的酒是流不是源。本文从地球上开始出现酒精分子、酵母菌等真菌、谷物和水果等成酒要素为线索,探讨了地球上自然形成的酒、猿酒、人工酿造的酒的源流关系,得出了酒起源于自然形成的酒,人工酿造的酒是在长期接触自然形成的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避讳习俗,古今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涉及的主要是东周秦汉以后的改字避讳法。避讳习俗源流何在?前人研究甚少。笔者拟就所及材料,试探讨避讳习俗的起源:以为避讳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引论关于洪水神话的起源,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的说法很多,观点也不一致,各执其理,互不沟通。多年来我们对世界各国各族洪水神话进行了广泛地搜集和多方面地比较研究,发现关于它们的起源虽然众说纷坛,但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代表性的论断:一是古生代起源说;二是人类起源说;三是冰期起源说;四是传说时代起源说。古生代起源说。把洪水神话的起源定在四亿年至十亿年前。根据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方法,断定在古生代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发生过洪水,因此说洪水神话起源于古生代。这种论断的根据太偏颇,他们只根据洪水环境,而脱离开…  相似文献   

12.
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就是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所以,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何时,也就是中国国家形成于何时,这是一个从二三十年代社会史大辩论以来,学术界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重大学术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明开始于夏代,也有的主张开始于商代或西周,甚至认为铁工具才敲开了文明之门,战国时代,中国才跨进了文明的大门。以上诸说,除我国古代文明始于夏代一说已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起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起源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诸形态自身渐次演化的过程,而以往学术界在古希腊哲学起源的研究中仅侧重于外在条件剖析或逻辑形式把握等静态比较上。为此,本文首先考察了哲学概念在古希腊的内在底蕴,接着就前哲学时期希腊思想诸形态的运行轨迹与演变路径等动态过程作了初步勾画。作者认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神话→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生成与进化的具体过程。研究对象上的整体性与直接性的统一,表达内容上的抽象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思维方式上的非理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希腊哲学接纳科学、蕴含文学、扬弃宗教而最终成其自身的真正标志,这也是泰勒斯“水原说”的革命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源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干预.这一认识值得商榷.通过对西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事实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采用了各种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法源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构成了经济法的一大源头.而在20世纪晚期第三部门兴起、"第三之手"作用于经济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经济法的另一源头.二者均反映了法的社会化趋势.本文亦对我国经济法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第三部门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今天,由于我国境内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特别是“纳西东巴文、尔苏沙巴文”的发现和汉字研究的深入,使我们摆脱了比较文字学对文字产生前的时期只有零星片断了解、对文字只于印欧语系拼音文字有较深入研究的局限。我们认为,根据现有的新材料,比较文字学的某些观点是可以重新认识的,在此我们就文字和汉字起源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文字起源——与“目的说”商榷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种艺术起源学说均从经验论出发,将艺术发生视为一种静止的现象,艺术源头的探寻因而存在不可突破的"瓶颈"。神话学视角下的艺术探源遵循情境性原则,研究者将图像视为元叙述,它反映并揭示了艺术持有者的思想与理念。艺术源头的追寻由艺术与各种外部因素探讨转向艺术创造者认知体系的建构,其中包括宗教理念、宇宙观与意识形态框架的重构。神话学对艺术主体认知框架的重构使得艺术起源研究出现"向内转"趋向,艺术起源研究范式由此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兴"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它起源于《周易》中的象征,这种带着中国意味的象征与西方诗歌中的象征是完全不同的。从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源来看,"兴"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创作手法,它本质上是一种拟人化手法,是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泛拟人化手法。  相似文献   

18.
"义"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儒家将它作为自己的思想纲领,而且墨、道、法等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义"的起源问题,认为"义"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通过探讨,使读者认识到"义"作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原则,是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9.
由西方思想家提出并发展的关于正义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自证效应”,其论证方式充满主观想象,缺乏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跳出人文社会科学“循环论证”的怪圈,适时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应激理论来解释正义的起源问题。文章认为,由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的应激理论为正义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正义的产生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应激反应的过程。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是应激源,抗争与妥协是应激反应在行为上的表现,而正义的产生可以看作是应激反应的结果。这也正是正义起源的条件、路径和标志。作为一种尝试,应急理论视角下的正义起源研究可以看作正义理论在当代的一种新发展,是否还有更科学和更合适的理论可以应用在研究正义的起源问题上,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助动词"会"一表有能力做某事或善于做某事,一表可能性.一般认为后者是从前者发展来的,但从语言的发展看二者有不同的来源前者是由表"理解"义的动词"会"演变来的,时间是在晚唐五代;后者是从中古助动词"会"功能扩展而成的.中古助动词"会"起源于表"会合"义的动词"会",形成时间约在汉魏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