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论基石汤群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中,由于矛盾运动的基本状态不同,解放生产力的形式也不同:有革命和改革两种不同形式。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论述过的基本观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认清改革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四个是"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于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依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性质是由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消灭阶级的革命是人类社会中更为深刻的,也是具有最终意义的社会革命。改革就是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实现这一革命任务的基本的革命形式。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最终消灭必须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实现消灭阶级就是要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诸方面造成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革命老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根本要求和重大原则,紧紧结合革命老区的实际.紧紧抓住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改革、发展、和谐的关键环节,强力、扎实、有效地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新诗革命分为“诗界革命”和“白话诗运动”两个阶段。“诗界革命”是新诗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先锋”作用。晚清诗坛进步与保守势力既对抗又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改良”性质。这种文体改良方式,正是“白话诗运动”采取激进的文体革命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诗界革命”是重内容、轻形式的诗的风格的革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以语言改革和诗体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诗的体裁革命。但是它改变了汉诗的功能,特别是“我手写我心”的提出,赋予了汉诗在内容上的创作自由,这必然引发诗体形式的选择和文体创造的自由,并标志着汉诗现代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编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新内容陈家庄善文认为,过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人们对社会正义革命的理解.仅限于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革命。这种理解和认识.随着时人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片面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王还改革也是一场序大的革命.而且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最基木的特征。当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再强调:“改革也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将改革与革命统一起来,既坚持了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若干问题──学习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思考姚锡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农村问题曾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带领下,我们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1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增强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13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向我们表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革命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也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王朝新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这些精辟的阐述,告诉我们:改革是新事物,是创造性实践,要搞好改革...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实验”、“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的“一个标志”、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三个有利于”是改革的判断标准,都是邓小平改革理论的重要观点。正是这些重要观点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深入思考和战略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思考和谋划。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改革理论的重要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与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考察这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可以发现,勇于承认错误是党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自我革命的前置性条件是党内团结,这也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组织保障.从解决问题出发,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着力点是肃清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而非针对个人的责任导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与使命,决定了在守正中寻求创新之道是自我革命的努力方向,而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则是检视一切问题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张艳国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革命与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围绕着革命与改革的问题,论战激烈;在我国学术界,亦有回响。革命与改革,既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本体论中的重大...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提高教学质量,又离不开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一主要教学环节。尽管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日益丰富和活跃,但是,目前高校中大量和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课堂讲授法为基本骨架构建的。因此,完善课堂讲授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革命史”课当然也不能例外。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中国革命史”课程课堂讲授法的利弊分析要改进“中国革命史”的课堂讲授效果,必须对现有的课堂讲授法在“中国革命史”课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论改革也是革命程明华改革也是革命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思想的提出,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探索而又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在现行...  相似文献   

15.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在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始终关注并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强调“选贤任能也是革命,要创造一个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江泽民同志对干部制度改革极为重视,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抓住时机,加紧工作,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列入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干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特殊的理论品质决定了民族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善于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历史实践的首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的重要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江泽民总书记也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继续调整和完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生产力,进而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大家熟知的马克思主义一条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深刻理解这个科学论断,对于坚定我们改革的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与革命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但我国学术界普遍盛行“重革命、轻改革”的非此即彼二维逻辑推断。该文通过对“促进型改革”、“过渡型改革”、“自救型改革”、“完善型改革”的分析,说明改革确与近代文明肯綮相连,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型”的日本现代化模式、“革命型”的法国现代化模式和“以革命开始,以改革完成型”的英美现代化模式、“以改革开始,以革命完成型”的俄德现代化模式的分析,说明现代化的动力是一个网络系统,包含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依次作用。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才能澄清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才会对改革的现实社会功用作出客观的估价  相似文献   

19.
李芳  龚志伟 《理论界》2004,(1):19-19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思想。毛泽东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这是对我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一、改革是一场新革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从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在于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从狭义上讲的社会革命,一般指一种社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