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克坚(1935-2009),男,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及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发表了有关鲁迅、冯雪峰、胡风以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出版《冯雪峰论》《胡风论》《周扬论》和《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论》等专著  相似文献   

2.
《周扬论》是作者的近著。这篇前言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认为 ,今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是弄清从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革命文艺运动曾经为一种什么样的文艺奋斗 ,最终造成了什么样的文艺 ;其中历史条件起了怎样的作用 ,运动的指导者们的主观又起了怎样的作用。而研究周扬的文艺理论 ,为从事这项研究所必须 ;也可以说 ,今天周扬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意义 ,正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前言对周扬理论的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指出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艺的高度自觉和巨大热情 ;也表现了革命文艺理论所特有的政策性和实践性。 40年代以后 ,特别是建国以后 ,中国文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他都从宏观上认真地思考过 ,这些都反映在他的文艺理论中。但周扬的文艺理论体系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其中一些重要论点 ,历史已经作出了评判。前言还简述了周扬文艺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建国前为第一阶段。作者认为 ,周扬 30年代参加左翼文艺运动 ,此时他在理论上缺乏创造性 ,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作为毛泽东思想自觉的宣传者、解说者、应用者 ,周扬却在同辈的理论家中脱颖而出。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发生为第二阶段。这是  相似文献   

3.
孙书文 《文史哲》2002,(3):32-37
周扬是“我国现代以及当代一位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文艺理论家”。从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周扬研究充满了论争。研究者在周扬文艺理论的特质,周扬与胡风的理论分歧以及他在中国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的位置,周扬的文化人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在周扬研究中,要力避情绪化。  相似文献   

4.
周扬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是我国现代以及当代一位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文艺理论家。周扬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曾经被看作是他的整个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 ,为了认识他的文艺理论体系的特点 ,必须研究他的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周扬的现实主义主张按其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周扬虽然 30年代就向中国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 ,但正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体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点 ,使得他的现实主义主张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建国以后 ,周扬致力于按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出种种解释和“规定” ,从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 ,进一步确定了他的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第二阶段 ,1 958年周扬对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的阐释 ,跟当时要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文化的认识是相联系的。它导致了现实主义的严重削弱 ,而“现实主义深化”的提出 ,正是对它的反拨。周扬的现实主义主张跟胡风、冯雪峰的现实主义主张的歧异 ,乃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歧异的一个集中的表现。第三阶段是进入新时期之后 ,周扬经过对 1 7年的反思 ,在现实主义问题上认识有所变化。他强调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认为这在文艺的各种外部关系中是基本的、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 ,陆贵山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 ,不断追求、探索 ,其学术思想从以客体——主客体为中心 ,从文与史 ,到文与美 ,到文与人的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术个性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美学·文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主编 )…  相似文献   

6.
作为发生于1955年的所谓“胡风事件”的主角.胡风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是如雷贯耳。也正是因为这一政治冤案的影响,多年以来,胡风本人的著作得不到完整地出版,胡风研究更是禁区中的禁区,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一个大的研究空白。胡风的真实的历史形象,胡风之于中国新文学的贡献与价值,胡风的文化史、思想史意义等等,也就一直得不到全面、客观而公正的还原,在历史的雾幢下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有感于此,当我读到钱文亮君与他的导师范际燕先生合著的《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时,也就觉得特别珍贵,认…  相似文献   

7.
“民国历史”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写对象和资源,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文学本身,学界对此虽然已有一些学术和批评成果,但把当代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探究其历史进程及内在机制的,任现品博士的新著《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国叙事》(以下简称《叙事》)可谓首开蹊径。一、独特的论述视角。对当代民国叙事小说进行全面考察与把握异常复杂。不仅来自于浩繁的叙事话语系统,而且来自于中国大陆50年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运作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盘根错节的密切关系,同时人物形象内涵、主题意蕴、叙事情感…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在当代的新飞跃,将其放置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问题域中进行探究,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其理论创新,并对其学术和实践价值进行评估。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最新成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从政治层面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规定了发展纲领,又从学术的角度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提出了一系列亟须解决的研究课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启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原典的创造性发展,从新时代中国文艺客观实际出发,创构常新的、当代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9.
除了大家熟知的显性话语资源,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还有三种潜在话语资源:胡风的文艺思想、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1981年重印的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与胡风文艺思想有暗合的地方,而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无论整体思路还是具体观点都有与胡风文艺思想接近之处。西方存在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刘再复理解人的本质与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很大启发。中国“史传传统”的伦理学原则与儒家学者重视人的情感的哲学观念等传统因素,则通过李泽厚的哲学研究影响了刘再复等人。由于前两种资源的合法性在当时还存在很大争议,而倡导文学主体性的学者在文化立场上对传统多持批判态度,因此这三种话语资源在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中主要以潜在的方式存在,这显示了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的思想背景的复杂性及其理论内涵的丰富与驳杂。  相似文献   

10.
论道家诗学对《六经》经典文本的颠覆与解构杨乃乔前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发生时期,勃兴的学术思潮在此汇成了浩瀚的思想巨流,刘欲《七略·诸子略》曾以“九流十家”举证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的丰厚。在汇流的学术思潮中,无论是强弱还是大小,无论是共存还是悖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