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崇拜是重要的自然崇拜之一。与山崇拜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可称为山崇拜文化丛,它包含山神观念、山神形象、山神名称、祭山场所、祭山仪式等。山神观念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蕴藏在人们心灵中的文化现象,它属于山崇拜文化丛的深层结构。山神形象、名称及祭山场所是以物质或物化形态表现的,它属于山崇拜文化丛的表层结构。祭山仪式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方式表现的,它属于山崇拜文化的中层结构。①本文就山神观念和山神形象和祭山仪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     
9月,玉米棒子开始喷香,稻谷开始金黄,你种植了一年的希望,开始在山梁上茁壮。你驻守的大山之上,秋风已经开始萧瑟,秋雨已经微凉,迷雾开始给大山披上衣裳,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已经被雨水开始泥泞。站在收获的季节里,你无法目及到灵山秀水,也无法触摸到朗月星空。可是,在你的耳畔,一声声清脆的诵读,一曲曲童真的歌谣,那是这个寂静山村的绝唱,让你的热血在这个季节膨胀!在山村,你或许一个人就得教一个班,甚至扛起的是一所学校,或者是一座山的前途和命运。在那些远离繁华和富足的地方,你用汗水洗涤愚昧,用心血播撤文明,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大山的希望。当雏鹰坚硬了飞翔的翅膀,当金色的硕果挂满了山岗,当梦想抵达现实的殿堂,当大山深处飞出了金凤凰,你的额头早已被山风刻下了厚实的印迹,你的青丝早已被粉笔灰染白,而你的青春和心血,已经在那一拨一拨茁壮的幼苗里拔节,你那朴实的容颜,染得整个山村金灿灿的。  相似文献   

3.
瑶族《过山榜》中的婚姻文化黄志辉瑶族的《过山榜》,又称《过山牒》、《过山榜文》、《评皇券帖》、《评王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牒文》等。它是占瑶族人口一半以上的过山瑶所珍藏的用汉字记录的文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它不仅记载了瑶...  相似文献   

4.
过山瑶是对瑶族的又一称谓(或为别称),它浓缩了瑶族先民千百年来漂洋渡海、翻山越岭、过山吃山的历史进程,形象反映了瑶族历史生活画面的社会学意义.瑶族人民在过山吃山的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生存智慧,主要包括:以盘瓠神话为发端,创造盘王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借用封建王朝名义,创作《过山榜》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从北往南迁徙,过山吃山种山以实现民族大转移.盘王精神永远激励着瑶族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退人还山”是一种创新,它是扶贫、退耕还林、以工代赈的一个新的发展“退人还山”的提出,是顺乎潮流的、是国际的、世界的,是合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退人还山”的提出,是革命性的、解决农民的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其战略地位是全局性的  相似文献   

6.
阿婆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老人说:阿婆山年轻时可美哪!满身的绿衣如翡翠,婷婷玉立,风中含情.在一次椎牛祭祖的调鼓堂中,潇洒的吉舍山看中了她.他俩以鼓传情,依依相恋.吉舍山深情地把"打(鸟龙)"(隆音,苗语)送给阿婆山作信物.不料这时吉洞山也爱上了阿婆山.吉洞是座崔巍陡峻的大山,但它却无青枝绿叶,满山尽是石壁.阿婆山拒绝了他.后来吉洞山粗鲁地砍下了吉舍山的脑袋,抢走了阿婆山.岁月流逝,历经沧桑的阿婆山变得面目焦黄,满身的绿衣凋零了,"打(鸟龙)"也飞走了.  相似文献   

7.
正麦地坪白族乡位于桑植县西北部,境内山多林密。它东与芙蓉桥白族乡相连,南与马合口白族乡接壤,北与走马坪白族乡接界,西与官地坪镇连界,境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是典型的山多人少边远乡。全乡总面积50.4平方公里,耕地6950亩,其中稻田2920亩,旱地4030亩;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1453户,总人口5108人,其中白族4904人,占96%。"一翻菊山垭,全身累散架。背个猪崽去赶场,回家买碗稀饭扒!"——菊山垭是桑植县城到麦地坪白族乡的必经之路,它形象地说出了偏远、贫困、落后是麦地坪白族乡过去的最大特点。自成立白族乡以来,该乡在桑植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基础设施建设当重头戏来抓,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儋县兰洋区有个大王岭,是个宝山。在《中国矿史》上都记载有它的名字。日寇侵占海南岛时,曾想进山探宝,因见山高林密,未敢进山。去年三月,海南地质队第三分队到南报村挖矿糟打钻查矿,本是件好事。但有几个有迷信思想的黎族社员想不开。说什么  相似文献   

9.
走进甘巴拉     
作为一座“不可逾越的山”,甘巴拉的海拔高度可以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边防官兵的人生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大戊梁是一座山,是山上的一道山梁。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一道普普通通的山梁。它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播阳、大高坪三乡镇交界的三省雄关牙屯堡镇境内。从三个乡镇的不同方向都可以到达大戊梁山,但最便利的一条是从播阳镇的陈团村,沿逶迤的羊肠小道南行五、六公  相似文献   

11.
一、山崇拜和灵魂崇拜在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是特别突出的,甚至可以说它是藏族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础。先民们认为在雪域藏地的任何一座山峰,不论其大小都有神灵,并且这些神祇和精灵,都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为什么山崇拜在藏族原始自然崇拜中,会如此地突出?这完全是因为青藏高原特定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高原多山,崇山峻岭比比皆是。我们知道,原始自然崇拜的对象,是把直接可以为人们感官所觉察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用来作为崇拜对象的。千百年来,我国的藏民族,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有着崇山峻岭的环境之中,不管是生活、生产劳动,第一个与之打交道的就是山,近山  相似文献   

12.
凡提起卧象岭或班波山,便会使对藏族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素的中外人士联想到白登·萨迦寺。它是佛教徒膜拜的圣地,是藏学界向往的地方,是名扬四海的高原古城。屡遭风霜之藏族文化,今幸逢春光雨露,方得重放异彩。我们三人有幸访问萨迦寺。由拉孜沿卓木曲河上行,峡谷纵横,山弯连绵,绕过最后一个山嘴,萨迦寺远远展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藏语中是“雪的家乡”。与喜马拉雅山平行的冈底斯山,则是藏语“众山之主”的意思。△新疆境内的慕士塔格山,是昆仑山脉的高峰之一,它终年积雪,山顶冰层厚达二百多米,因此维语把它称为“冰山”。  相似文献   

14.
大戊梁是一座山,是山上的一道山梁。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一道普普通通的山梁。它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播阳、大高坪三乡镇交界的三省雄关牙屯堡镇境内。从三个乡镇的不同方向都可以到达大戊梁山,但最便利的一条是从播阳镇的陈团村,沿逶迤的羊肠小道南行五、六公里,再爬上一座海拔500余米的山,一道地势开阔的山梁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大戊梁。  相似文献   

15.
九顶铁刹山是辽东山区著名的旅游景点,被列为省级自然风景和文物保护区.它在本溪市正东40公里、本桓公路北侧,其主峰海拔700多米,占地20多平方公里.凡是到过此山的各方人士都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铁刹胜景观不尽!古人则誉此山有三奇:山体形态特奇,登山远眺景奇,古洞碑刻多奇.倘若在隆冬时节登九顶铁刹山,山体形态将更加奇  相似文献   

16.
李甜芬 《中国民族》2008,(12):58-61
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亘古的群山多数没有名字,有几座山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族群,才让它有了符号:茅南山、凤凰山、九万大山。山的名字,体现着安居于此的人们对家园的认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吊脚楼 有人把它比喻成湘西的一篇散文,很随意地在小河旁淡淡地抒情。也有人视它为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玲珑巧构中透出适境而生的哲思……是啊,依山傍水1的吊脚楼,是武陵山土家人的杰作,是湘西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张峥嵘 《民族论坛》2014,(11):58-61
“有巨壑,云气常聚。”寥寥几字便描述出了,世界瑶族祖居地岳阳市临湘龙窖山的神秘与秀丽气质。龙窖山遗址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市临湘县羊楼司镇境内。根据十几年来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不断考证,它是瑶族先民南下迁徙留下的早期千家峒,更是全球300多万瑶胞魂牵梦萦的先祖聚居地,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以石构筑物为特征的大型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五岭”中的都庞岭西岭山余脉山旁,有个“六多”文化村。它就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凤溪屯村。该村始建于元末。其街道门楼、祠堂、寺观庙宇、桥梁等古建筑物较多,在富川境内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踏上山湾里那条蜿蜒的山道,我耳畔就会响起"嘀哒、嘀哒"的马蹄声,大红再枣那威猛又可人的样子,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大红枣是山湾里邮政所用来驮送乡邮的马,它的主人是乡邮所的邮差刘。大红枣的名字,是我们一群上小学的孩子给取的昵称。因为这马通体枣红,很让我们想起村头五阿婆家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