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建立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方法入手研究<庄子>,将对<庄子>一书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以及庄子思想的特质产生新的认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它们作为<庄子>的独特笔法和思想学说的表现形式,使<庄子>具有了"微妙之理"和"精绝之文".寓言乃借他人之名来论说自己所要阐明的道理.庄子通过特有的艺术形象寄托思想,使自己的理论大都以寓言的面貌呈现出来.重言即借古人之名以自重,其目的在于提高思想的可信度.卮言则是与道相应,符合自然分际之言,是<庄子>书中最精彩、最玄奥的言语.卮言旨在阐扬庄子哲学的精神实质,在<庄子>作品中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在<庄子>中相互统一,密不可分.虽然"寓言"、"重言"之间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别,但卮言将两者巧妙连结起来,使<庄子>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三言"所言说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庄子真实思想的具体呈现.通过"三言"的互相配合,<庄子>书中诗性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结合得天衣无缝,由此构成了<庄子>有别于其它诸子的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2.
将<淮南子>置于儒道二家对生死问题不同认识的背景下,从本体论和气化的角度对<淮南子>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揭示其生死关系的内涵.通过与老庄生死观的比较,阐释了<淮南子>在生死现上对道家尤其是庄子生死思想的基本继承和发展.在对待事生与事死关系上,<淮南子>结合现实需要积极吸收儒家仁义道德观念,显示出融合儒道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4.
先秦没有"史"的文体概念,"论"的文体概念最早见于<庄子>,故先秦的著述家基本是"史"、"论"不分.有人将<尚书>、<国语>视之为"史",将诸子散文视之为"论",其实诸子散文和<尚书>、<国语>不仅同本同源.同是政坛言说的产物,而且在功能和文体的形式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尚书>、<国语>主要记言,"史"中有"叙".诸子散文从<尚书>、<国语>发展而来,仍然保留了<尚书>、<国语>所记政坛君臣言说"对话式说理"的方式,虽以"论"为主,却有众多的叙事因素,存在一个显形或隐形的叙事框架.可谓"论"中有"叙".诸子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在文体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特质.故先秦将记载晏子话语的典籍称之为<晏子春秋>,将吕不韦门人撰写的完全以论说文结集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造成诸子说理散文对记言体历史散文体式继承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诸子说理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为同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6.
清初至五四前后,归有光的<震川先生集>有很多评点本,通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评析,诸评点家多认为它们内容上经术湛深、法度上深体古人用心,成就正可继武唐宋以前之大家.这些评识与方苞、姚鼐等桐城派宗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之,这些评点本既开掘出归有光散文的丰富内涵,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散文批评的多层次性,对推进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关于<庄子>的文学研究著作主要有七种:阮忠的<庄子创作论>,宋效永的<庄子与中国文学>,孙以昭、常森的<庄子散论>,白本松、王连锁的<庄子与中国文化>,刘生良的<庄子文学研究>,孙克强、耿纪平主编的<庄子文学研究>,孙雪霞的<文学庄子探微>,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李剑主编的<庄子很生气>.每本书都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但也存着局限和缺点.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中,"命"有三种词义:一是命名、命令,即语言之命;二是生命;三是命运.每个人对"命"都无法逃避,从古至今,如何对待"命"始终是人一生中的重大问题.庄子对"命"有其卓越于世人的见解,而<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对"命"亦有深入的思考.从贾宝玉弃置语言之命、涵养生命之命、超越命运之命三个方面来分析庄子思想对贾宝玉"命"的观念的影响,从而探讨庄子思想与贾宝玉形象之间的文化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内圣外王"一语出自<庄子·天下篇>,它的提出有着当时社会历史与学术思想文化上的背景.庄子之提出"内圣外王之道",并不是通过从正面界定其内涵,而是通过考察诸家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认识和运用上的偏差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庄子特色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其认识论上的意义主要关涉认识的层次、对象与认识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堪称奇妙,然而今人往往囿于表面观感,对此视而不见,几十年来很少有人问津.仔细研读文本,参以明清学者的评论,我们觉得<庄子>散文在总体上具有形散神聚、奇开妙结、有形无形等奇妙的结构艺术特点.形散神聚就是其看似很散的文字却都为主题思想所贯穿和凝聚,形散神不散;奇开妙结就是其开头和结尾都无比奇妙,非同凡响;有形无形则指其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是有形与无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首部系统地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进行评点分析的注本,在庄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讨论了林希逸重视<庄子>文章之学的背景,<庄子口义>对<庄子>文章技法的具体分析及对<庄子>的评点赏鉴,并对<庄子口义>评点方法的功与过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山谷题跋>中有关"韵"的论述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的思想对黄庭坚书学思想的影响很大,这集中体现在他对魏晋书法风韵的推崇上.  相似文献   

13.
从庄子与自然、庄子与古代山水诗的勃兴、庄子与古代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诞生和发展的巨大深远影响,提出如果没有庄子思想,山水诗的成熟时期也许会推迟且难以达到完美神奇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的思想涉及民本思想,但<三国演义>对民本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发展,则研究较少或不深入.从民本思想的源流探讨中,分析<三国演义>中民本思想的实质,从思想史的角度,可以看到<三国演义>对民本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轼徐州期间散文创作总量不多,但艺术价值却很高,创作了多篇传世名作.从对这些散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从思想上到创作上都展现出一种新的境界.苏轼徐州时期散文的特点大致可以用三个字加以概况,即奇、放、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苏轼散文创作的技法和艺术特色,以归纳出苏轼在徐州期间散文创作的两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史学家的韩隆福教授,在出版了<隋炀帝评传>、<走下神坛的诸葛亮>、<知识分子与统战文化研究>等学术著作之后,最近出版了他的诗文合集<月是故乡明>.我主要选读了其中的散文,当然这是一种"大散文",内容和体式极为丰富.我把阅读该集后的感受归纳为三种意识、三种精神和三个融合.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作者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反复阐述生命重于轩冕利禄,生命至上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庄子>的作者对现实的深沉忧患而产生的.为此可推断出<庄子>的作者萌发了生存论意义上的"人"的觉醒,他渴望一种能消除使他与自然、同伴、自身分裂的和谐.即消除异化的思想.并由此生发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从而获得逍遥自然的自由精神,最终达到对生死的超越与解脱.  相似文献   

18.
老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也受其浸染.不论是<红楼梦>主题歌<好了歌>的主旨,还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都深深地打上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烙印.同时,老庄生死观以及有关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近出(2007年4月)湖南大学文学院静一学术论丛,计有著作五种,即郭建勋<辞赋文体研究>、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张松辉<庄子疑义考辨>、孙海洋<明代辞赋述略>与李清良<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阐释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代表了先秦管理思想高成就的<庄子>,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管理思想,"道"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原则,其"鲲"化为"鹏"之"自我超越"、"宥天下"之"无为而治"、"以恬养知"之"和谐观"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借鉴价值.挖掘庄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探讨与建立具有东方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与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