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祥辉 《云梦学刊》2004,25(2):58-59
唐李延寿的《南史》是记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的一部纪传体史书。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广参了《南史》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尽管如此,《南史》在校点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现对《南史》校点上的遗漏之处进行探究及补充。  相似文献   

2.
李柏 《兰州学刊》2008,(10):191-192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保存了大量的先唐及初唐佚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但同时,《文馆词林》规模宏大,经众手抄撮而成,又经转抄或传刻,不免存在着一些失误。笔者近日校读《丈馆词林》,作札记数则,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张明 《兰州学刊》2013,(7):68-72
《世说》刘注共引《庄子》13处,其中11处见于今本《庄子》且与今本《庄子》在文字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另外2处不见于今本《庄子》。刘注作注使用的《庄子》有郭象注本、司马彪注本和郭象、向秀共同注本。刘注所引《庄子》对今本《庄子》中某些文献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刘注也保存了两条《庄子》佚文。另外,对刘注引文的改动应该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藏族《格萨尔》与蒙古族《格斯尔》是母子关系。藏族《格萨尔》是母本,蒙古族《格斯尔》是子本。二者既存在着不可截然分开的渊源关系,又保持着相对独立性。虽然母本孕育了子本,子本源于母本,但是母本毕竟是母本,子本毕竟是子本,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我们既要承认藏族《格萨尔》是蒙古族《格斯尔》的本源,又要肯定蒙古族《格斯尔》是一部独立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左传》存在着民间传本与秘府藏本两种系统。两种系统之间应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民间传本有不少的残缺部分。一些学者认为今本《左传》之前有一个完整的“原本”。秘府藏本因刘歆的努力而立于学官,始显于世。刘歆《左传》学派是新莽之后整个东汉《左传》学的主干。这个主导地位最终导致了《左传》秘府藏本的通行和民间传本的晦没。贾谊一系民间传本在陈元做了一番带有总结性的工作后,遂至浸微。《左传》的两种系统就其初始而言,都属古文本。然而其趋势则是今文转写本渐渐增多,因为只有多以今文转写方能较大规模地流行民间。古文本《左传》当消亡于唐宋之际。  相似文献   

6.
我国哲学界对价值论的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王玉樑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价值论的学者之一,1989年王先生即出版了专著《价值哲学》。最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另一本专著《价值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综观新著,感到王先生在价值领域里确实进行了一次可喜的新探索,这种新探索尤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价值本体论体系。《新探》共15章,分为四篇。在第一篇《价值的存在与本质》里,作者从本体论角度对价值作了多方位研究。国内有关价值论的专著已有奸几本,据笔者看  相似文献   

7.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2006,27(6):24-28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8.
宁稼雨 《社会科学战线》2022,(12):128-141+282
文章在对日本尊经阁藏宋本《世说新语》进行版本梳理的基础上,着重以该本与嘉趣堂本和湘中刻本对比,证明尊经阁本校勘价值的优胜之处,挖掘梳理尊经阁本所附宋代汪藻《叙录》对《世说新语》书名、卷帙、门类、版本,以及敬胤注、《人名谱》《引书书目》《解题》诸多方面研究的文献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史记》徐广注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记载了六朝时期的《史记》异本 ,对校正今本《史记》之讹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徐广注所列异文 ,证以其他先秦、两汉典籍 ,论述了六朝时期《史记》异本的特点 ,并考证了今本《史记》文字致讹的原因 ,为恢复《史记》原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版本演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考察了《三国志演义》的版本演变过程,清晰地阐述了各阶段的不同特色及其递嬗关系。《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可分为四个系统:通俗演义系统、志传系统、批评本系统、毛本系统。嘉靖元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现之前,应存在一种或数种“旧本”,这种版本的文字与嘉靖本不完全相同。在嘉靖本之后出现的余象斗本中有比较详的关索故事为嘉靖本所无,此外,在细节描写上,在文字上,在引用诗赋论赞上,在人名、地名、时间、名物上都存在诸多差异,这实际是保留着嘉靖本以前更早版本形态的表征,是嘉靖本之前存在“旧本”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1.
张富春 《中州学刊》2007,(2):201-203
《三谢诗》由宋人唐庚辑《文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三人之诗而成。经与奎章阁本、尤刻本《文选》对校,我们可以发现宋嘉泰本《三谢诗》辑自刊于仁宗天圣四年(1026)的平昌孟氏五臣本《文选》,而非六家(臣)本《文选》。宋嘉泰本《三谢诗》具有很高的文选学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昌孟氏本的节选本,而平昌孟氏本则直接《文选》的最早刊本——五代后蜀毋昭裔本《文选》。  相似文献   

12.
以北宋本、尤刻本、陈八郎本、赣州本、奎章阁本、明州本、建州本等诸刊本《文选》,比勘对校《唐钞文选集注》中的陆机诗注,可发覆多重价值。其一,陆机诗注中《钞》注、陆善经注的诂训价值。《钞》注、陆善经注在释字词、通诗意方面力求昭晰,诠释离情、抉发诗人心曲堪称入微,注释地理方位力求精准,且对李善注有所辩证,有助于解决学界久有争论的问题。其二,陆机诗注中李善注、《钞》注、“今案”、《音决》的版本价值。《唐钞文选集注》保存了李善注早期的样貌和注释体例,可据此辨识诸刊本《文选》中李善注与其他注互渗现象;《钞》注有益于恢复五臣注原貌,“今案”标示版本的流变,《音决》则具备特殊的注音功能。其三,陆机诗注的文学史价值。陆机诗注发显出陆机的历史观、空间观、政治文化观以及崇尚文藻的诗文观,并抉发南北士人的冲突与竞胜心态。  相似文献   

13.
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中,《新刻金瓶梅奇书》为嘉庆二十一年由书商刊刻的以皋鹤堂本为底本的八卷删节俗字无批语本金瓶梅;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零四部之第捌拾陆部,是一部改错补缺的《金瓶梅词话》的较好读本,其补改的时间当在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版之前。大安本《金瓶梅词话》是日本所藏《金瓶梅》的完好本,考之于书中两种鱼尾版式、"金瓶梅词"三次出现以及墨丁的类属,发现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存在着重刊的痕迹,即存在着此本前还有更早刻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作者为其新著《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所作的导论。主要说明:《康南海自编年谱》的本题为《我史》,系康有为在日本所写;从手稿本来看,不存在着光绪二十一年本;由于康有为的独特性格及其在日本的尴尬处境,《我史》的内容多有粉饰之处。  相似文献   

15.
阳清 《兰州学刊》2012,(9):122-125
《玄中记》今存六种辑本,其中以鲁迅《古小说钩沉》本最为完善。鲁迅辑佚《玄中记》用力颇勤,他在前人整理成果的基础上择善而从,并且凭借其诸多优长,真正凸显出一个辑佚大家的文献功底和远见卓识。尽管如此,因为种种原因,鲁迅所辑《玄中记》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由此尚有进一步补辑的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鲁迅辑佚《玄中记》之得失,为我们研究鲁迅及其辑佚工作、补充和完善《古小说钩沉》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质疑敦煌本之外的《坛经》各本时,需要考虑《坛经》的结集和流传问题。至少从六祖活动的地域和《坛经》的传承宗旨两个方面,敦煌本都存在漏洞和缺陷。考虑到《坛经》记录的方式,敦煌本的原本或古本《坛经》是存在的,这也可以得到唐代碑传及唐代禅宗史书的证明。另外,惠昕序、郎简序以及南宋朱翌的《南华五十咏》都提供了古本《坛经》存在的佐证。禅门语录所见《坛经》异文,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证明惠昕本等后出版本增补部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李亚军 《阴山学刊》2003,16(4):29-35
《故事新编》以其古今杂糅的话语方式彻底打破了历史文本的真实性、权威性。其文本由于杂文、戏剧、绘画、电影因素的间入,消除了严格的文体界限,而呈现一种边缘化特质。由于戏仿、反讽、对话的使用,《故事新编》完成了本体的解构,所以,《故事新编》与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同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三叶集》蕴含丰富的诗学信息。郭沫若等在《三叶集》中有关"人格忏悔"的探讨,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场",一个反思性"内面"得以登场。在诗学意义上,这标示着现代抒情主体的裂变与生成。《三叶集》建构的诗学观念在诗集《女神》中得到具体显现,二者构成互文性文本。《女神》显著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本,确立了抒情的诗学本体地位。《三叶集》与《女神》共同推进了抒情主义诗学的建构,在早期新诗观念的建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萧红的文本内部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一特征源于反讽叙事。诸如《生死场》中场景的并置构筑了文本的丰富主题;《呼兰河传》中叙述者与童年、成年的"我"三种视角的杂糅使得文本内部呈现温情与荒凉的多重色调;《马伯乐》中悲凉而倔强的萧红面对世人冷遇不惜反叛自己成熟的风格,实践着对男性文本的滑稽摹仿,人物自身、仿本与原文本之间存在多重差异,重复的反讽成了笼罩文本的叙事动力与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在近世的《史记》研究中,风行着一种“微言大义”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由于有诸多忌讳,所以运用了许多手法,这样《史记》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言大义”,需要我们离开字面意思去另求。深意”,否则便不能算真正认识了《史记》的巨大价值。“微言大义”说是不是科学的结论?用这种观点去索解《史记》是否符合司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