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关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首次会晤的最重要成果,它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英美两国在政治上结成了同盟,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以及联合国的成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两国首脑对会晤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即罗斯福仅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与罗斯福亲自会面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诞生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打破法西斯势力的战争计划,有效地配合了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与国际法不可分家,联合国是两者一个重要的契合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互为表里的联合国组织和《联合国宪章》是美国国际法思想演进的产物。威尔逊总统时期和罗斯福总统时期是美国国际法思想演进至关重要的阶段。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一大核心是建立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后来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前奏,国际联盟原初所设想的民主平等原则、民族自决原则、集体安全原则是二战之前美国国际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推动创建联合国组织,积极制定《联合国宪章》,则是罗斯福国际法思想在实践中最重要的体现,而二战时期美国国际法思想也最集中地体现在罗斯福致力于创建联合国的实践中。《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思想、国家主权和保护人权思想、国际法治思想都和美国国际法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无条件投降”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无条件投降”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第一,建构了同盟国对轴心处置的基本框架;第二,成为反法西斯联盟事实上的盟约,联盟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进行战争.同时,由罗斯福抢先提出这一原则,使美国抢占了同盟国内部的战略制高点,为美国战后的国际地位打下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国人民反对以希特勒法西斯为首要敌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总统,国际反法西斯同盟首脑之一的富兰克林·德朗诺·罗斯福,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以反希特勒法西斯斗士的鲜明形象名垂史册。那末,在美国参战前的八年总统任期内,即1933至1941年间,面对日趋严重的希特勒法西斯的侵略威胁,罗斯福究竟采取了什么态度,是对抗还是妥协?驱使他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连选连任四届的总统。在他任职期间,为了对付严重经济危机和法西斯战争威胁,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称作“新政”。“新政”的实施,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持久性的突出变化,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二次大战期间,罗斯福作为美国最高决策人,他的全部政治活动对美国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国际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斯大林称罗斯福是一位“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政治活动家”,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最强有力的一个人物”。对罗斯福的“新政”,同对罗斯福本人的评价一样,历来毁誉不一。有的誉之为一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全面卷入战争。罗斯福作为战时美国总统,在领导美国人民反抗法西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战后和平计划。这个计划构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整个美国战时外交的推行过程,也正是该计划逐步实现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研究美国战时对华政策时,必须首先了解罗斯福和平计划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战争题材是他的主要创作源泉 ,他是所有有关战争题材作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作品进一步透视海明威的战争观点。从“迷惘”、“反战”到“主战”,海明威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认识转变过程 ,而他的思想和行动、他犀利的笔调 ,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还是一个反法西斯的英雄 ,他的伟大作品至今读来仍觉观点鲜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转折点     
1943.11.28德黑兰会议开幕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会议还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巩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会议于12月1日结束。  相似文献   

10.
哈里·L·霍普金斯(Hopkis·HarryLIoyd)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新政派”人物,也是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推行反法西斯政策的得力助手。1890年8月17日,他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的苏城。1912年毕业于格林尼尔学院,在那里他以一个“精明的校园政治家而出名”。1913年,霍普金斯来到纽约福利中心,从此他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社会福利救济工作。1928年,他结识了富兰克林·罗斯福。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12.
反法西斯主义是德国文学长写不衰的一大主题.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市民的真实生活,挖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原因,启发人们对战争、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不愧为战后反法西斯主义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一个有影响有争议的人物,但在《胡适文集》里,他确实是一个古今中外思想兼容并蓄,在新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整理国故、“启蒙”思想等方面都取得成绩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倡导、努力争取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则利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中国抗战的胜利。同时,又积极配合同盟国作战,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战争发展中的最后胜利。一、1934年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导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及日本同“九国公约”体系中其他国家矛盾上升的状况,中国共产党在4月20日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及其伟大胜利马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法西斯势力猖狂进攻,战争乌云密布的形势下,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制定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条策略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各国共产党在...  相似文献   

16.
略论斯诺民主抗战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斯诺民主抗战思想的理论基础 ,就是西方自由民主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理论。笔者指出 ,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 ,即受其个人的主观理论所支配 ,但主要是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历史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曾撰写了不少论著。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阶段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但在阶段划分上又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1941年6月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另一种认为,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第二种看法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自始至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正义性质的战争。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始终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即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但战争不同阶段,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所占主次不同。战争第一阶段,法西斯侵略战争占主导地位;战争第二阶段,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论与历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1.对法西斯主义认识不清与战争初期的思想误导,带来了巨大灾难;2.西方的绥靖政策与苏联在关键时刻从正确立场向错误立场的转变,使本来可能制止的战争成为不可能制止:3.有效的军事合作与战争的正义性与全民爱国热情高扬,是反法西斯同盟取胜的决定性条件;4.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抗战,正面战场是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应全面评价;5.反法西斯同盟的两重性与胜利的两重性;6.近年日本否定侵略罪行的逆流与清算日本战争罪行不彻底之间的联系;7.正确汲取历史教训,关系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蜘蛛的翅膀     
1921年8月24日,对于39岁的罗斯福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因为身患脊髓灰质炎,他将面临终生残疾的残酷现实,双腿将永远失去行走的能力,他的后半生将在轮椅上度过。命运的残酷重重地给了罗斯福一击。本来,人到中年的罗斯福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和美好的憧憬,而病魔将这一切击得粉碎。  相似文献   

20.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A·赫胥黎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重在法西斯行政模式和对法西斯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他的反法西斯主义思想构成了他政治意识的一部份,形成他文学作品和文论的重要主题。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赫胥黎的反法西斯主义思想,揭示代表作《美丽新世界》社会批判意义的一个全新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