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民的参保意愿,以甘肃省S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从农民期望的养老方式,缴费档次,养老金保障作用的发挥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对S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过程中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除了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民对政府政策的信任度和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应该从政府层面出发,设立有效的缴费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各项法律法规,调动农民的参保热情,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得以持续有效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安溪县参保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参保对象认为个人缴费标准偏高,政府补贴和养老金待遇标准较低。据此提出完善新农保涉费项目建议:根据农民经济收入、经济承担能力等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个人缴费标准以及恰当的个人缴费档次;使新农保中的政府补贴部分达到省级财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以政府财政补贴为杠杆,建立参保农村居民缴费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养老金待遇与养老金替代率高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以及参保农村居民的心理预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对吉林省试点地区的调查表明,新农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在获取方式上符合农民的思维,在缴费额度上对绝大部分农民不构成经济负担,在保障水平上可以基本达到"保基本"的目标,并且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年轻农民的参保意愿相对偏低,一小部分农民缴费困难,"与子女捆绑"的参保方式有违农民的意愿等.为此,本文提出应该强化年轻农民的养老意识,设置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实时监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物价指数等参数,完善配套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参与行为与缴费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苏中和苏南参保率均在80%以上,参保率较高;农民参保缴费出现一定的梯次,苏北地区农民普遍选择较低缴费,而苏南地区农民选择较高缴费的较多.Probit计量检验显示,年龄较大者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较高;家庭承包地面积的多少与是否参保显著正相关,现阶段土地难以承载农民的未来养老保障功能;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其参保的概率越高.Ordered Probit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农民参保缴费呈现正相关关系,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流转情况在苏北地区对农民的缴费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二元Logistic回归和清晰集定性实证比较分析(QCA)方法结合对外出务工农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决策影响因素及其选择路径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主观属性方面,社会公平感知是外出务工农民选择非低缴费档次的必要条件;在客观属性方面,回乡养老和身体健康是外出务工农民选择非低缴费档次的必要条件。主观属性的解释力度大于客观属性,主观属性具体分为四条决策路径:学习型参保、谨慎型参保、担忧型参保和依赖型参保。主动学习保险知识的学习型参保人员基于较高的社会公平感知、较独立的预期养老方式和传统的信息渠道选择非低缴费档次;平时不轻易购买保险的谨慎型参保人员基于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认可和对保险知识的了解与学习选择非低缴费档次;养老担忧程度较高的担忧型参保人员基于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认可选择非低缴费档次;预期依靠子女养老的依赖型参保人员基于从众心理选择非低缴费档次。客观属性具体分为两条决策路径:高薪酬参保和高压力参保,二者分别基于较乐观的经济基础与子女数量少带来的养老压力。  相似文献   

6.
以个人缴费为主的"旧农保"难以为继,中央政府提出了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西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建立以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为主的筹资模式,以个人账户积累为主的资金管理模式,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给付模式,并根据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设计不同缴费档次,实行多缴、多补、多得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广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参保方案,测算了不同缴费水平和财政补贴水平下,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待遇以及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户抽样问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家庭60岁以上老人比例、养儿防老观念、是否认为缴费标准合理、养老负担减轻程度、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意愿缴费档次、村集体经济状况和邻里互助情况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养老意识;加强政府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了解到新农保的详细信息;拓展多种养老模式,减轻子女及政府负担。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基于对湖南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政策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养老金发放情况、缴费便利程度和农民对新农保能否解决养老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对此,可以从改善宣传方式、调整政策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和培养专职“新农保”经办队伍四个方面来切实推进“新农保”工作,以尽早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学历、家庭总抚养比、认为新农保是否划算以及对新农保试点的态度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土地面积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将农民群体的年龄和身份类别进一步分组估计,发现不同年龄组和身份类别的农民群体参保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参保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新农保试点县的农户参保行为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农民主动参保意识不高、部分贫困县财政资金支付能力不足、参保对象普遍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新农保政策适应农民流动性衔接的需求和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主动参保意识、及时适应经济发展调整基础养老金、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基金有效管理机制、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和完善专门的新农保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参保意愿决定着制度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影响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保制度持续参保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基于2015年全国5省678份中青年农民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中青年农民持续参保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对持续参保意愿有间接影响。基于Bootstrap再抽样技术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在制度满意度、特殊信任及二者共同的中介效应中,制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与二者共同的中介效应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制度满意度与特殊信任、特殊信任与共同的中介效应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为政府采取措施提升中青年农民持续参保意愿提供了一个新的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制度规定地方政府可在中央政府给出的指导缴费标准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缴费标准,参保农民可自由选择缴费档次,评估其缴费能力关系到新农保的实际政策效果.本文选取农民个人最大缴费能力、农民个人最低缴费率和农民个人最高缴费率三个指标来评估全国及湖北省试点地区农民的缴费能力是否能够承受设定的缴费档次,进而通过运用OLS回归分析得出湖北省试点地区农民的缴费能力受到年龄、家庭支出状况和自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参保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的认知因素对新业态青年网约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部分青年网约工参保行为具有被动性,负向的参保态度及三个维度共变的影响关系对养老保险政策稳定性带来了威胁;在主观规范中,示范性规范对网约工参保意愿带来的外部压力较大;在知觉行为控制中,从业者比较看重参保缴费时长的可接受度、手续的便捷度、费用可承担性和信息可获得性;网约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对其是否参保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在意愿之外,个体和就业因素对从业者的参保险种选择产生了不同影响。应从完善制度要素、加强政策宣传、优化信息传输渠道、构建信息舆情治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青年网约工的认知并引导其有序参保。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情况,指出了实施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试点的选用不具代表性,各地农民缴费负担差别大,集体补助沦为空话,各级政府财政补贴比例分布不均及不能够完全满足现行农村居民的养老生活需要等.通过个人账户积累资金终值的保险精算模型算出新农保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待遇,最后得出结论: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需要;投保人年龄越大,更应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农村居民养老金收入差别较大,所以,政府应尽量鼓励农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按较高标准缴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山东省662户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逻辑回归和解释性结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民持续参保行为实施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家人态度、农民持续参保认知、职业、社会化养老观念、政府宣传推动、文化程度和长缴多补激励措施对农民持续参保行为实施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鉴于此,地方政府适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长缴多补激励措施;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其树立社会化养老观念是确保农民持续参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农保"制度运行机理,建立了个人账户的精算模型,并结合人口寿命分布模型,预测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支缺口。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比直接在银行储蓄获得的收益更大,新农保值得参保;参保方式多样化,参保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参保喜好、收入水平以及预期期望可领取的养老金水平来选择开始参保年龄、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存在21%的缺口,不过缺口额占GDP的比例较小,并且增长缓慢,政府将有较充裕的时间对制度进行改进。"新农保"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应适时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和退休年龄或者将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来保障新农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河北省肃宁县西王村新农保调查数据入手,总结了农民选择新农保参保比例较高、缴费档次偏低的特点,分析了农民选择参加新农保主要是由于新农保缴费对生活水平影响较小、缴费手续较为方便、经办服务到位和捆绑缴费政策等原因,而农民新农保选择低档次缴费主要是由于农民收入整体偏低和新农保缴费收益率和缴费档次成反比导致的,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多缴多补政策并不适宜。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武进、海安、射阳新农保实施情况的调研和比较研究表明,三县基本实现了农村适龄居民的参保全覆盖;宣传方式多样,互动交流式宣传最为有效;"捆绑缴费"使享受待遇权利与履行缴费义务相对应;参保范围广覆盖。但武进新农保采用比例缴费制,而海安和射阳是定额缴费制;在经办服务效率上,武进是海安和射阳的两倍多;在待遇水平的满意度和信息的公开程度方面,武进、海安、射阳农民的评价则呈越来越低的趋势。基于此,提出转变宣传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落实村集体补助、全面公开并及时更新信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具有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为突出的特征。A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2010年该地区实施“新农保”制度的第一批试点城市。本文基于A市2009—2021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财政补贴数据,使用精算模拟分析的方法,以参保者养老金终身净转入额为衡量标准探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对提升其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补贴额度、居民缴费档次、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等因素都影响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对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提升作用。“多缴多得”的财政补贴政策对高缴费人群产生的激励和养老金待遇提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