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德育原则的发展。高校德育原则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探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坚持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到德育的手段上都要弘扬主体性。但单纯的主体性不能保证价值观和品格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德育的内容、目标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规范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主体性则是规范性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丽兵 《学术界》2004,(6):187-190
在高校德育改革中 ,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主体性德育日益受到关注 ,并成为许多高校德育工作者德育改革的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碧霞 《兰州学刊》2006,(2):204-206,208
主体性德育是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并具有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然而传统德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德育理念承认并尊重师生之间的共同性,主张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将成为学生德性建构中的唤醒者、促进者、引领者。文中最后对于如何建构符合主体性德育原则的师生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从道德的主体性看,高校德育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从道德的规范性看,高校德育在培养德育主体的过程中,不能放松对道德规范的传授和灌输,应实现道德灌输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反映的是德育中的主体际性关系问题,并将探讨的侧重点聚焦于主体性德育的贯彻实施,它强调德育活动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教师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中仍然是大有可为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助推器".是向德行"慎独"境界推进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当代德育处在一个多层次、动态性、复杂性的全方位开放的环境系统中,德育如何使青年一代在多重道德价值体系中敢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做一个能明辨是非、认清善恶、鉴别美丑,具有自主独立人格的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德育工作者只有创新德育途径,践行主体性德育才能充分发展人的主体能力,使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做到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达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双重转型的局面,这就将中国高等教育纳入了教育现代化语境中去.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现代化语境要求我们既不能一味追求西方单子教育模式,也不能按照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语境下的理论来否定被教育者的主体性.这就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语境下对被教育者施以主体性教育,唤醒被教育者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从而培育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体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以主体个性形成、主体精神培养、主体德性塑造、主体人格提升的过程为特点.本文就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构建高职德育教学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有效地贯彻了"教书育人"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是一个有崇高价值目标,有丰富内容,有多途径,多方法等构成的,受多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塑造心灵的系统工程,是由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种要素有效组织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能否最大可能发挥系统的作用,从而达到整体的最优目的,增强德育实效性,这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所要研究和力图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找出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德育的改革,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德育含盖的内容很广,本文仅从高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几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高校德育的内化过程的要素分析 ,研究了德育内化机制 ,提出高校德育内化的一般规律 ,即认识与理解、认同与接受、升华与形成信念。  相似文献   

13.
当前,西方多元文化、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应采取改革德育内容、优化德育过程、建设德育队伍等积极有效对策,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历史发展潮流,从精神层面正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已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文化全球化同样对高校德育价值起着深刻的影响,它有利于高校德育价值主体认知的深化、德育内容的丰富、手段的更新与目标的实现。也能使高校德育价值面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产生多元化,还使得高校德育价值要直面西方文化"话语霸权"的挑战。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只有树立正确的全球意识、民族意识、进取意识,以彰显高校德育价值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渗透性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德育渗透性教育具有有目的性、易接受性和非强制性的显著特点。高校德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这种德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我国高校现代德育模式的构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速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的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正确认识目前高校道德失衡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刻根源,是提高德育实效、加强高校道德建设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无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探讨无意识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9.
四个“自我”: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成长是高校德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改变传统道德说教弊病、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