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语言保持的各种努力未能有效扼制羌语消亡的趋势,羌族聚居区的语言保持需要首先解决好语言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两大问题,在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支持下,以羌语保护区的建设为平台,以语言社区的复建为依托,推广浸入式羌汉双语教育,并在适当借助宗教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经济刺激计划保持羌语的鲜活性。  相似文献   

2.
羌语濒危的原因透视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语已步入了濒危语言的行列,其原因主要有:羌语语音差异明显,羌语词汇创生能力不足,羌文字长期缺失以及交际功能较弱,羌民的民族自卑心理和居住模式影响了羌语的生存空间.为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羌语,应利用羌文字大力加强羌文学(羌歌)的整理与创作;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扎实推进羌语文教育;在政府支持下多措施营造羌语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 ,诸多小语言将逐渐消失 ,而且消失的速度正逐渐加快。本文描述了加拿大西北部地区属于印第安语系阿塔帕斯坎语族的三种小语言和中国东北部地区属于阿尔泰语系满 -通古斯语族的三种小语言的使用情况 ,提出这六种语言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同时阐述加拿大西北地区在语言保持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语言景观作为以书面语言形式呈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符号,是多语社会语言关系和权势地位研究的突破口.本文以贵州典型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言景观的语言特征及各语言群体对语言景观态度的调查,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剖析西江多语社会结构中各语言之间的关系及社会地位;进而基于文化资本理论,探析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路径,旨在提高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弘扬民族语言和文化.研究表明:文化资本与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决定着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实现是提升民族语言文化社会地位,进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苏俄时期的语言本土化政策、斯大林时期的语言俄罗斯化政策,还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将哈语作为惟一国语的政策,政治目的始终是其要旨。对今日哈萨克斯坦而言,其语言政策是将单一语言思想、多语言思想和国际化语言思想等因素集于一体:将哈语作为惟一的国语体现了单一语言思想,强调的是哈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复兴哈语和扩大哈语的使用范围来增进哈萨克人的民族认同感;俄语和其他语言的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表明了多语言思想;而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以及英语的普及,则是国际化语言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从去年起由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羌语简志》(以下简称《简志》)已于最近出版发行。 《简志》是一本语言科学著作,是作者孙宏开同志多年来深入羌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精心研究的科学成果。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它除了具有本语系本语族诸语言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它自己所特有的许多特征。作者根据羌语的特点,对羌语中的  相似文献   

7.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族较好地保持了本民族语言.随着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塔吉克人的语库逐渐扩大,很多人成为双语人或多语人,在县城及周边地区,兼通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塔吉克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塔吉克族对本族语积极的语言态度有助于塔吉克语的继续保持,而其对汉语的高度认同将成为促进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非洲语言数量繁多,使用程度不一,地位、功能不同。非洲各国由于受殖民时期语言政策的影响,通常将英语等原殖民国家语言定为官方语言,使本土语言受到不同程度的贬抑。多语使用引发的教育、经济、政治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发展的障碍。目前,整合非洲语言并推行更灵活、更民主化的语言政策,将非洲语言作为教学工具和授课内容纳入非洲教育体系,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非洲语言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等措施,体现了非洲国家在应对语言问题方面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9.
东乡民族的交际工具主要是东乡语,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不仅语言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主要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转用就是语言功能变化的一种。据我们调查,在东乡族自治县的24个乡镇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转用了汉语。主动的文化同化、经济条件等是造成东乡民族语言转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牛栏是多语社群,主要的语言大牛栏方言是一种独特的台湾闽南语方言.过去,大牛栏方言是低阶语言、弱势语言,仅在家庭、氏族内使用;而客语是高阶语言、强势语言,也是语族之间的沟通语言.大牛栏社群在不同领域的语言使用并不相同.他们在外遇到客家人讲客语,这是一种语言聚合(convergence);在家庭中对婚姻移入的客籍妇女讲大牛栏方言,这是一种语言背离(divergence).两种不同的语言选择显示大牛栏社群在家庭内、外与客家人对话时,彼此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不同,也显示他们在公、私领域心中运作的社会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吴均 《中国藏学》2008,(1):32-44
本文在辨析"青海"与"多麦"这两个地名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地域的多麦地区是操蕃语的羌人部落与其他语种的诸羌共同生活发展的地区。吐蕃势力扩展至多麦地区后,其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推广使用新创制的藏文,促进了语言的统一;宗教文化从相互排斥进入融合。  相似文献   

12.
陈万会 《民族论坛》2006,(12):54-55
一、引言在第二语言研究与教学历史上,语法习得研究在语言教学、语言习得中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而词汇习得研究则处于次要地位。然而,词汇是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能撇开词汇教学。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词汇习得的研究。本文将对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相关研究作一回顾。在对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回顾中,从研究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根据时间划分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等几个时期。二、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历史发展1.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  相似文献   

13.
独立以后,乌克兰推行了"乌克兰化"的语言政策,通过一系列语言法令提高乌克兰语地位并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积极打压和排挤俄语。通过对教育、大众传媒、公文事物和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乌克兰的语言政策与语言现实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由于乌克兰语言现状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定,因此,制定兼顾双语现实的语言政策并不是没有可能,但由于其语言政策意识形态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这一构想的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Spolsky的家庭语言政策(family language policy)理论为概念基础,通过对个案家庭观察和访谈,从语言意识形态、语言实践、语言管理三方面来分析个案家庭中父母对撒拉语和汉语的观点与实践,探究个案家庭的语言政策。结果显示,批判的语言意识形态是再造家庭本族语的起点,加上适当的家庭语言管理政策,就能够培育出通晓撒拉语和汉语的儿童,从而建立家庭内部本族语的世代传承。研究显示,自下而上的家庭语言政策,对减缓本族语的流失,强化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晓惠 《民族学刊》2022,13(1):12-19, 132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动具有共同性的国家通用语与具有差异性的民族语言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基于对河池、百色两地的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沿着“国家通用语和壮语均衡发展、倡导多语多文化共同繁荣”的语言文字发展思路,提出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为:其一,精细化开展推普工作,彰显推普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其二,固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具体包括:用政策法规固化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在母语地区和民族聚居区营造民族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广西少数民族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办实施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加大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力度,开发人性化的多种语言文化服务,发展语言产业。研究结论旨在为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贡献广西智慧。  相似文献   

16.
给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平等的表现舞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下,保持语言种类的多样性对文化多样性极其重要.目前,保持语言种类多样性的难点,更多地集中在那些语言活力开始衰退的语种上,如何以更广阔的视野对程度不同的濒危语言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种类的保持,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春,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举办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训练班,我参加了训练班乙班的教学工作。训练班结业典礼尚未举行,我就接到命令启程去成都,参加第七工作队川北组调查羌语。之后,我又相继参加了独龙、怒等民族语言调查、“三巴”调查以及空白语调查等,每次调查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可以说遇到的困难与得到的收获是成正比的。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我们羌语组在黑水县调查时的经历。羌语组的第一站是黑水县,据说当时县里的一些地方仍然被西藏反动上层策划的康巴叛乱分子所控制。我们到达调查地点后都格外小心,尽可能让县里的解…  相似文献   

18.
嘉绒语是藏语支乃至藏缅语族语言中的一种极富特点的语言,较完整地保留了汉藏语言的一些古老的特征。由于嘉绒语的方言分歧较大,加上复杂的语音和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其借词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来自于藏语和汉语,此外,还有少量来自彝语、羌语、纳西语或其他临近语言的借词,反映了历史上的嘉绒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Michael Lewis的语块理论(Lexical Approach)为依据,以258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从口语、写作、翻译、语言环境、学习方法五个纬度对藏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三语"语境和语言输出的模糊认识是导致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较低的主要因素,而语块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20.
廖波 《世界民族》2013,(1):69-75
印度的语言问题非常复杂,印度国语观念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民族独立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印度的独立运动中,在甘地等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印地语初步确立了印度国语地位,但独立后印地语的国语地位受到地方民族意识的严重挑战。后来的印度语言政策是政治妥协的产物,"三语方案"加强了英语在印度的地位。英语在许多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印度有负面影响。为了真正使印度在精神上、文化上、发展模式上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印度应更大地发挥民族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