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颐继承了先秦儒家《易传》的《周易》观,认为《周易》是一部讲思想的著作,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德智修养,认识事物的变化法则,并以其所著《易传》创造了义理易学的巅峰。朱熹对程氏的《周易》观加以批评,力主《周易》为卜筮之书说,在易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他在这种《周易》观指导下完成的《周易本义》,受到王夫之等有识之士的深刻批判。易学史证明,以学弘道,承传《周易》的哲学智慧和健康的人文精神,应是易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当是两宋时期。如果说,《周易》辩证法代表了先秦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水平的话,那么,两宋辩证法则是《周易》辩证法的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纵观两宋哲学,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宋代思想家几乎无人不研究《周易》。《四库全书·经部·易类》所收录的宋人研究易学的专著竟达五十八部之多,占该书所收录的上至先秦下迄清朝的全部易学著作的三分之一强。如此众多而杰出的思想家如司马光、张载、二程、三苏、朱熹、张栻、杨  相似文献   

3.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充易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同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论衡》多引《周易》以证其说 ,并借助《周易》和易学推出自己的思想主张 ,这突出表现在其天道观、人生价值观、历史发展观等方面。本于《易传》的太和、中正思想及汉代易学的中和理论 ,王充将实现社会和谐乃至天人整体和谐作为自己的最高理念。在治学宗旨和风格方面 ,王充的儒道兼综、诸子百家并治 ,则是对《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之旨的继承和发挥。王充的易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启示和影响了后来的魏晋玄学特别是王弼易学  相似文献   

5.
郭雍是宋代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核心的思想是“《易》言三才之道”。他将“三才之道”贯穿到天人起源、《周易》创作、本体衍化、卦爻交感等易学解释体系的各个层面,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宽厚”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周易·易传》中的“宽厚”思想是中国文化中宽厚精神的总结 ,具有丰富的内涵 ,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孔子与《易》有关论质疑——向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献疑孔子是否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没有《周易》?这是迄今为止学术史上聚讼纷纭的问题。认为孔子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周易》的人,主要依据是: (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得,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 (3)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第(1)条材料,说明孔子学过《周易》,第(2)(3)两条材料,说明《论语》引用了《周易》的话,由此得出孔子与《易》有关,孔子以前有《周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林忠军在《周易研究》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易学解释是一种经典解释,而经典解释最大特点是不能完全脱离文本进行解释,《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易传》则以“见仁见知”和“后亓祝卜、观亓德义”的方法对待易文本,即一方面承认易文本是卜筮之书,解释《周易》卜筮的形成、依据、作用等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发现了易文本中有圣人之遗言,即所谓文王之道以及在现实中所展现“刚者使知翟(惧)、柔者使知刚、愚人为而不忘、惭人为而去诈”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说”是理解方以智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图像并非方以智所自创,它来自佛教,“∴”的思想与《易》和《论语》也有关。尽管方以智“∴说”一文已佚,但是通过对《东西均》和《周易时论合编·图像几表》等的解析,我们还是可以理解“∴说”的大致内容,并剖析出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如本体论思想、“尽天地古今皆二”的辩证法思想、“三为约法”的方法论、集大成与三教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诸篇引《易》文字凡十三处,论《易》文字凡两处,皆有取于"德义"或者说《易》之义理,其受孔子易学影响的痕迹是明显的。我们从中看不出任何能说明孔子易学之前曾存在一种以讲阴阳灾异为内容的《周易》"古义"的证据。这些引《易》论《易》的文字并未提供超过传本《易传》的有关象数学或占筮技术的信息。由《淮南子》引《易》所见的与帛书易传《要》篇相关的文字看来,帛书易传于汉初似尚无一个广泛流行的定本,遂至失传。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全部《易传》是孔子作,从司马迁、班固到孔颖达“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到宋代始有欧阳修谓《系辞》、《文言》、《说卦》以下三篇(包括《序卦》、《杂卦》)“皆非圣人之作”(《易童子问》卷三)。以后便间有相类似的疑问和异说,但孔子对《易传》的著作权大体尚能维持。清末,尤其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疑古派,他们对经、史、子等古籍中的许多问题提出怀疑而展开广泛的讨论,从而对于《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12.
胡炳文是元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此书在总体致思路向上以朱子易学为宗,是提升和补益朱子易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在诠释内容上,《通释》对《周易》一些范畴的独创性诠解,对《周易本义》诸多诠解的延伸性说明,成为朱子易学解释的有益扩充;在诠释方法上,《通释》以卦与卦之间相比照、经与经之间相参照等多重诠释视角,拓展了朱熹的解《易》理路。在思想主旨上,《通释》发挥朱熹的理本论,运用政治发展与人伦日用中的诸多现象说明《周易本义》所强调的中、正、时、慎等义,对朱子的易学思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13.
《周易》,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大奇书,为历代学者所垂青,不仅因为它位居“六经”之首,而且因为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古奥深刻,复杂丰富,引人深思,令人发省。《周易》有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时代不同,因而又有着不可混淆的差异。《易经》和《易传》不仅不是同一作者同时所作,即使是《易经》和《易传》各自本身,也非一人一时之作。众多的编者和辽阔复杂附社会背景,使《周易》特别是《易传》具有在内容上既丰富又繁芜,在思想上既进步  相似文献   

14.
探寻船山研究易学的历程,从总体上揭示船山易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及其在易学史上第三个“圈圈”的终结与集大成的地位;说明《周易考异》 、《 周易稗疏》 是船山治易的基础工作;初得观卦之义,是其服膺易理之始;船山易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为兼崇象数与义理又归属于义理;《周易外传》基于乾坤二卦所产生的各卦卦象与义象以及各卦的错综变化,探求其中的根本哲理,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各种物理人事之中;《周易大象解》 是他的社会政治现和伦理道德思想的集大成;《周易内传》坚持乾坤并建,错综合一,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强调《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相似文献   

15.
古代对《周易》不分《经》与《传》,合称之为《易》、或《周易》。秦始皇焚书不及《周易》,司马还说是因为它为卜筮之书,易言之,即是脱离政治实际的书籍,可以得到保留与豁免。如果检讨《易传》内容,这是“皮相”的说法。《周易》之所以得到豁免与保留,正是因为它能为秦代的封建专制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与《周易》经传关系密切,最早由近代学者刘师培提出。他写过《司马迁述〈周易〉考》。其中说,“史迁谙明《周易》”,“史迁曾以甄明《易》义为己任”。由于此文重点在于考证西汉学者说《易》的真相,关于《史记》与《周易》经传的关系犹未深论。刘节教授著《中国史学史稿》,明确指出《史记》对于《易传》历史观“有继承关系”;并说“谈、迁父子的哲学思想,主要的是出于《易传》”。但是,关于《周易》经传的方法论如何指导《史记》的编撰,尚未论及。木文从这方面考察司马迁的《史记》。一谈司马迁的史学方法,不能不提其父司  相似文献   

17.
《易传》中有三十个“子曰”,对“子曰”以下的文字,古今学者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孔子对《周易》爻辞的解说;有的较谨慎,认为它们保存了孔子关于《周易》的遗教,反映了孔子理解《周易》的倾向。这样,如何看待《易传》中“子曰”以下的文字,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易传》中“孔子易说”思想实质的探讨,说明它与孔子思想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体系,不应视为研究孔子思想的可信材料或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 ,包括人类社会 ,永远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其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易·系辞下》) ,“天地之德不易 ,而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思问录》)。认为“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的事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正所谓“新新不停 ,生生相续”(皮锡瑞《经学通论》)。为此 ,孔子浩然而叹 :“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 !”(《周易·系辞上》)在承认变化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一部神秘的古书,文辞艰奥,不但其中的思想不易领会,而且文句字义亦幽晦难解。后人称为《易传》的“十翼”,旧传系孔子所撰,实际上是战国时期的著作。《易传》对于《周易》卦爻辞的解释大多是借题发挥、未必契合原义。汉宋注《易》之书无虑数  相似文献   

20.
略论扬雄对汉代易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是汉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模拟《周易》而作《太玄》,试图构筑一个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包罗万象、广大悉备的宇宙图式。在他看来,作为最高范畴的玄实质上是一种元气,是一种原始物质,其化生宇宙万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扬雄还提出了一系列富蕴辩证思想的理论主张,特别是推出了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九段说。他的易学思想体系是对《易传》及西汉易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西汉末年社会政治思潮在易学领域的深刻反映,树立了以道家黄老之说解《易》的典范,并对后来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派易学多有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