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想"如何医治"大企业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底,正当联想集团准备开足马力向世界500强冲刺的时候,像所有的IT企业一样,联想也遭遇了来自外部和内部寒流的袭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坦然承认联想得了“大企业病”,正处在“冬天”。因而,到了2001年的时候,联想不得不开始“踩刹车”,要趁着冬天进行“体内疗毒”,向“大企业病”开刀。进入新千年后,全球IT行业因受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不得不进行战略重组与并购。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报道,2001年全球个人电脑销售衰退4.6%,美国衰退11.1%。我国IT行业虽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国际I…  相似文献   

2.
利率是调节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当政府对利率实施管制的时候。就会导致金融压制,从而使得资金在各行业的配置不均衡,引起一些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魏薇 《经理人》2012,(6):44-47
说到农业投资,不善言辞的傅哲宽笑了笑,澄清了一个美丽的误会,“其实我投资的项目是比较多的,既有IT行业,也有制造业等,因为圣农是目前我们投过的利润最高的一家公司,而且又被评为2009年最佳投资项目,所以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以为我专门投资农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企业IT投资决策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分析决策中需要把握的5个关键要素,包括IT和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战略、IT战略关系和IT投资及资金计划的长短期平衡关系,不同IT投资类型之间资源配置的平衡关系,支持业务的稳定运营和响应其快速变化的IT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IT技术和IT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阐述IT投资决策的一般观点和具体方法,着重探讨不同类型应用系统各自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此次选题策划,中国经理人网联合多家门户网站,推出关于“企业战略, 到底是相对保守和平稳些好,还是要稍冒进些好?”的网上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中小企业主和在中小企业工作的职业经理人认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企业家应注重开拓精神,战略冒进相对于战略保守而言,可以大大帮助企业加速发展和市场占领。而另外38%在大中型企业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则表示,他们所在的企业大多处于成熟期,资金和企业整体实力相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时,应该进行战略收缩,相对保守和平稳,毕竟守业比创业更难。另有21%的网友则认为,企业战略不一定要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来进行,当企业发展瓶颈出现,如管理混乱,运营出现问题,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成本莫名其妙地增加等等,就必须迅速地进行企业战略变革或转移。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03,(12):97-98
不要以为行业头号公司一定会在创新的竞赛中一路领先,他们也有落伍的时候。不过他们却有可能弄些“歪门邪道”,以把创新者置于死地。如果你是聪明的创新者,就一定会把自己的创新战略转化为自己的生存和竞争优势,抑或干脆就采取防御者姿势,不要跟行业第一的公司对着干。不论采取何种战略,都一定要有合适的方法,把你的战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13,(2):96-97
他准备从电子商务公司跳到银行做市场总监,但没有金融从业经验,怎么办?跨行业跳槽并不鲜见,多数管理者也拥有可以跨行业应用的经验和资源。关键在于,要想清楚新东家的需求点是什么?自身优势是什么,能带来什么价值?如何在短暂的蜜月期成为“准内行?”  相似文献   

8.
大千 《经理人》2004,(4):68-71
A公司是一个IT厂商,主要生产PC电脑和数码相机等产品,每年都会在IT行业媒体做一些广告,同时借此通过报社广告部渠道发一些企业的软文。在宣传推广上,A公司有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轻资产公司市场定位精准,抓紧行业发展契机,采用适时融资把企业做大,然后通过IPO筹集到大量资金后又大手笔进行资本运作,收购兼并了很多行业内其他小公司,通过资本运作逐步做大做强成为行业内的巨头。本文主要以这些公司为例,说明轻资产公司如何进行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投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企业做大了以后,规模生产的动力立即就会转变成市场营销的压力,以前所采用的品牌、产品、通路、价格、广告等策略在运转中显现出了疲态,企业急需转变,希望新的策略能够跟上发展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聘请外脑为企业进行诊断策划,由于现在顾问咨询业鱼龙混杂,有几点需要企业注意:一、顾问咨询行业是个大行业,企业的问题如果是战略品牌之类的“大问题”,可以找服务内容相对多的“大公司”,如果只是解决单项问题,找服务内容相对精专的“小公司”可能更好,但是“大公司”和“小公司”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大公司”可能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做大做强是许多企业发展中的终极目标。企业的集团化是“做大”的唯一选择。做大,可以选择主业的扩张,使达到经济规模,跨行业多元化战略也是一种选择,目的均是对经济性的追求。但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成功,有的却以失败告终。因此,企业集团化方式的选择,从单元到多元的战略时机把握,对企业绩效均有重要关系,最终结果均反映在企业的绩效上。  相似文献   

12.
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中的“价值”两字是多余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意味着“寻找至少足以证明投入的资金是正确的价值行为”。有意识地为一只股票付出比它计算出的价值更多的钱——希望它马上可以按更高的价格卖出——应当被列为投机。  相似文献   

13.
IT 在推动业务流程创新和创造战略优势方面的重要性,已获广泛认同,AMEX 优异的客户服务,以及思科的订单实时录入系统,都是明显的例子。一旦这些投资付诸实行,营运成本将大幅增加(例如,分五年摊销的ERP 投资,就占了公司总成本的15%到20%)。目前亚洲企业普遍面临 IT 投资节  相似文献   

14.
一位商人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我们开发某样东西,如果有100%的把握,一定不做;如果有70%的把握,一定要做;如果只有50%的把握,赶快上马。”的确,行业进入壁垒越是小,行业内的竞争就越是激烈,很有可能早已有人捷足先登,抢先占据了市场。大多数后来者连“残羹剩饭”都难以分得。即使对于那个幸运的捷足先登者来说,因其只不过步伐比别人快了一步,并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所以充其量也就是“风光一时”的短跑健将而已。市场经济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企业如果过于“心浮气燥”,哪个行业赚钱就干哪一行,…  相似文献   

15.
姜汝祥 《领导文萃》2007,(12):129-132
迅速做大做强 没有什么比迅速做大做强,更能吸引企业家的目光了,特别有盛大、百度、蒙牛这类奇迹,特别是行业环境处于一种想不高速增长都难的时候,总裁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现象:不在三五年内成为亿万富翁及资产几十亿元的大公司,就是失败。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水灾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洪水还没过去,经济学界就开始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这次水灾从某种意义上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首先是可以扩大内需,有助于刺激投资和“保八”;其次,粮食减产也没关系,反正本来收购资金就紧张,如果丰收了反而会大大加重财政负担,这下可好,至少可以少打些白条了。类似的言论还有许多,简而言之一句话:大水来得正是时候。初闻这种高论,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惶惑,为自己对经济学的无知而汗颜;但是当某些中青年经济学家欣欣然地宣布“水灾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却不能不使我愤怒了。此次水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黎冲森 《经理人》2007,(8):48-50
“我们的投资标准是很高的,达不到标准就不投,更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2007年6月22日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表示,“我们现在投资规模比以前更大,一个项目可以投5000万美元甚至更多。”5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又成功募集资金7.5亿美元。至此,它先后两期募集资金已达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本刊  左秦 《经理人》2023,(9):20-29
做大是否一定能做强?而做小就一定不强吗?就美的集团而言,过去选择“做大”战略,通过不断夯实财务能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做强”目的,然而在“做强”过程,还存在融合管理的经济学课题——规模报酬递减效应。现在,美的集团决定对内部“四小业务”中的三项非上市公司资产进行一轮“A拆A”行动,推动其“做小做强”的战略实施。但是,拆分上市不仅涉及具体细分战略业务的思考,更涉及到在每个子业务中的领导者。那么,美的集团能否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方洪波呢?  相似文献   

19.
<正>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行业。2002年,我国的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7736亿元。 然而,如果以为有资金实力就能在房地产行业赚大钱,则是没有搞清中国房地产行业致富的玄机。开发商、建筑商、个人都从银行取得资金,“极大财务杠杆效应”使某些开发商用1000万的投资,就能滚动上亿的项目,也许项目的总资产报酬率只有15%,但对开发商而言则是获得了超过一倍以上的回报。如果最初投入的1000万还不完全是开发商自有资金,那么对房地产“暴富”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去年夏天朱镕基在金边和香港两次意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关注受信息技术影响的劳动者如何通过跨行业流动实现再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实证分析地区—行业层面信息技术渗透度对微观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会显著增加该行业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概率。一方面,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分别通过就业替代效应和结构效应提高常规任务从业者和非常规认知任务从业者的跨行业流动概率;另一方面,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会促使高、中技能水平劳动者跨行业流动。针对流动方向的分析表明,从事常规任务劳动者倾向于被动地“向下流动”,流向与原行业“技能距离”较远的行业,并承受一定的工资损失。本研究为科学评估信息技术发展对劳动就业的结构影响,以及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就业配套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