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在东亚的经济地位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在解放初期 ,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在东亚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是 ,1957年反右特别是 1958年“大跃进”以后 ,由于“左”的错误 ,我国经济遭到了较大破坏 ,发展缓慢 ;而同时 ,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逐步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 ,我国经济在东亚的地位落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其速度和总量都超过了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 ,成为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2.
能否学习韩国毫无疑问中国在决心对世界市场大胆开放时受到了南朝鲜经济成就突出的巨大影响。韩国发展模式只不过是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一个完整而又成功的例子。那末,这种成功是如何实现的呢?是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运用呢?如果中国要通过向世界市场开放其经济的作法来实现现代化和发展的话,最好能先弄清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东亚文化的标志之一,东亚书法史是东亚文化史的集中体现.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古文献中,汉字不仅记录了东亚各国共同的文化特征,而且也记录了其共同的艺术--书法的审美历程.自古以来,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成为东亚文明中独一无二并能骄傲于整个世界的文化艺术.书法艺术是东亚文化认同的纽带,古往今来,在东亚各国、各地区书法家的努力下,这条纽带由窄渐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做出了并仍在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日本学、朝鲜学研究使英国东方学的触角延伸到东亚,客观上呈现了中国影响下的东亚文化圈,为西方研究东亚打开一扇窗户。但是,在殖民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背景下,这些研究站在西方民族国家的立场上,挖掘朝鲜、日本民族化的发展,企图论证中国影响东亚的历史已经过去,使日本、朝鲜在价值观上与西方接轨,蕴含着日本、朝鲜从“东方之极”走向“西方之极”的思想。日本、朝鲜是东亚文化圈的成员。东亚文化是圈内各国认同的文化,它不会因为日本、朝鲜民族性的觉醒而消失。它只会包融西方文化,而不是被代替。中国学者应构建东亚的整体联系,提升东亚文化圈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5.
庞进 《山西老年》2013,(5):50-50
中国民间,常把蛇称为"小龙",生肖属蛇的人,也常把自己说成是属小龙。那么,蛇为什么有"小龙"之称呢?蛇属于爬行纲蛇目,遍生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平原、丘陵、山地和水泽之中。蛇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最早的蛇出现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形色怪异,行动诡秘,毒蛇可致人死亡。蛇与人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有三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千百年来它们以其主人公的高超的说话艺术让人赞不绝口、啧啧称奇。上课的时候 ,笔者就想 ,为什么烛之武能够把要亡郑的秦伯说得转而跟郑人结成联盟呢 ?为什么触龙能把赵太后说得转怒为喜呢 ?为什么邹忌能把齐王说得连连称善呢 ?再看看我们做学生思想工作时 ,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 ,任你苦口婆心 ,说得唇焦口燥也是枉然 ,他要么爱理不理 ,要么貌恭而心不服。同样是说服人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而我们就做不到呢 ?细细琢磨 ,笔者…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尽管已时隔七百多年,它那巨大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感染着读者观众,使得“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晋叔《元曲选序》).为什么《窦娥冤》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人民的检验,如此撼人心魄?作为悲剧艺术的珍品,它成功的主要原因何在呢?我们以为,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作者塑造了一个真善美的主人公窦娥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与雁行模式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日本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长的停滞期,"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则较快地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也保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日本官方指出,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雁行模式业已结束。那么,日本官方的这一表态是否表明雁行模式真的终结了呢?本文对比了日本与"四小龙"和部分东盟国家出口主导产品的差异,阐明了日本和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巨大差距之后,说明雁行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关键取决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小康生活》2004,(12):48
中国保健酒企业九十年代获得巨大成功!有的大型保健酒企业每年销售6亿元左右,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发展!短短几年时间从地方小厂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企业,他们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投资兴建保健酒厂的详细可行性分析报告来信来电即寄。  相似文献   

10.
李光 《阅读与作文》2009,(10):71-71
上海某大学教授不久前发表的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让“龙”这个字眼一夜间成了热门话题。这位教授“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的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日甲午之战(1894——1895)结束100周年。这场战争终结的重要标志,乃是上世纪末的1895年4月17日中国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而归还中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让日本享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对日增加开放通商口岸等等。在日本马关(下关)春帆楼签订的这项条约,是战胜国日本以极其苛刻的条件强加给战败的中国的,它使中国陷于严重的丧权辱国境地。中日甲午之战,是继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发动的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第  相似文献   

12.
杜仲为什么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又为什么会风行日本呢?日本最早将杜仲树叶开发加工成"杜仲茶",使其成为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保健茶饮料。为了满足市场巨大需求,日本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杜仲叶。日本人极其重视保健,保健产品充满市场,为什么杜仲茶会受到如此青睐?杜仲是我国传统名贵"滋补"中药,具有公认药效。我国古代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就将杜仲列为药中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  相似文献   

13.
由于思想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原因,战败之前,日本自由派知识人对中国并无太多关注,对日本侵华战争也未表现出认真的思考。但战败形成了一个巨大契机,促使这部分知识人去深刻反省日本的近代史,而中日关系是日本在近代历程中极为重要、也是最为沉重的部分。一旦他们有机缘与中国发生关系,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独立理性的知识人的立场,他们对中国以及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往往会有突破狭隘民族主义视野的深刻思考和评判,并因出色的专业成就和社会地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还具有一定的舆论领袖的影响力。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竹内好陆续发表了很多言论.据他说,1945年日本战败给日本人民带来一种"解放感",但他所说的"解放感"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因解脱日本法西斯主义而带来的快感.他同时根据他的经验和问题意识在反思日本人民战败时没能抵抗、丧失独立心诸问题,并因此把日本的战败表现说成"屈辱的事件".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却从军侵略中国大陆等经历所带给他的严重压迫感.因此,战争的结束无疑使得他从长期的忧患、压抑中解脱了出来.可见对日本人民战败后完全缺少独立心的失望、对侵略战争结束的喜悦等多方面的状况共同产生了竹内好独特的"解放感".他以这种感觉为基点,对战后日本的现实发出了严厉的质疑和批判,这质疑和批判构成了他战后言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16.
<正>白寿彝先生学术事业的高峰是他总主编的大型《中国通史》的撰著完成。这部巨著在1999年春全书出版之时,就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此书为什么能获得学术界如此高度评价呢?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就是:内容贯通上下囊括全面,体裁形式令人一新耳目!全书贯彻了白先生"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叙述从远古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历史。而在编纂形式上一改以往史著的旧观,创立了"新综合体"。全书由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种体裁构成,各种体裁之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资本流动的日益加速和经济融合度的提高,中国对外放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怎样选择和改革我们的汇率制度,使其能够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相适应呢?固定的汇率制度太过僵硬,而中国目前还不适合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各种流行的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汇率目标区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最成功的实践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欧洲货币一体化中,到底是怎样实践汇率目标区管理的,又能给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将军》属于具有反侵略意识的战争小说,它是由ABCD四个文本组成的故事组。《将军》本身无文字,它是一个总体性的效果文本。芥川龙之介所著《中国游记》一书可视为B文本的延伸,它集中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在这四个文本中有一个无处不在的行动素N将军。《将军》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N将军对日本部队的巧妙指导,表现了日本士兵的愚忠,展示了中国侦察兵的牺牲精神,暴露了日本军营文化的粗俗,谴责了日本青少年接受愚忠思想时的不自觉,从而把忠实执行军国主义路线的日本军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欣赏小说那近乎荒诞的描写时,读者的思想也自然发生倾斜,从而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作品的思想倾向暗传于叙事之中,这是芥川龙之介叙事艺术的精要所在。    相似文献   

19.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法国发动大举进攻。曾被称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军不堪一击,在不到六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投降了。为什么法国在1914年能坚持四年之久,最后获胜;而在1940年却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呢? 从当时法德战线(只指法国东北战线)双方的军力对比来看,德军的兵力是136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兵员330万人,坦克2580辆,飞机3824架,火炮7378门;以法军为主的同盟国方面有147个师(法国104个,英国10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东亚世界整体关联的角度,探讨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个地区被卷入现代世界现代化大潮的总体进程,东亚这一巨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它的复杂内涵可概括为四个过程与三大基本演变形式。对战前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成功”应待两点论,对战后东亚的重新崛起与新兴工业化地带的出现,应结合独特的时代机遇、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市场与国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等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并从中探讨有关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新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