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劳动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有关内部规章制度立法还不完善,因此造成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害.立法不仅要赋予用人单位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权利,更要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于职场性骚扰的立法不足,导致在法律实务中对职场性骚扰的认定只能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我国立法仅原则上规定了用人单位对职场性骚扰防治的义务,用人单位在防治职场性骚扰过程中,往往因劳动规章制度内容和程序的瑕疵、工作场所内监控设施使用不当、内部调查取证中侵权和用人单位对行为人不当处理等陷入困境,面临法律风险。我国应对职场性骚扰进行专项立法,制定《职场性骚扰防治条例》,明确界定职场性骚扰,细化防治义务,明确雇主责任,规范雇主惩戒权,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增强法律意识,通过订立详尽的劳动规章制度、提高职场透明度和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等措施,营造公平和谐的职场环境,有效防治职场性骚扰,实现劳资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适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许多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给单位的劳动关系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风险。本文指出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申诉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的仲裁、审判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结合检察机关在审查劳动争议申诉案件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分析案件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议,做到既依法保护用人单位正当的自主权,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依据<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规定的必要性,深入剖析<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利益的规定.它表现在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服务期的规定、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等方面,最后阐述法律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规定,以此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劳动法制建设贯穿着从身份到契约转变的主线,既要总结宗旨明确、民主立法、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体系完善等经验与特点,也要正视现实,从全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清除劳动法律规范"灰色地带"、减少规避劳动法的机率、重视构建集体合同、约束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强化劳动执法监督检查等方面反思我国劳动法制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关于企业内部劳动规章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内部劳动规章是企业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须的制度 ,它对于提高劳动效率 ,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关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的立法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规章立法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的立法经验 ,对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劳动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虽已有法律规定和理论标准,但实践中有时仍难以对其作出明确区分,主要原因是,有时难以判断劳动者是否以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者的身份提供劳动.作者提出,应参照劳动者劳动岗位的性质、劳动稳定性,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用人单位内部成员.同时提出,为防止用人单位故意将劳动关系转为劳务关系,逃避社会保险责任,应从立法上规定,劳务服务关系的主体双方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具体阐述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特征,并从劳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完善、用工制度的规范、试用期的执行等方面,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契约(或合同)说、法规说、事实说、根据二分说、集体合意说、格式条款说等。各种观点的持有者,往往从某一方面的属性来探究内部劳动规则的性质,没有从整体上、全局上进行综合分析,因而不能准确反映内部劳动规则的本质特征,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比较分析内部劳动规则与集体合同的主体、内容、制定程序和效力等,可以看出,内部劳动规则具有集体合同的属性,因此可将内部劳动规则视作集体合同的一种或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关于雇主信息提供义务的规定在我国劳动法上迄今尚未完善。对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对雇主信息提供义务的性质、范围和判断基准的完整理解。基于这种方法论上的考虑,本文从雇主提供信息义务的正当依据——“实质有用性”和“相关性”标准,以及雇主的抗辩理由——“秘密性”标准两个角度入手,透过对美国劳动法上雇主信息提供义务法制的的比较观察,勾勒出雇主信息提供义务程序结构的完整轮廓。在实际中,需要对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利益,以及因信息披露而遭受侵害的雇主合法权益二者进行利益衡量,才能最终确定雇主是否具有提供信息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4条关于规章制度"公示或者告知"义务的规定存有漏洞,依目的性限缩方法,用人单位履行公示义务不足以保障劳动者知情权的,应当履行告知等义务。违反公示与告知义务将影响规章制度的效力,这与法律法规的生效情形不同: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存在可选择性、可推知性、主动获知义务强度、负面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故法律法规采"一体生效主义",而可能对劳动者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的规章制度宜采"各别生效主义"。此外,对于资格条件型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违反公示与告知义务的,应对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赔偿数额可相当于劳动者重新就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无薪休假是对传统休假制度之反动,是雇主应对普遍性景气危机所采取的暂时措施。无薪休假应透过集体谈判达成劳资合意实施。无薪休假期间雇主缩短工时同时比例减少工资,不受基本工资的限制,但是政府基于社会安全政策的考虑,有必要对企业和劳工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无薪休假期间雇主不得以急单为由要求劳工上班,事后以补休方式抵充工资,也不得禁止劳工在外兼职,劳资双方均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契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特殊性是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法律反映.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归责原则具有区分性,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方式具有法定性,劳动法应否认约定赔偿的效力,实施法定赔偿制度;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范围具有差异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各自执行不同的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是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南非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已进入纵深发展的层次,了解和熟悉南非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成为企业“走出去”必备的“武器”。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南非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汲取了欧美法律的精华,同时又极具本土特色。通过对南非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南非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和类型的规定都倾向于对雇员权益的保护,雇主如果在雇佣和解雇雇员时没有遵循南非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则可能遭遇不利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比较中南两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给予中国研究外国劳动法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确立的基础,也是劳动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劳动法应确认口头劳动合同形式的有效性;应正确处理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关系,把合同解除作为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改革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的条件,对因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建立一种以期待利益损失补偿为主,劳动贡献积累、伤病补贴和惩罚性补偿为辅的辞退补偿制度;规定用人单位不愿续订定期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不稳定就业补偿金。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38条“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为理由,提起仲裁或诉讼,要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往往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以《劳动合同法》第38条为由解除劳动关系,而被驳回起诉.法院擅自要求劳动者承担该证明责任的规定,违反了法律的基本原理,也导致了法律的不公开化.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解除合同的权利构成要件与《劳动合同法》中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与比较,认为法院要求由劳动者来承担由于用人单位未为其购买社会保险而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责任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法律应当平等地保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甚至应当倾斜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从劳资关系不对称谈农民工维权艰辛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外来工的劳动权利保护问题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根据社会学家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私营企业雇主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在这种社会交换关系中雇主和农民工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造成这种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的原因有生产资料、社会资本占有的悬殊,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组织化程度的不对称,监控机制的不对称等,正是这种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