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秘书行业的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两年,“潜规则”一词频频见诸报端:先有演艺界潜规则,接着又出现足坛潜规则、教育界潜规则等等。“潜规则”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渗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人还总结出了不同行业的各种潜规则。在对秘书行业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本质探求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秘书行业也存在许多“潜规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潜规则普遍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其破坏企业运行秩序,侵蚀企业财富,并对企业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何正确认识潜规则,有效治理潜规则,并最终铲除潜规则滋生的土壤,成为广大民营企业经营的要务。结合民营企业潜规则的现状、特征和危害,从企业、立法、执行等角度提出的潜规则的优化管理策略,能够为民营企业破除潜规则危害、规范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鲁振鸿 《领导文萃》2013,(7):128-130
早晨起床时,老婆说:"我昨晚梦见我被领导潜规则了。"我调戏了老婆一句:"你们领导开始喜欢水桶腰了?不过潜规则也没啥不好,当下混社会到处都是潜规则,你要习惯潜规则。"老婆气道:"哪天我真被潜规则了,有你哭的时候。"我倒是不以为然,呵呵一笑:"好啊,我还从来没被潜规则过呢,那你先尝尝鲜儿。"刚到单位,领导就把我叫进办公室谈话,并同时把我下调到分公司任职的坏消息告诉了我。"为什么是我?我可是老员工,我工作能力可在那里摆着了。"  相似文献   

4.
鄂璠 《领导文萃》2012,(3):69-72
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周敬青选择了"党内潜规则"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党内潜规则如网似雾,在党内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清除起来也往往如陷迷阵,如缠丝网,云里雾中,无从下手。确实已经到了该把党内潜规则  相似文献   

5.
<正>潜规则的生命力就在于对企业的内外部运作发生作用。无论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在意识或潜意识中运用潜规则来实现企业与个人的成功,能否成功驾御企业"潜规则"往往是他们能力  相似文献   

6.
郭剑鸣 《决策》2009,(2):31-33
说起行政潜规则现象,人们的感触往往溢于言表。市井、官场和学界都常以此为谈资,但大家对什么是行政潜规则并没有定论,人们常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形容地方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潜规则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要全面治理潜规则,全力破除潜规则,祛除顽疾,激浊扬清,就要扎实走好"三步棋"。第一步:立规。要真正破除潜规则,就必须完善和明确明规则。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以刚  相似文献   

8.
雷顿 《经理人》2004,(3):29-29,36-39
无论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在意识或潜意识中运用潜规则来实现企业与个人的成功,能否成功驾御潜规则往往是他们能力高下的一个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站在客观角度分析激励"潜规则",不难发现它已如影随形地潜入各行各业,并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共同关注与深入探讨。激励"潜规则"虽然是一种非正式激励方式,但不可否认,在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这种独特的激励价值观已逐步被视为一种"组织文化",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就组织短期发展而言,干部激励"潜规则"能为干部带来工作成就感,提升工作满意度;但以战略发展眼光看待激励"潜规则",就会发现其存在巨大危害性,它不仅滋生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特别是在少数部门和单位,选人用人上存在的与现行组织人事工作规章制度相背离的"潜规则"呈现蔓延之势。所谓选人用人"潜规则",  相似文献   

11.
样子 《秘书之友》2012,(10):44-46
与白纸黑字、公众认可的显规则不同,潜规则恰如摆不上桌面的小菜,从不会写在告示板上,却需要身在职场的你,心明眼亮地默默参悟,以避免接二连三的尴尬糗事。潜规则一:不要苛求百分之百的公平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孙小明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其他福利。一个偶然的机  相似文献   

12.
现下吃回扣已经是商场的潜规则,要想生存就得适应,但是,如果不接受这种潜规则呢?是否一定会走投无路,还是开辟了另一片天空?越来越多的企业讲述着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商业环境中,一个企业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故事,它们突破了潜规则的制约,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新的征途。  相似文献   

13.
郑声 《领导科学》2004,(22):10-11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运行中的一个顽症,久治不愈,约定俗成,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如风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它似水无色无味,却又无坚不摧。它悖于常理却常常被人遵循、仿效,成为古今官场的一大奇观。潜规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须言传。说白了,潜规则就是不登台面却势力强大的“陋规”。但是,不管官场潜规则如何千变万化,扑朔迷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显”“潜”互补。显规则是摆在桌面上的规则,是明文提倡的规则。潜规则与显规划的互补性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当显规则不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14.
张鸣 《领导文萃》2010,(23):82-84
<正>自打吴思先生发明"潜规则"这一名词以来,潜规则已经变成我们这个社会最流行的用语。这个词,不只做名词用,而且可以当动词用。在每个角落,这个词似乎都适用。  相似文献   

15.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公务员法》,并于2006 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国家行政效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虽然官场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公务员法》的有效实施,但《公务员法》至少是对官场潜规则的一个挑战,一种遏制,它的实施必将使扑朔迷离的官场潜规则逐渐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17.
所谓潜规则,是拿不上台面,只能悄悄做,不能公开说,彼此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和行为方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比如说权钱交易、跑官要官、买卖书号,比如说  相似文献   

18.
正提出"潜规则"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干部激励"潜规则",亦即在组织正式规定的各种激励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某些不成文的、一般人(局内人)难以或不愿明确概括但又获得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激励规则,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组织人的行为和现实的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潜规则”是一种腐败现象,它是社会毒瘤,其“病因”复杂,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其表现多样,在党内和社会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功利性和同化性。“潜规则”盛行导致腐败的滋生与蔓延,破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铲除“潜规则”,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对症下药和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潜规则作为我国官场文化的一部分,是备受各级领导干部关注、群众热议的话题。然而,潜规则所处"只能做,不能说"的悬疑状态与"有人做,无人说"的神秘氛围并未因这种关注而根本改变。其实,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潜规则只是传统"官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