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 回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一个民族,其成员的来源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中国的唐朝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到了世界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回族文化还处于萌芽状态,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上都远落后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后者影响也是可想  相似文献   

3.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船山学刊》2009,(2):210-213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都肇始于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特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给予了深刻透辟的论述,并科学地借鉴和运用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和解决现实实践问题。认真学习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正气,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保守” ,习惯上是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使用的 ,指在政治倾向方面不求变革 ,希望维持现状。有的学者认为 ,文化保守主义 ,就是指当代中国知识界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种态度。其根本特征是以继承、弘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 ,要求以民族文化传统为本位 ,熔铸西方文化。这种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也可以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或激进主义者。有学者认为 ,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充分褒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优长 ,…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并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跟中国文化的内在容纳功能也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双向选择并相交融的上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不断建设和丰富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隋唐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55-156
北京大学于2006年11月举行“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理论研讨会。黄楠森、张国祚、赵存生、张岂之、叶朗、韩震等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学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伟大的事业需要并熔铸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中的高级形式,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性的高层次的人类精神。是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标识。中华民族的精神可集中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体现进取精神,后者体现宽容精神。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可以看作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民族血脉,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之源。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渐进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共进。在建设文化强国大厦的时代工程中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又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文化强国大厦必须立足于三大基石之上才能稳固久安,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之梦提供科学理论基石,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之梦奠定优秀民族传统基石,用丰厚的文化建设成就铸成文化强国的实践检验基石。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但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仁"是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良莠杂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史少博 《学术界》2023,(3):146-153
“文化”是属人的概念,即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任何国家都有着自己国家独特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不断成长起来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焕发出无限活力的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时代文化;是文化自信持续提高的文化;是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文化繁荣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且具有"包容性"。自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对自身文化丧失信心,中国人开始追赶西方,学习西方,以致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如果说在民族存亡攸关的历史阶段,放弃传统文化还情有可原,那么今天我们就必须重新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未来的世界文化多做贡献。当然,要想使中国人重新获得文化上的自豪与自信,我们还必须努力建设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科学原则出发,全面地、历史地考察中华民族传统管理文化所具有的伦理性、科学性、保守性及宗派性等特点;充分认识传统管理文化所发挥的维系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孕育与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发展与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等功能作用;科学鉴别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正确处理传统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文化的辩证关系,弘扬传统管理文化,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管理文化,是项极为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充分吸收燕文化中的精华。燕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提供有益的借鉴。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燕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燕文化的人文精神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人才观具有重要启示。燕文化对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燕文化资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张广鑫  黄婉珺 《理论界》2013,(10):37-4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遗传基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自成立时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仅取得了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是凝炼了蔚为大观的历史经验.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作为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系统来把握和认识,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文化开放与文化独立统一,以及弘扬主旋律与倡导多样性协调等三个维度予以解析,可使历史经验以更加清晰的脉络和整体的特征呈现出来.多维度审视、考察和坚持历史经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以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为人类文化画廊增加辉煌的民族,是产生了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民族,是产生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产生了郭沫若、茅盾、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等现代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民族.无比丰厚的精神遗产,与先驱们的英名连在一起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革命文艺传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巨大宝藏.”(1996年12月16日江泽民在第六次全国文代会、第五次作代会上的讲话)这个论断不仅指明了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明确地肯定了传统诗词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伟大的  相似文献   

17.
张仁焱  杨建 《江汉论坛》2001,(11):41-4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历程的必然选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古今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综合创新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博旺 《理论界》2008,2(6):37-3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在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新型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基础,以政治文化社会化和推进公民政治参与为根本途径,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溯源,指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在结构上表现为显型法律文化与隐型法律文化的严重分离。构建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以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显型法律文化与隐型法律文化和谐统一、使作为西方文明成果的法治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相契合,弘扬法治精神,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沃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探究其传统文化基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