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山彬是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在义和团运动时期被甘军所杀。日本在运动初期因各国对此反应冷淡而低调处理杉山彬事件。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日本政策发生转变,主动提出杉山彬条款并载入和约。此后日方向清廷推荐那桐作为使节东渡,利用使团访问之机,拉拢款待并配合考察现代设施。日方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对杉山彬事件的考察,可以揭示日本对华政策之变化,进而全面理解当时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刊登薛正昌题为《中日甲午之战与河湟起义问的董福祥》的文章,认为董福祥与西北马家军阀集团的孕育与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1876(光绪二年)率郭随左宗棠入新疆,戍边十余年,曾任阿克苏镇总兵、喀什噶尔提督(乌鲁木齐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奉召进京参加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翌年春,甘肃爆发河湟回民起义,他奉旨前往镇压。其时,他用“以回制回”等策略,取得了镇压的成功,同时也为西北马家军阀集团  相似文献   

3.
清季抗击列强侵略,功绩卓著者,陇右人中首推董福祥。他字星五,清末甘肃固原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年间,他崭露头角于陕甘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斗争中,继而率众投清,随左宗棠西征新疆,以五品军功累官至阿克苏总兵、喀什噶尔提督、甘肃提督。八国联军之役,他统帅甘籍士兵组成武卫后军防卫北京。《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清政府褫职归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老死乡里。本文拟述评其生平。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20世纪头两年八国联军临时政府对天津的殖民统治之后,1902年8月15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政府接收了天津城市的管理权。袁世凯接管天津以后,根据与八国联军临时政府都统衙门的约定,许多通行的制度章程、机构以及一些惯常做法被保留下来,包括在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一些制度措施和机构设置。这种做法使先进的西方文明在天津得以嫁接和延续,也缩短了天津自身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26日,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帝国主义与近代中国专业委员会、青岛市历史学会、山东师范大学夜大学青岛分校联合发起的“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省内专家学者3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认为发生在百年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负担;这次战争也使腐败卖国的清政府的反动黑暗统治走入低谷,即使推行君主立宪、“新政”改革也不能挽救其统治,中国到了非革命不可的地步,所以不到10年便爆发了…  相似文献   

6.
1900年6月,局势急剧变化.清王朝中央以载漪、刚毅为首的顽固排外集团,取得了主导地位,左右了朝政.6月10日左右,义和团在他们“道引”下,大批涌进北京.16日,西太后任命刚毅、董福祥招募义和团成军.八国联军于10日从天津向北京进犯,17日,攻占大沽炮台.16日至19日,西太后召集四次御前会议,光绪帝、荣禄与许景澄等剿拳和洋的主张,未被顽固派和西太后接受.21日,发布宣战与招抚义和团上谕,开始围攻北京公使馆.23日,西太后任命载勋、刚毅为统率义和团大臣,把义和团纳入官家轨道.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也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连续发表著名政论《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及《救亡决沦》等,1897年又创办《国闻报》。他在天津鼓吹变法维新,与梁启超在上海,谭嗣同在湖南,相齐名于世。对严复在当时地位,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有这样评价:“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管黎《天演沦》,斯密亚当《原强》,穆勒约翰《名学》、《群已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尔《群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虽半属旧籍,去时势颇远;然西洋留…  相似文献   

8.
辛亥甘军攻陕战争述略杨思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各地次第响应。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建立了陕西革命军政府.当时,盘踞在甘肃的封建反动势力,在长庚、升允等人的领导下,组织数万回汉甘军东进攻陕.此次战争从1911年11月21日长...  相似文献   

9.
董福祥评议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董福祥(1839—1908年)就是被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流推上了历史舞台,由农民起义首领跻身清廷名将之列,煊赫一时,声震中外。他的一生经历说明,他是这一畸形社会的产物,是清政府武员大吏的又一类典型的代表。剖析董福祥一生的功过是非,将有助于对晚清统治集团内部决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形式多样,类目繁杂。有按文书形式分类的,例如《上谕档》、《奏事档》;也有按机构立卷的,例如《黑龙江将军衙门档》、《刑部档》;也有以内容相称的,如《庆寿档》、《奏销档》;还有按地名划分的,如《盛京档》、《台湾档》。其中《天津档》便是以地名立档的一部档册。  相似文献   

11.
关于蔡锷出京一段历史是颇具传奇色彩的。1915年末,在北京帝制运动的一片喧嚣声中,蔡锷悄然离京赴日本,又潜赴云南,举起了护国的旗帜。蔡锷成为“再造共和”的伟人后,这一段历史便被人们编写成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以致众说纷纭,一些史书也难免受其影响,认为蔡锷是逃离北京的,然后从天津不辞而别潜赴日本。(见《蔡锷传》第94—97页;《护国运动史》第141—142页;蔡端:《蔡锷集》第43页)实际上蔡锷由北京到天津,由天津到日本都是经过袁世凯批准的。当时的《政府公报》登载了蔡锷的四个呈文和袁世凯的批令,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一段历史真情,也可以看出蔡锷所采取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绣像小说》共刊载“时调唱歌”二十一首,语言俚俗,感情真挚,具有晚清的思想启蒙色彩。作者劝告百姓及早戒烟,劝告女性不要缠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醒世意义。歌词还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及日俄战争时期朝廷的腐败昏庸、官兵的明哲保身、百姓的麻木不仁,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真实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3.
一、难以捕捉的“热点”1987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登出一条新闻:发现刘鹗手批《老子》。这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海外学者也打听: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以写《老残游记》闻名于世的刘鹗,主要成就其实是治黄、实业,以及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以个人之力办赈,救济北京难民,他也是甲骨文研  相似文献   

14.
潘允康,男,1946年11月生,湖北省广济县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专,曾在天津塘沽、东郊等区任教和从事教研工作。1980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试合格录取后被分配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1987年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天津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等职,并被选为天津市第11和第12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撰写和编著有《家庭社会学》、《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专著主编)、《家庭导论》(译著)、《现代家庭生活方式》(专著)、《中国城市家庭大变动》(专著主编)、《社会学家对社会的警告》(丛书主编)、《经济改革的社会观》(专著合写)、《社会改革与心理障碍》(专著合写)、《城市社区研究》(专著主编),并撰写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试论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等论文百余篇。1994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三次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发表学术演讲,在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及台湾省的某研究院发表学术演讲。所著《中国家族之变迁》被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东京岩波书店出版,日本的《读卖新闻》曾为该书发表专门书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现八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这八期是:17、45、48、49、53、55、56、65号。17号的出版日期是1919年8月7日,65号的出版日期是同年10月12日。这八期《会报》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天津学生运动和周恩来的早期革命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是一部难得的反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庚子之役这一历史事件的作品,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的反帝文学作品。通过这部作品,人们可以看到子庚事变前后在北中国动乱社会生活中酷吏的残暴,八国联军的兽  相似文献   

17.
自明成祖设立天津卫以来,天津的古典文学就开始萌发并发展起来。有清一代,天津古典文学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诗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至民国、典诗词的发展势头稍歇,不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文学,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天津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直接关系。虽如此,民围文坛仍涌现出诸多诗词作品集,诸如《水香洲酬唱集》、《城南诗社集》、《癸西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一方面也说明了古典诗词之于天津文人的精神感召力。正是这种精神的感召力使得天津文人的旧体诗词创作一直延续到建圈后,并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8.
<正> 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德征、苏位智、刘天路三同志的新著《八国联军侵华史》,是一部学术界渴望已久的学术专著。这部四十万字的书,是作者们倾注了五年之久的辛劳,在阅读了浩繁的中外文献档案、奔波各地征集资料和战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揭示八国联军的历史真象,对它作出较系统、全面的科学概括和理论分析的一部力作。它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在八国联军侵华史研究方面的空白。该书首要的特点是鲜明的反侵略态度和科学说理的方法。九十年来,国外众多的有关八国联军战争的  相似文献   

19.
《水经》漂榆邑地望,胡渭《禹贡锥指》以为在静海县北,《大清一统志》以为在天津县北,近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以为在天津。近期《天津社会科学》刊载常征《漂榆邑并非天津古邑落》一文,以为在黄骅县歧口西50里的乾符村。此文涉及天津古地理颇多,然多有可商榷之处,兹试辨之。  相似文献   

20.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第五节有这样两句话: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