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有敢 《南方论刊》2005,(12):23-24
和谐世界观应当是一种新的符合生态理性的绿色国际伦理关系观。从中国传统伦理视角看,这种国际关系观包括和谐国际伦理秩序观、和谐国际关系价值观以及和谐民族文化观,对当前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勉  郇瓛 《阴山学刊》2010,(4):111-116
"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已成为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和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和谐世界"政策是"和谐社会"政策的国际延伸。"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哲学;秉承了中国外交一贯的价值观;是中国外交新阶段的标志性话语符号。"和谐世界"所提出的目标和展示的观念代表了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类共同意愿的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国际政治理论的新范式、国际关系未来的新憧憬。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凯 《南方论刊》2011,(1):66-68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进入21世纪新时期的外交理念,是我党站在人类进步、繁荣、发展的高度而提出的国际秩序新构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关于国际政治、对外关系的认知与主张的集中体现。可是,也正是因为当今世界还是不和谐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建构和谐世界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政治考量与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1):4-26,206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春秀 《理论界》2008,(12):75-76
江泽民“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国际关系创造性的结合,既是对周恩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继承发展,也是对邓小平和平共处外交主题的发扬。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第一,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三,强调世界的相互依存。它不仅对中国外交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邢亚玲 《阴山学刊》2005,18(3):69-72
国际关系伦理探究的再度复兴是时代背景的使然,具有新的动因、特点和问题视域。关于国际关系伦理的讨论具有相当明显的现实意义,就此所作的思考和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当代国际体系性质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探寻改良现有国际秩序的途径。在对待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关系伦理问题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各执其说,但均未独树一帜。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建构一个反映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视角、国际处境和利益需求的国际关系伦理框架,是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观点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政府在处理内政和外交问题时更加从容自信.胡锦涛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理念涵盖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助于推动建立邓小平所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由和谐外交至和谐世界: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新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世界的内涵丰富而深厚,可以有空间指陈、学理构造、历史渊源、价值实现等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解.倡导和谐世界理念,追求人类的持久和平,是我们的一贯立场.推行和谐外交,促进世界和谐,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因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已经具备了一些最基本的条件.如在国内意义上,主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与成熟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健的文化自信、文化张力和愈益明晰、坚定的外交理念与战略等.在国际意义上,主要有在保持利益差异的同时,各国彼此间的共同利益不断彰显,利益相对趋同性不断增强,异质文化之间的沟通能力不断加强,相对和平的国际局势在发展,尤其是大国关系日趋平和等.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是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和谐经济全球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强调全球生态和谐。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它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所需世界环境不断得以改善的过程。是一种拓展现代化发展的国际空间新战略。和谐世界将引领中国外交,有助于从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忻  孙健 《学术探索》2007,1(2):84-87
江泽民同志论述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核心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新安全观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倡导世界多样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标本兼治等五个方面,构成了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入研究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努力把握江泽民同志分析、应对国际形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除了贸易与投资的新兴变量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第三世界的代表这些传统优势,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应该在此基础上超越以往的外交观和国际观.面临失衡和失范的世界,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全球化等种种挑战,国际社会呼吁新的秩序观、文明观.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这"四化"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主张与国家意志,这构成了中国国际文明观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国际文明观及国内政治文明建设也有个如何国际化的问题,即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如何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好接受中国的外交内政理念与国际形象,需要以政治文明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的公共外交体系问题,探讨如何塑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以更好地服务于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着眼于中国崛起的软国力建设.本文试图在这两方面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刘美武 《理论界》2012,(3):162-163
本文从国际关系交往的利益逻辑出发,抽象出国际关系的利益行动模式,指出自由主义价值观与国际关系利益逻辑内在同构。通过对自由主义价值源流嬗变的考量,提出核心价值的命题;在定义核心价值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和平、独立、平等、正义适格国际关系核心价值;以和谐世界理念统一国际关系核心价值,阐明了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核心价值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志俊 《兰州学刊》2006,(5):112-114
国际关系民主化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都体现了民主、平等、正义的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外交旗帜。本文分析了国际社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即要加强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探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途径可以为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程序与机制前提。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构建和谐世界,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理性选择,是全世界人民的热切期盼."和谐世界"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对新时期我国的和平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对建立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大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决定于该国的内政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是对当前国际体系和世界格局的客观发展趋势的反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可以说, "和平发展战略"为今后国际秩序再建提供了一种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全新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延续着和谐世界的战略思维.毛泽东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路主要是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邓小平主要思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张要树立新安全观,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承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构建各种制度和文明兼容并蓄、各国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9.
宫力 《学术探索》2009,(5):6-10
新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边倒",争取中间地带与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一条线",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等历史阶段。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等思想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相应的国际战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客观估量国际局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永远不称霸。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从表达自己(和平崛起)到表达世界(和谐世界)后的再次升华,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世界历史观,着眼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弘扬传统文化,通约各国传统文化,超越单纯的国际关系视角,超越普世价值,寻找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位引领作用体现在:理念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化、全球治理铸魂;原则引领——完善不干涉内政原则,倡导各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践引领——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抗疫外交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