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的朝鲜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纪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4):15-20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带来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差异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要求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中国朝鲜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族群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出于对共同世系、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他们将朝韩两国作为他们曾经的故国去感知,民族认同比较强烈;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朝鲜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认同纽带趋于多元化,中国朝鲜族亦发展着多元化的社会认同。保证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根本,是建立起基于公民权的认同形式,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加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以加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朴光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3)
中国赴韩朝鲜族劳工群体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跨国族群认同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 赴韩国务工的朝鲜族的认同呈现国家认同在加强、民族认同在清晰、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在增强的特点.影响国家认同加强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适应的困难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影响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是业已形成的群体差异和社会适应的困难,影响跨国族群认同的主要因素是韩国文化辐射力的增强.研究表明,如何应对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将会成为跨国民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跨界民族的国民认同研究,既能客观地了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程度,更有利于改善对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繁荣,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通过朝鲜族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其国民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性别、学历、成长环境、出生地、移居世代、访韩经历等诸多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都没有影响到中国朝鲜族的国民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宫玉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在朝鲜族教会和苗族教会中,我们可以从基督教的思想内容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基督教的伦理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基督教信仰与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等四个方面,看到基督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两个民族的教会处理基督教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不同,主要取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5.
李智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5):22-26
从语言、传统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云南省边境地区傈僳族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他们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一方面他们在与国外同源民族的交往过程中比较看重民族因素,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国家认同又优于其民族认同.有鉴于此,引导傈僳族实现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良性互动的共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从经济方面切实促进这一民族的发展,缩小其与内地民族的经济差距,以构筑其国家认同的根基;在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他们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在文化方面挖掘傈僳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引导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傈僳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刘文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5,(1)
基督教传入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已近150年,期间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基督教在朝鲜族社会早期形成了一种以传教士为中心的小群体扩散性传播发展,部分朝鲜族民众与传教士的日常生活交往形成了对外来宗教的尝试性体验、简单仪式参与及所属基督徒群体自身的身份认同。此后随着众多小群体的发展,更多政治权力涉入逐渐发展起来的基督教教会组织中,基督教在朝鲜族地方性社会进入了以教会组织为依托的聚合性发展阶段。此阶段伴随政治权力的涉入,先后经历了委身发展及非自觉发展阶段到至今已显现出理性化信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周晓燕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39-42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带来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回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信仰、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民族认同意识非常明确.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回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本研究以宁夏回族为对象,通过对回族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变量分析,来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志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2)
藏彝走廊西部边缘为滇藏缅交界多民族聚杂居地区.历史上,傈僳族在文化交流中处于相对强势,形成同区域内其他民族对傈僳族文化普遍认同的历史传统.20世纪以来,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对基督教文化的认同,加速与强化了对傈僳文化的认同趋势,增强了宗教认同、民族认同与区域认同三者之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动性,其中以混融并超越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区域认同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春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3,(3)
认同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认同研究很早就进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从早期的族群研究、现代性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探讨到移动性背景下的共同体追寻,认同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图景,以超越认同的认同过程视角来达成对共同体追寻的理解,认同是过程中的不断结构化,是永未完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徐炳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2-66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政权对基督教会采取立法制约、监控打击、精神强制、组织改造、适度怀柔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实现了对基督教的控制。伪满政权对基督教会的监控是东北宗教控制工程的组成部分。各宗教的遭遇具有相似性,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从源头上讲,日本对东北基督教的控制手段是日本国内宗教控制模式的移植。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化认同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民族文学在认同建构中必然伴随着诸多的困惑。困惑产生的原因有历史的因素、民族文化的差异及民族文化身份的深层诉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1 356名维吾尔族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维吾尔族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的关系。研究发现:(1)维吾尔族民众具有较积极的宗教认同,而国家自豪感相对低一些;(2)性别变量在宗教认同和国家自豪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社会身份变量在宗教认同和国家自豪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积极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呈显著的负相关;(5)宗教认同与国家自豪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朴丽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2-76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延边大学作为延边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为延边地区输送人才、为全国输送朝汉双语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延边大学本科2017-2019年一次就业率数据为依据,结合2018届朝鲜族毕业生访谈和2019届朝鲜族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延边大学近三年朝鲜族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率走低的原因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做出了“五维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于消极成分;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政治身份、民族、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但其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政治身份、专业、生源、年级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高龄化的不断推进,朝鲜族的养老观念和养老现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我养老的现代观念替代了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居家养老成为朝鲜族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目前,在养老方面还存在供养人的孝道意识淡薄、供养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空巢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等问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以通过加强家庭成员和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强化社区与养老机构的建设、提高老龄文化的社会地位等措施,达到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周奕汝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78-80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在我国农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最为明显。本文选取Y县M村的基督教堂作为范例,以点到面,研究和分析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原因及其影响等,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红色影视剧向来存在说教性强、观赏性弱、受众接受度低的问题,尤其缺乏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和认可.《觉醒年代》却抓住了受众心理,火爆出圈,引发了无数青年观众自发表达生来无悔在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建党百年之际系列影视作品的推出可以说是一种仪式,参加这场仪式的受众是如何建立起国家认同的,是... 相似文献
18.
尹广文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面对日益变迁的社会环境,农民的精神生活却进一步的空虚化,加之基督教本土化之后其本身对民众的吸引,使得在华北农村地区基督教徒增长迅速。家庭灌输、礼拜传道及乡间聚会成为基督教在华北农村的传播的基本形式,民间宗教在华北农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对农民个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农村社会新秩序的构建和社会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9.
陆海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存在复杂的关系,尤其伴随着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急剧变化,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局部地区被凸显出来,成为我国边疆治理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难题。因此,必须将边疆地区出现的认同问题纳入我国边疆治理视野之中,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进行有效整合,以确保边疆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7-112
对青岛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国民身份认同上存在矛盾性、在文化认同上存在兼容性、在政治认同上存在弱化性、在权利与义务认同上存在浅表性等特点。为此,学校应充分开展传统文化、国情民情与法制教育,政府应以善治为目标完善治理能力,社会应宣传、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公共价值,共同为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水平奠定牢固的认知框架、提供坚实的土壤和良性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