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建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逻辑和实践起点,儿童的道德教育决不仅是一个知识教育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培植有德性意义的生活世界,因为生活的过程就是德性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验情感、理解语言、感悟童话、学会游戏就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生活路径.体验情感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情感,其次要引导儿童体验情感,最后要鼓励儿童正确多形式地表达情感.理解语言就要正确把握儿童语言的特点,加强与儿童的对话和交流.感悟童话就要用童话来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品质的适合现代儿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童话,切实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入手,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学会游戏就是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游戏的本质.尊重儿童的游戏习性.积极加强游戏伦理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蒋洁霞 《探求》2002,(3):71-74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进行以及以德治国的可能和持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在新形势下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原因,并试图探索在当前形势下,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 .主要特点韩国的中小学生从三年级到十年级都要上道德教育课 ,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了解自己 ,理解作为韩国社会的一员所应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并学习韩国人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而应该遵守的核心的道德规范和各种规矩。因此 ,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将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内化。此外 ,道德教育还强调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这是理性地解决道德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本领。从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 ,道德教育课的名称是“正当的生活”。三到六年级的道德教育课关注的是培养基本的道德习惯 ,了解道德准则和规范 ,并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健  陈保香 《创新》2021,15(4):80-88
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存在德育与智育发展不对称、道德主体虚化、教育空间区隔化等问题,需要明确道德教育过程中工具性教育对实质性教育的冲击.建构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重构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的价值,"复植"实体价值与工具价值二重性;二是型塑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的责任,积极回应管理系统、大学生和社会等三重责任客体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三是保持一种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反思,力求在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平衡教育中培养具有良知、纪律与爱的"道德人".  相似文献   

5.
孙峰 《唐都学刊》2003,19(2):61-65
当代道德教育要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理论和实践应不断适应性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建构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使命。在当今开放性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和塑造具有高尚道德理想和信念即道德人格完善的人。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建构和创新是中国 2 1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也是一场道德教育观念和体系上的深刻变革。道德教育建构与创新的现实基础是走出道德困境 ,重塑人的精神 ,实现德性的复归。同时道德教育的建构与创新应遵循几个方面 :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其基本思想体现在 :树立创新道德教育观念 ;建构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内容 ;注重独立性和开放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采取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 ;建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融合的道德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人文精神、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震惊与触动.追寻日本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三次教育改革,包括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对日本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之后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则胜 《唐都学刊》2004,20(4):15-20
市场经济正在引发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经济基础市场化之后 ,道德体系的主流模式开始变迁 ;但是道德变革的进行状态 ,造成主流道德体系的空场 ,道德教育陷入无所依存的失落中。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后果以及人本价值观念的中心化 ,使得当下道德教育的方法论与目的论皆面临严峻挑战 ,也标识道德教育的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文化中,某些人认为,我们应该避免通过支配儿童的道德理想来实现我们的道德理想,我们无权把一些道德信念灌输到青年人的头脑里,因为这会损伤他们的理性和自主性。应该让青年人自己决定如何生活,因为人的尊严取决于他对自己生活的掌握。在一种人性的和自由的道德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将告诉孩子将来他应有什么样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龙柏林 《学术交流》2003,1(10):19-22
道德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又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如果道德教育在回归中过分偏向非日常生活,就会导致理想化、工具化、说教化的弊病;如果过分偏向日常生活,就会造成世俗化、经验化、自在化等问题。因此,道德教育必须既关注日常生活又重视非日常生活,坚持传承文明与超越创新、多样丰富与中心有序、科学灌输与能动理解相结合,才能真正全面回归生活世界,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道德教育协会 (TheAssociationforMoralEducation,AME)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成立于 1 976年 ,其使命是为那些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道德方面感兴趣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个跨学科的论坛。协会致力于促进交流、合作、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将道德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的研究。协会强调在所有的人中间发展道德理解 ,认为要达到这种理解 ,就需要有进行道德对话的机会。通过它的会议和出版物 ,协会在与道德教育和发展有关的问题上成为教育者、实践者、学生和公众的一种资源 ,向感兴趣的团体和普通民众提供有关道德教育的信息。道德教育协会欢…  相似文献   

11.
王爱云 《社科纵横》2008,23(4):157-158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包括:一、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二、重视道德人格的塑造;三、注重自我道德教育;四、独到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五、强调以德行政.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冀德荣  刘迎 《唐都学刊》2008,24(2):31-34
面对当前普遍的道德危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等学校通过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改革课程和活动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忠诚国家的公民素质和富有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效果显著.国外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启示是:以经典为基本内容,重视对传统价值观的发掘以及对大学生社会基本规范的训练,将道德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相联系,强调本国传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照体现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完整性、强化学生的主体自觉、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创新道德教育方法载体等要求,甘肃农业大学采取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构建以编演道德小品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传播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礼仪教育等措施,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实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永祥  马忠 《社科纵横》2013,(3):106-109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仁"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以实现"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是其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则涵盖了孝、悌、忠、信、恭、敬、耻、勇等众多道德范畴。孔子的道德教育的成功是同其"言传身教、学思结合"、"克己修身、见贤思齐""、博学约礼、躬行有恒"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5.
B.西克尔的《道德教育》一书努力探索各种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的方式,从历史上分析其作用与不足,总结出一套适于当前环境下道德教育的新理论。这本书提醒我们,在教师的自身教育方面存在着艰巨复杂的任务。如果道德教育是教师的中心任务,那么对于与该任务有关的所有问题必须进行全面考查。根据西克尔的观点,道德教育并不是能从教学过程中分割开来的小课题,对心理学研究或对学生的管理方法的研究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能以各种形式从事道德教育,他们则不得进行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在学生中是否进行道  相似文献   

16.
1977年11月,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举行了苏联和波兰伦理学家口头答辩,讨论了伦理学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教育过程的目的和特点以及考虑到个人道德参数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问题.A.M.阿尔汉格尔斯基在发言中指出,伦理学是从个性的观点出发研究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为这种道德教育目的提出依据的.M.茀里茨哈恩德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2):157-162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教育走向,关系到培养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然而,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楚丽霞 《社科纵横》2009,24(1):108-110
20世纪中期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道德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呼吁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近年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具体体现在目的性、科学性以及实践性三个方面。因此.探讨并研究西方主要国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认识和把握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采取积极的对策促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专业人才的学术道德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拥有一支庞大而优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其教育政策法规也已经形成比较清晰完备的体系。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场所 ,被认为负有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责任 ,其中包括知识、社会和专业方面的发展 ,也包括道德的发展。道德教育一直是美国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术圈内 ,抵制不良学风更被视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唐礼勇 《社会理论》2006,(2):232-253
涂尔干认为道德的要素有三——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或自决,在儿童身上可以培育这些道德思想。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了涂尔干一以贯之的社会学思想。同时对道德教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后人影响甚大,通过从社会学和教育学两个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