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嘟嚷说:他明明答应过我,却到现在也没个下文。若问他怎么答应的。回答说:“他说他‘知道了’。” “知道了”就是“答应了”吗?看来,确有不少人对“官方”语言中的奥秘一无所知。有些干部面对群众的时候,话语似是而非,叫人难分难解。此类语言也可称之为“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2.
听“吹”     
吹──是一种技巧,一种本事。吹奏乐器,吹糖人,吹玻璃瓶子,固然也是一种特长,但要跟“吹牛’湘比,不过是雕虫小技。读者诸君不可误会,“吹牛”这个词早已经不含贬意了,朋友们想聚在一起轻松一下,就叫“找你去吹吹牛”。能“吹”跟能“侃”的意思差不多。大凡人群聚会或旅行途中,总是能“吹”的人受欢迎,常常被簇拥,被包围。擅“吹”的人那一条翻转流利的舌头,就是人们最大的喜悦.最近,我有幸听了大名鼎鼎的胡万林一席长谈,当时仿佛被他那条舌头带进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圣殿……我观他的形貌神态,年龄当在60岁上下。可他说记不…  相似文献   

3.
李晓珊 《领导文萃》2013,(5):120-120
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一天,他坐轿外出时半路下雨。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但还是踩到了水坑,鞋面被弄脏。于是轿夫便不再顾惜,再遇到泥水时就满不在乎了。王廷相每次在训教新任御史时都会讲这个故事。“御史”是负有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这个故事就是奉劝他们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  相似文献   

4.
他叫刘景文,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乡村民。自1988年起,他以开小吃店和捡破烂等挣钱先后资助了以革命老区为主的60余名中小学生和近20名大学生。然而,他的事迹广为人知,却是来自于一个充满了令人心酸的偶然。  相似文献   

5.
一位学者在他的文章中谈到,对“什么叫文化?”,国际上的诠释和说法居然有200多种。而今,对“什么叫经济全球化?”,世界上也有各种理解和说法。  相似文献   

6.
经香港到泰国,便结识了这个人物。身材中等偏下,漆黑精瘦,窄脸尖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烟鬼,或者说象个“管儿痨’。惟两眼有神,嘴唇飞薄,脖颈上戴着一条粗重的金项链,项链下方挂着三尊镶嵌在三角形佛龛里的金佛。左右两个无名指上各戴着一环硕大的浅蓝色宝石戒指。请听他跟我们刚见面时的开场白:“欢迎大家来到泰国,我是李应财,今年48岁,有三个老婆。现在先教大家几句泰语,大哥、大姐叫‘屁’,小弟、小妹叫‘龙’。所以年纪比我大的叫我李龙,年纪比我小的叫我李屁,姓马的大哥叫‘马屁’,司机叫‘路屁’。问价格.这件东西…  相似文献   

7.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8.
贺雪峰 《决策》2014,(6):45-45
浙江店口镇钱老板讲了一个叫渡的故事。他说他小时候每天都要到河对岸的学校上学,因此要摆渡。他观察摆渡,一个人一条船,当要摆渡的只是一个人时,摆渡的艄公和渡船虽然就在河对岸,这边怎么叫渡船,艄公都当作没有听见。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为何不“报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轶名  任平 《领导文萃》2006,(4):134-136
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有一个日本名字,叫吉田晋。这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逃亡到日本之后起的。梁启超在日本一住就是13年,直到辛亥革命风云乍起,他才带着“天若佑中国,我行岂徒然”的自信与豪情,乘坐“天草丸”返回中国。耐人寻味的是,他回国下榻的第一站,就是日本驻奉天(今沈阳)领事馆。可见他与日本人的关系之厚密亲近。说起来,日本当局对梁启超是有大恩的,而梁启超也对日本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四处捕杀“新党”之时,若不是日本公使林权助全力相救,梁启超恐怕早就和谭嗣同一起到刑场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决策》2009,(10):19-22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侯建良,正式进入原劳动人事部研究所工作,这一年,他37岁。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贵州仁怀农村,一个叫周山荣的男孩刚满1岁。此后20多年,这两位看似互不相干的陌生人,各自推演自己的人生轨迹。侯建良在劳动人事部门工作20余年,走上了人事部副部长岗位;而执著坚定的周山荣一直在为跳出“农门”打拼,2003年他幸运地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考上公务员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蒋方舟 《领导文萃》2014,(7):114-116
正有这么一个残忍的故事。日本有个长跑选手叫圆谷幸吉,他童年和少年时就跑遍了自己家乡所有的道路,1964年,当日本主办奥运会的时候,圆谷幸吉被选作国家队的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当天的早晨,他照例平静地喝了一杯茶出门比赛,他像已经多次完美做过的那样冲过去。他的双腿受过最严苛的训练,其他的选手非常难跟上这个人形火车头的节奏,半程过后,他的胜利已经非常明显。可是不知不觉地,一个叫阿比比·比基拉的  相似文献   

12.
黄树东 《领导文萃》2011,(23):92-94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三国时期,后来三国归晋,是为晋朝。晋朝后来出了一个名人——晋惠帝。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名字叫司马衷,后来成了晋朝的第二个皇帝。史书上说他很傻,是个白痴。说他傻,我不太相信。因为,司马炎晚年鉴于曹魏的教训,对后继者的选拔还是非常认真的,曾经考察过司马衷好几次。史书上记载说,司马炎如何如何被糊弄了。这可能是当年写历史的人把历史书当成畅销书来写的结果。司马炎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13.
他是曾经一名成功的建筑商,却急流勇退干起了与农业相关的事情——种植有机草莓。他就是王成。作为成都有机食品商会会长的他目标是打造国内第一有机草莓品牌,绘制出四川有机食品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4.
陈磊 《领导文萃》2009,(23):50-54
“一天到晚都头疼” 朱镕基总理的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就是这5年。让他走进了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兴奋、激动。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和窘境。  相似文献   

15.
抛弃旧经验 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30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我自己今年以来每个月都要去一些国家,我发现:把国内成功的发展模式移植到国外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有一次到美国去,有一个美国人问我:“你觉得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带来的损失是什么?”我说就是经济倒退,很多企业倒闭。其实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学会什么叫谦虚。  相似文献   

16.
《荀子·大略》中载:“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柳下惠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封地柳下,溢惠。臧文冲执政时,任土师(掌管刑狱,类似今日的司法部长)。传说他一次夜宿在城门口,有一女子寻宿,他恐伯这女子冻死,就用衣服把她要在怀里,没有人怀疑他有淫乱的行为。自此,后人赞颂作风正派的人的高尚行为叫“坐怀不乱。”两千多年前的柳下惠是封建时代政府官员,他的这种美德可以说从正面给世人树立了榜样。抑下惠时代到如今,社会虽然已发生了沧桑巨变,但金钱和美色这两件物欲,象具有某种魔力似的,始终纠缠着食人间烟火的人们。对…  相似文献   

17.
王晶  韩晓玲 《决策》2006,(5):17-18
范献龙的心,就是被这样一种热切灼痛了。同样是在贫苦农家长大,他当然明白这群孩子渴盼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件事情。我有两位双胞胎的弟弟。大弟弟自小聪明、机敏,从小不吃亏,因其狡猾,人送绰号“猴心眼儿”;小弟弟看上去有些木响,但处事随和,不善争论,邻居叫他“无心眼儿”。长大以后,“猴心眼儿”上了大学,毕业当了工程师;“无心眼儿”读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一家电器商场工作。十年前,俩人各自开始经商。“猴心眼儿’起初生意红火,但没几年便走向衰败。有人嫌他过于精明算计,做生意总是提防他。“无心眼儿”开始经营的很平淡,但慢慢的却兴旺起来。有人看他太憨厚,都愿意与他交往。如今,“无心眼儿”已是资产雄…  相似文献   

19.
“人商”     
正朋友跟我说他领导的种种恶行劣迹,我说:"这人情商有问题啊!"朋友说:"不是情商有问题,是‘人商’有问题。"朋友所说的"人商"和智商、情商属于一个语义系统。我试着给"人商"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人商"即做人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说智商低叫"笨",情商低叫"傻",那么"人商"低可以叫"劣"。曹操的几个儿子争嫡。曹植智商极  相似文献   

20.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哀,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倒是另外两种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